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幼儿安全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介绍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07日

      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全国每年有近100万缺陷儿出生。其中30%在出生的前后死亡,40%造成终生残疾,只有30%可以治愈或纠正。

  30%的出生缺陷儿,可以得到治愈或纠正 —— 但是,欲求疗效好,必须早知道。有些先天缺陷,并非出生后一眼可见,得不到明确的诊断,也就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但是,许多先天缺陷,越早治疗,效果愈好。

  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简称“髋脱”,如果能在新生儿期或婴儿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宝宝少受痛苦,纠正得好,日后,步态可以完全正常,不会留下什么遗憾。

  ●“髋关节”是指的哪儿?“脱位”又是什么意思?

  人的大腿骨(股骨)借助着关节与骨盆相连接。骨盆上的关节窝包住股骨头,形成的“球窝关节”就叫“髋关节”,使腿可以旋前、旋后、前踢、后蹬。

  如果关节窝太浅,关节周围的组织过于松弛,就包不住股骨头,形成程度不同的“脱位”。

  ●新生儿、婴幼儿的家长,做做以下的测试,有助于早发现可疑“髋脱”的现象,引起警觉。

  由于“髋脱”没有疼痛感,不做一些检查很难做到早发现。有些检查,简便易行,虽不能完全确诊,却可以引起家长的警觉 —— 去小儿骨科查查。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说“没耽误孩子”。

  检查一:让宝宝仰卧,身子躺正。把宝宝的两腿捋直,观察两条腿的长度是否一致。单侧“髋脱”,患侧的腿短一些。

  检查二:让宝宝俯卧(新生儿俯卧时还不会抬头,要使宝宝的头转向侧方),把两腿捋直。观察两侧的臀纹是不是一样高。单侧“髋脱”,两侧臀纹不一样高。

  检查三:让宝宝仰卧,将宝宝的膝关节屈曲90度,观察两膝的高度是否一致。单侧“髋脱”,患侧低。

  ●别错过宝宝出生后42天左右的检查

  有些先天缺陷,在宝宝满月以后表现的更为明显,所以别错过这次与医生见面的机会。医生对“髋脱”的检查会更到位、更准确。

  ●宝宝会走以后,步态有异常,一定要引起重视。单侧 “髋脱”,步态呈现跛行,身体向患侧晃;双侧“髋脱”,步态呈现鸭步,身体左右摇摆。

  ●“蜡烛包”对“髋脱”的宝宝,犹如雪上加霜。

  北方的某些地区,有把小婴儿包裹成“蜡烛包”的习惯。确实,身体捆住了,不蹬被,又好抱。但是宝宝没有了活动的自由,醒来想伸伸胳膊、蹬蹬小腿儿都不行,心情能好吗。对于轻度“髋脱”的宝宝,捆腿会使脱位加重,如雪上加霜。

  若问家长,为什么给婴儿捆“蜡烛包”,多数的回答是:避免将来腿弯,不会长成“罗圈腿”。其实,有些宝宝会走路以后,有“罗圈腿”,那是得了佝偻病以后骨骼上的改变。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钙才是防治佝偻病的上策,“罗圈腿”与小时候捆没捆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