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创设幼儿艺术教育环境的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17日
作者:黄春花     来源:奉贤区新贝艺术幼儿园

 

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艺术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作为一所艺术特色的幼儿园,我们新贝艺术幼儿园期望通过对艺术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那么,怎样让环境真正体现艺术教育的功能?艺术教育环境与主题活动的渗透如何体现?环境中的各种艺术元素如何整合?围绕教育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课题组为期两年,开展了《创设幼儿艺术教育环境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梳理和提炼出了一些幼儿艺术教育环境创设利用的策略。

1、激发童趣策略

Ø        理念:

36岁的幼儿,最初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的,因此更应该将幼儿置身于美的、富有童趣的艺术氛围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来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从而懂美、知美、爱美、创美。

Ø        操作要点:

1)、环境创设要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

环境的丰富多彩不等于花里胡哨,而是透露出真正的艺术信息。如:教师在班里为孩子创设一个美丽的花圃,布置时注重美感,对幼儿自带的自然物排列整齐,并进行装饰,让每个幼儿既可以观察到自已的种植物,又能欣赏到美丽的环境布置,让幼儿的生活环境能体现艺术的美感。教室空间充分利用,每个角落都布置成适合幼儿生活、游戏、活动的场所,当幼儿步入教室,就仿佛进入了卡通世界。这样一个适合艺术活动的“磁场”,自动向幼儿释放各种审美的艺术的信息。而墙面和区角的布置要注意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给人以美感。

2)、色彩采用要根据幼儿的审美需要。

单纯的色泽会令纯洁的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色彩上应以色彩艳丽的纯色为主:广袤无边的绿色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飘浮的白云、蔚蓝的海洋和可爱的小动物们。这些单纯、源于自然的色彩,容易和幼儿产生共鸣、易于幼儿欣赏、借鉴、理解和表现。整块墙面的布置应采用较大浅色块支撑,可使画面既有局部美的变化又有整体协调感,能解决幼儿园一堵墙面内容多、色调不易统一的问题。

3)、艺术化造型上应以简洁为主。

稚拙、简洁的美最能吸引幼儿,会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简洁的美术造型,让注意不持久的幼儿较快的感知。设计的作品在造型上如有一些出彩之处、一些幽默、活脱的细节、各种人物化的事物,都会令幼儿瞪着双眼,久久不愿离去。同时由于造型概括、简洁,绘画操作过程相对简单易行,更适用于幼儿园布置环境内容多、更换周期快的现状。

4)、作品展出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往往对不熟悉的环境感到害怕,他们喜爱熟悉的环境。我们的教室内外处处都是幼儿作品,还有幼儿活动、演出的照片,教师的儿童画等。这些作品被幼儿所熟悉,色彩鲜艳,符合幼儿心理特点,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而且,看到自己的作品展出,幼儿更能增加一份成就感、自豪感。

2、开放互动策略

Ø        理念:

艺术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孩子体验、感知、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应随着孩子活动的展开而不断发展,使之成为他们经验、想法、表达和表现的空间,并能不断地与孩子“对话”。 孩子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就是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会观察、学会评价、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等等,从而可以累积经验、锻炼交往、语言的能力。

Ø        操作要点:

1)、及时捕捉幼儿的艺术兴趣点,提供适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每个不同的主题中,我们都运用不同的方式使环境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使每个孩子都具有为生活增添色彩的能力。《我的动物朋友们》主题进行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编制了《大嘴巴动物全书》,小朋友将自己了解熟悉的小动物,通过剪、贴、画等多种方式,编制成一本立体的图书,放在艺术班供大家观看学习。艺术环境的丰富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孩子的感知,让孩子能围绕人文主题参与体验,促进了孩子的个性完善与发展。

2)、为学习经验的发展提供整合的艺术空间和舞台。

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问和空间中获得的,这样才能尽兴地探索、充分地活动,于是我们将整合的思想运用到艺术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上,注重各个艺术区域的有机联系,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意义。我们建议建构区的幼儿为表演区的幼儿搭建舞台,请建构区的幼儿到语言区来介绍作品等等,不仅扩展了他们的游戏思路及艺术形式,更挖掘了艺术教育的情感功能——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遇事能替他人考虑,主动帮助别人。

3)在开放、无结构的环境中让幼儿尽情体验和创造。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之中,而且蕴含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打破环境布置的旧观念,注重幼儿和材料之间的互动。瞧:娃娃家里的道具大部分都是孩子们参与制作完成的;绿色超市里的绿色食品也是幼儿在生活中搜集而来的;食品店里的小师傅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着,制作的小点心真是色香味俱全。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地参与环创的过程,不仅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更使他们感觉到自己才是环境的小主人,有利于培养幼儿爱集体、爱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师幼互动打造的艺术环境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

3、人文关爱策略

Ø        理念: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在艺术环境中,引导孩子感受、体验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对于陶冶孩子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艺术环境的创设更应强调轻松、愉悦的氛围,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交流和共同参与艺术活动中,感悟艺术教育的真谛。

Ø        操作要点:

1)、细心观察,提供适合个人能力的艺术操作环境。

幼儿的成长过程和发育情况是不相同的,就象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要适合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在美工区用吸管粘贴美术作品时,我们考虑到幼儿不同能力的发展,在直接用已经剪好了的短吸管往上粘贴时,对能力强的幼儿太简单。于是我们将吸管分成长短不一的长度,适合各种能力的幼儿进行粘贴。  

