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展示:主题活动的推动力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07日
作者:林静     来源:本站原创

  主题展示作为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在主题展示的实践中,我们思考着这样一些可能性:能否以展示为线索,推动主题的发生与发展?能否以展示为途径,为幼儿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与条件?在主题活动“快乐舟山游”中,我们作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一、通过照片展示,引发主题生成
  
  长假过后,班上一个幼儿带来了去桃花岛旅游的照片,这立刻引起了许多幼儿的关注,他们聚在一起热烈地谈论着照片中的情景。见到幼儿兴致很高,教师就在活动室的一面小墙上开辟专门的空间,把幼儿带来的桃花岛照片和自己的旅游照片贴了上去。这块小小的天地引起了许多幼儿的关注。
  我忽然意识到,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著名的旅游城市舟山,从小积累的有关家乡旅游的知识经验正是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而旅游照片展示恰恰为引入这些有益的教育资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照片展示墙的开辟激发了全班幼儿收集、交流照片的兴趣,引发了幼儿对家乡旅游的关注。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更多幼儿带来了自己的照片与同伴交流共享,主题活动“快乐舟山游”由此展开。
  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需要,把主题活动引向深入,教师在照片展示墙上作了一些调整。首先,教师根据幼儿带来的照片,以单个旅游点为主题(如朱家尖一日游),及时更新小墙面上的照片展示主题,并把撤换下来的旅游照片汇集成册,投放在图书角,供幼儿阅览。其次,拓宽幼儿收集的范围,把视野扩展到照片之外,只要是有关家乡旅游的物品,如门票、纪念品、景点宣传册、地图等都收集起来与同伴分享。同时,教师在活动室布置展台,引导幼儿分类摆放收集到的物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捕捉到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以墙面展示的形式加以呈现,把期待生成的主题活动借助墙饰去表达和推进。于是,展示就成了主题生成的“催化剂”。在主题起始阶段,教师对主题教育资源的敏感性及对主题展示的适时把握很关键。
  
  
二、调整展示内容,推动主题发展
  
  随着主题活动的进行,小小的收集展示区已塞得满满的。单纯的材料收集虽然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初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但幼儿对于舟山诸岛旅游的知识经验并没有明显增长。相反,他们对展示内容的关注演变成了材料收集上的攀比。如何调整展示内容、推动主题发展,成了教师新的思考点。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教师把班级主墙面布置成舟山旅游交通图,让幼儿根据岛屿的位置、形状猜猜是什么岛,想想岛上有什么风景,并把收集到的材料贴到相应的岛上。这既是对幼儿前期经验的概括总结,又可以扩展主题内容。
  从小墙面到主墙面,展示不断推动着主题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幼儿的活动反馈中分析、调整展示内容和形式,把主题活动推向深入。
  
  
三、设置区域展示,扩展主题内容
  
  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幼儿的经验日渐丰富,对舟山诸岛的名称、特色和景点已比较清楚,但是他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观察与操作,而是自发产生了新的游戏需要。于是,教师将主题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对环境进行了巧妙的改造和利用,将静态的材料展示变成了游戏中的情境材料。例如,在美工区,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动手设计景点门票、路线图,制作特色美食和交通工具。在表演区,教师让幼儿扮演导游,向“游客”们介绍风光。教师还把区域设置成互相联系的旅游情境,如渔家乐、造船厂、海鲜大排档,等等。教师把贝壳、鹅卵石、渔网、船模等投放到各个区角供幼儿自由操作,同时根据需要将展示扩展到空中、地面。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空间环境来支持主题活动的进行。从墙面到区域,从室内到室外,正是这无所不在的展示让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在各个有机联系的活动中得到提升。
  
  
四、灵活运用展示,总结主题活动
  
  “快乐舟山游”主题即将结束,主墙面展示中包含三大区块——舟山旅游交通图、定海城区景点图和海岛风情展。在活动的总结阶段,教师以导游考官的身份就墙面展示的旅游景点、旅游路线、旅游风情这三大内容设置问题情境;幼儿则作为导游学员以团队的形式参与游戏,最终评出最佳导游团、最佳小导游。
  这种形式的主题总结活动活泼而有效,给了每个幼儿参与的机会,使他们的知识经验在合作和交流中得到拓展。在这个活动中,展示墙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学习轨迹的记录,是对幼儿经验的整理与拓展。
  主题活动“快乐舟山游”是教师运用展示推动主题活动的有益尝试。在这里,幼儿的已有经验成为教师推动主题生成的重要依据和资源,主题展示成为教师推动主题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编辑: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