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幼儿体育运动的开展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10日
作者:佚名
      创造力的培养,除了从创造性思维方面实现外,同时也要注意对幼儿(幼儿食品)的积极个性的培养,即通常所说的创造精神,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完整统一的创造能力。
     ㈠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
     对3--6岁的幼儿来说,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一般可以运用观察法、讨论法和比较法。如:中班体育活动“枕头宝宝(宝宝食品)”中,为了激发幼儿利用枕头进行各种基本动作(平衡、扔、抛接等)的练习,教师可以先让幼儿观察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枕头,使幼儿在直觉上对要创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可以展开讨论,如何利用这一器械进行活动,这种方法能够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兴趣,比较充分地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更利于幼儿在分析、比较各种意见时,提高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大家经过演示进行比较,从中寻找比较适宜的玩耍办法。
      ㈡引导幼儿主动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承认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主性,重视对每个幼儿的观察与了解,使体育活动尽可能适应每个幼儿的发展特点,让幼儿创造性之花得以闪烁。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爱好、能力水平自由结伴、自主选择器械,在这一宽松的氛围中,幼儿利用各种器械想出“一物多玩”的方法,创造精神得以体现。
      ㈢启发幼儿积极探索
     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情境问题。以大班幼儿的体育活动“平衡台与球”为例,教师将平衡台与皮球这两件看似不相关的器械展现于幼儿面前,为幼儿创设了问题的情境。然后,教师启发幼儿自己去探索实践,怎样将平衡台与皮球结合起来玩。另外,教师注意到幼儿的探索过程并不是一个即时行为,要留给幼儿充分的思维时间真正地探索,而不只是留个时间过过场而已。同时,要考虑到个体差异,要将长短不同的时间分别留给能力不同的幼儿进行探索。
      ㈣注重幼儿自信心激励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应保护孩子的每一个创造行为,善于抓住幼儿瞬间迸发出的创造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表扬,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孩子的创造意识就会在此激励的环境中得以体现。如:在小班体育活动“小蚂蚁运粮食”中,教师要求幼儿将沙包置于背上,爬过排成一列的平衡台,并要求沙包不落地。一幼儿为防止沙包落地,将头抬高,把沙包夹于颈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捕捉到孩子这一瞬间产生的火花,及时加以鼓励表扬,让幼儿更加积极、更加自信地投入到下一次创造活动中去。
(编辑:ls,来自鸣星育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