2)、温情关爱,积极挖掘环境的情感教育价值。

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样需要拥有独立的空间,我们就在午睡室布置一个 “我的小天地”,那是给自己的小伙伴讲一件有趣的事情,分享一下伙伴的喜悦的。快乐的心情,健康的心态,需要时间调节,而有了“我的小天地”,快乐的心情从这里开始,健康的心态从这里产生。

3)、关注过程,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艺术表现。

强调创造性的艺术教育活动过程而非结果,注重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就不能太注重创造活动的结果。在幼儿创造性的艺术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地应是承担"观察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每一个创意均应表现出倾听、微笑和接纳地态度。如在评价一幅作品或一个舞蹈动作时,教师关注更多地不应是作品画的好不好,像不像,编的动作美不美,而应看是否有创意,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4、生活体验策略

Ø        理念:

生活是一位神奇的“教师”, 艺术源于生活并与生活紧密相连。教师要善于跳出教材的圈子,更多地从生活中去发现艺术,把孩子带到生活中去。幼儿只有置身生活和自然之中,才能真切感知艺术的特征和美,才能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体验。

Ø        操作要点:

1)、感受真实情境中的艺术。

只有在现实的情境中,儿童才会感受真实,情绪热烈,思维活跃。在主题《我的幼儿园》中,我领着孩子们参观自己的校园,他们被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深深吸引住了,再让孩子席地而画,真所谓“情动而辞发”!这么生动而富感染力的环境不是更能激发孩子的情感,激起学生的表现欲和创作灵感吗?

2)、整合生活环节中的艺术。

融艺术教育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是我园的一大教育特色,我们选择环节转换音乐,让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能明确应该做什么。每天晨间活动和下午户外活动由园部统一播发活泼欢快地儿童歌曲,让孩子们一进幼儿园就能听到悦耳动听的音乐。午餐时,我们播放一些用各种乐器演奏的世界名曲,如萨克斯曲等,孩子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不仅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食欲。

3)、体验自然环境中的艺术。

孩子生性喜欢自然,生活离不开自然,为此我们结合季节变化,经常带孩子走近自然,领略自然,产生对自然热爱之情。

5、主题融入策略

Ø        理念:

在二期课改的大背景下,在艺术环境中融入主题内容是我们环境创设的重点。因为它从幼儿关注的问题而来,最能激起幼儿的共鸣,引起幼儿对环境的关注,进而有与他人交流的动机,更多地体验自主的快乐。。

Ø        操作要点:

1)、主题开展初期,营造浓郁的主题氛围。

幼儿园的墙壁、空间都可以成为师生发挥想象与创造的场地,布置有立体感强的设计,在视觉上先声夺人,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主题为“我爱我家”的墙面设计中,老师们将厚的吹塑板切割成不同形状的房子,用颜色鲜艳的布包起来,拼构成形象各异的房子,在墙壁上展现。这种突出与嵌入的不同格局,创意独特,立体感强,形象夸张可爱,激发了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孩子们跃跃欲试,尝试着用纸盒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房子,艺术环境激发和推动了主题的开展,也孕育了孩子们的大胆的畅想!

2)、主题开展中期,不断充实和调整。

真正让“环境布置儿童化”这一教育原则落到实处,并且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美化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在“乐乐巧手吧”的展示版上,展现的全是幼儿的创意:串起的链子、制作的瓶娃娃,在“小画家”里展示的是孩子刚刚画好的画、折好的纸……幼儿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3)、主题开展后期,将环境布置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主题探索活动中,老师有了更多的倾听和欣赏,孩子也有了更多的自主和创造,他们自己讨论、设计、制作、布置,也许作品不够精细,但产生了更多的互动效应。同时,孩子的创作也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时时有智慧和艺术的火花呈现,如果再耐心聆听他们的介绍,那又会是另一个的惊喜。在主题背景下的艺术教育环境,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它成了孩子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也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

6、课程平衡策略:

Ø        理念:

幼儿往往以整体、形象、直觉的方式把握世界,无论在人的童年还是整个人类的早期,说、唱、舞、画等艺术形式都是有机成一体的。同时,艺术和其他教育都密不可分,如艺术和生活、艺术和情感、艺术和文化、艺术和科学等。这种多种艺术形式的自然融合,艺术与多门学科的相互支持,构成了平衡最佳的艺术教育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了完整的经验,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喜爱和把握。

Ø        操作要点:

1)、多种艺术手段的平衡。

在精心创设的艺术教育环境中,教师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整合音乐、文学、科学等学科内容,让幼儿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教学环境中,产生表现美的欲望。 如:语言活动《妈妈》,教师结合美丽的背景图,创编朗诵优美的散文,将幼儿带入优美的情境之中,感受散文的意境美;欣赏画《我的妈妈》,激发幼儿进行自主创作的欲望;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把握表现的要点;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布置在“小画家”中交流欣赏;歌表演《我的好妈妈》;老师以妈妈的口吻感谢幼儿,让幼儿体验进一步感受亲情的美丽。

2)多元智能培养的平衡。

幼儿艺术教育不是艺术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不单是从小定向的艺术技能技巧训练,而应通过艺术教育环境培养对艺术的兴趣、提高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可以说,对幼儿实施艺术教育是塑造人的工程。

两年来,在艺术教育环境创设的策略研究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教师更注重了对幼儿的观察、倾听和尊重,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话与分享,最重要的是,孩子艺术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我们继续努力为新贝的孩子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快乐和美的环境,让孩子真正享受环境,在良好的艺术环境熏陶中健康地长大,以促进幼儿成为健康、聪颖、富有个性的新一代,为每个孩子一生的成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