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做做玩玩

(图)中国传统玩具拨浪鼓制作方法

发布日期:2008年09月15日

     拨浪鼓是中国最古老的玩具之一,战国时期便已出现。关于拨浪鼓的名称,历代不同,各地也不尽相同,总体说来有拨浪鼓、波浪鼓、播郎鼓、博浪鼓等。

    令人诧异的是,自先秦时期诞生直到今天,拨浪鼓这种乐器与玩具的混合形态居然没有什么变化。历代绘画、图案中的拨浪鼓,与今天的拨浪鼓大都大同小异。一种玩具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不改初创之型,真是难以置信。

    拨浪鼓这种玩具之所以广泛流传,主要它的音响效果与娱乐效果共同发挥的作用。如同叫卖者的吆喝声要有腔有调一样,拨浪鼓可奏出富于变化的响动,能吸引人们注意力,其造型特点又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在招徕顾客时总能体现欢快、轻松与优美的气质。这也是后来拨浪鼓成为街头挑担货郎招徕顾客的工具的原因。

    拨浪鼓玩具之外的功用

    拨浪鼓既是小儿的玩具,又可用来测查小儿智力发育。婴儿要通过看、听、摸等感觉来学习和认识世界。因此要尽量使他们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多接受一些“刺激”。

    用一个红色拨浪鼓,在小儿眼前摇动,使他在感知色彩的同时,还可以听到悦耳起伏的声音,让他拿在手中,可以锻炼婴儿的抓、握能力,对婴儿早期的智力开发好处良多。拨浪鼓还有测试婴儿智力发育的功用。

    我们还可以将拨浪鼓举在小儿头上方20厘米处摇动,观察婴儿的反应,不断地左右移动拨浪鼓,看看孩子的眼睛是否会捕捉到拨浪鼓移动的位置,就此可测试婴儿的视力是否正常。在婴儿耳后摇动拨浪鼓,观察小儿反应,如小儿应声而动,听到声音后表情随之生动,就表示婴儿的听觉正常。

    拨浪鼓的制作

    制作一个拨浪鼓需要如下材料:扁圆形金属盒一只,木质圆珠两个,粗尼龙绳一段,竹筷一根。

    制作方法:

    1.将尼龙绳剪成与圆盒直么长度相等的两根,分别穿上木珠,并在绳的一头打一个结。(图1和图2)

     2.在圆盒侧面分别锥出上、下、左、右四个孔(图3),左右孔径以能穿过尼龙绳为宜。上下孔径比竹筷外径略小。将带木珠的尼龙绳从左右两孔穿进,调整盒外面绳的长度,以能使木珠从水平方向碰到圆盒中部为宜,然后将盒内的绳头打上结,盖上盒盖(图4)。

      3.将竹筷从下方孔中用力插入圆盒,使筷子上端正好卡在盒子上方孔处。侧面可用胶带纸裹上一两圆,以防盒盖松脱。

拨浪鼓的玩法

       孩子手持竹筷下端迅速一转,下垂的木珠就会抬起,敲打盒盖中部,发出清脆的响声。(图5)

       手旋转竹筷时,木球做圆周运动。当手停止转动竹筷,金属盒也静止,但木珠由于惯性继续转动,就会敲打金属盒,使盒面迅速振动起来而发声,就跟敲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