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社区教育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扩展幼儿学习空间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21日
作者:北京市顺义区幼教培训中心     来源:北京市顺义区幼教培训中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有效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我区幼儿园把《纲要》的实施作为农村幼儿园教育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树立“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教材,不用死的书本”的教育观念,打开思路,调整行为。引领幼儿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走进大社会。
  京郊顺义作为“绿色国际港”有着得天独厚的绿色自然资源,南有绿色高科技特种蔬菜、绿色瓜果、天然黏土;北有三高农业基地、陶艺村;东有湿地自然保护区—京东大芦荡、绿色森林保护区;西有千亩梨园、桃园、樱桃园。区直周边建有绿色牵手、汇源果汁、燕京啤酒厂等产业。在落实《纲要》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实践活动实现的。是在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我区各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区资源优势,丰富教育内容,挖掘教育价值,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空间,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走开放的幼儿教育之路。
  一、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欲望与兴趣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周围世界中的事物都会产生探究兴趣和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大自然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天然大课堂,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广阔的天空,教师打破了只重课本知识的教育观念,引领幼儿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激发幼儿的探究与欲望,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湛蓝的天空、碧绿的田野、七色的彩虹、五彩的鲜花构成了一幅幅艳丽的图画;潺潺的流水、涛涛的浪花、争鸣的鸟雀、欢唱的青蛙,吹奏了一曲曲动听的交响曲;四季的交替、日月的交辉、动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幻,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周围世界。万物中每一个生命微妙的生长变化,都会给孩子们带来惊喜和好奇,都是孩子们探究取之不尽的资源。
  我区各幼儿园利用身边自然资源,组织了幼儿走进菜棚、瓜棚、樱桃园等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前,教师首先对菜棚、瓜棚进行了考察,并和菜农、瓜农进行了联系,以争取老农的支持和配合,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孩子们从家里拿来各种劳动工具,在老农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种下了各种蔬菜、瓜的种子。种子为什么种在塑料大棚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教师并没有让老农告诉孩子们的原因,而是为孩子们准备了温度计,让幼儿自己去探究。经过在大棚内和大棚外测量温度进行比较,孩子们发现,大棚内的温度高,外面的温度低,原来塑料布有聚光的作用,能把太阳光的热能聚到一起,使棚内的温度升高。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潮湿的条件下才能发芽。在观察、记录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中,孩子们知道各种蔬菜生长的特征和共性。豆角、黄瓜、冬瓜、丝瓜,是要爬架的,孩子们为他们找来小竹棍,两三个人合作给菜苗搭架;萝卜、土豆、等蔬菜是长在地下面的。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需要的各种条件以及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在孩子们的一日三餐中,他们喜欢吃各种各样的蔬菜,挑食的想象明显减少了。既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又对幼儿进行了健康教育。在瓜苗开花、结果的时期,教师们有目的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果品的生长发育形态,在感知瓜果种类繁多的过程中,孩子们在益智区开展了“伊丽沙白”、“网纹”、“冰激淋”等瓜其形状、颜色、口味及营养成份都不同的分类活动。在参与种植、施肥、浇水、收获的过程中,幼儿用辛勤的汗水体会老农劳动的艰辛。顺义区的采摘节到了,孩子们在班上设计了小会标、胸卡、小彩旗等作为采摘节的环境设计,用绘画、肢体语言表达收获、欢迎各界友人来采摘瓜、果的喜悦心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科学技术对家乡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了幼儿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二、走进大自然,培养幼儿社会情感,进行环保教育。
  环保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顺义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在发展,保护我们“绿色的家园”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的环境状况,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过去的环保教育往往只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幼儿既感到枯燥,抽象又难以理解。在挖掘自然资源过程中,教师关注了幼儿的感受和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鲜活。
  湿地自然保护区杨镇京东大芦荡、李遂绿色森林度假村、天竺花园……这里花草繁多,树木繁茂、鸟语花香,教师们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季节的特征,感受环境、动植物、天气的变化,孩子们绘制了保护环境的提示牌放在湿地中,提高保护湿地的意识;教师和孩子们制做了鸟笼、鸟窝拴在树上,以招回各种鸟类回归自然,为鸟类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园。教师们组织幼儿走进绿色度假村、天竺花园,拾拣白色垃圾,孩子们把拣回的垃圾进行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活动。可回收利用的饮料瓶、纸盒等垃圾洗干消毒、变废为宝,为幼儿的活动提供了室内、外的废旧操作材料。潮白河作为顺义的母亲河曾以她清澈、充足的水量供人们饮用、浇灌农田、供给工业,但如今由于天气的干旱,工业的不断崛起并大量用水,致使清澈,充足水量的潮白河河底干枯、干裂。教师利用生动的场面,向幼儿进行了节约用水的主题教育活动,当孩子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在潮白河有皮划艇的比赛项目时,孩子们设计了种种保护潮白河的设计方案,有的小朋友设计在河边种上各种植物;有的小朋友设计在河岸建成公园;有的小朋友设计拦水大坝,挡住水不往下流。种种保护潮白河的设计方案启发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想象。并开展了“保护潮白河”,“保护家乡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为奥运做贡献”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表达自己为环境保护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情绪情感。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浅移默化的,是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实现的,正是大自然环境的课堂,使孩子们的社会化认知和社会化行为才得以体验、内化并真正形成。
  三、走进大自然,培养幼儿尊重、热爱本土文化
  教师善于运用了当地的生活创造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发现。开发乡土教材,教师认识到过去被视为“老土的”东西,其实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教育和文化价值,收到的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1、感知“土”文化
  教师把《纲要》中“引导幼儿感知沙、石头、泥土的特性的教育目标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顺义是平原地区,有着丰富的黏土资源,随着当地人民对土地保护意识的逐渐加强,他们从前几代人利用泥土烧砖盖房到现在利用泥土做陶艺。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教师组织幼儿利用黏土玩各种游戏:“摔泥盆”、“捏糖人”、“做泥娃娃”,在玩中他们感知沙土的特性,体验量的守恒。孩子们在揉、搓、摔、捏的过程中,制作了各种动物,人物等“绿色纯天然”的作品中,经过烧炙,变成了一件件陶艺品。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幼儿受到了“生态式艺术”的熏陶。
  2、感知“民间艺术、游戏”
  剪窗花、龙狮舞、腰鼓舞、抖空竹等民间艺术和游戏在本地区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一直流于民间。龙狮舞曾走出国门,代表中国在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教师把耍龙舞、抖空竹的老人请进课堂,给幼儿讲民间舞的由来历史,和幼儿一起剪窗花,教幼儿抖空竹的技巧,孩子们在老人的指导下,感受了民间艺术和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把农村的民间游戏、艺术、自然生态、社会生活等独特的文化引进教育内容,为幼儿提供感受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对本土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丰富的民间文化是长期影响下形成和流传下来的是当地人民繁衍、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建具有丰富的本地文化内涵的教育环境,为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奠定基础。教育的本身就是传承社会文化的基本途径。
  顺义区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绿色国际港”,的口号,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这标志着对我们顺义区地区幼教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今后落实《纲要》的轨迹中,我们将不断挖掘和利用“绿色资源”,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使幼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cuckoo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