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论教师支持与小班家园合作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24日
作者:顾春梅     来源:本站原创
 

    当我面对小班的孩子们,他们的天真可爱让我心动。当我面对小班孩子的父母们,他们微薄的育儿经验让我心急。是的,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现在父母们几乎都是带着零经验在教育着他们的下一代。当这些无经验的父母来到幼儿园的小班中带给我新的思考:“作为教师,我要怎样要为这些父母提供怎样的育儿帮助?如何来开展小班的家园合作工作从而促进小班孩子的健康发展呢?”

通过案例研究中,我发现在小班家园合作中教师的支持策略需要注意以下因素:

一、             教师双重推动策略对促进小班家园合作很重要。

小班下学期,孩子们对于他们喜欢的班级活动有了初步的迎合意识。在活动开始前他们非常乐意在老师的提醒下把活动的准备告诉父母。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乏有忘记的孩子,所以教师运用让孩子说和通过家园联系单的双重方式来引发家长参与到活动合作中来是很重要的。家园合作的过程除了家长的主动意识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发合作的方式方法,后者在小班的家园合作中尤显突出。

例如案例“迎新联欢会”有了家长资源的参与,班级活动的支架就丰富了。教师在活动中是组织者也是推动者。更主要的是,教师运用直接推动家长(发出宣传),和间接推动家长(鼓励孩子参与来推动家长)的双重推动策略推进了整个活动,获得了好的活动效果。

二、   教师语言指导策略对小班家园活动中促进孩子发展很需要。

许多小班孩子家长在参加幼儿园的亲子类活动时不知如何去引导孩子。特别是当家长们面对孩子的情感表现及面对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时,语言指导欠缺就更成了一道教育的门槛。所以,在亲子类的活动中,教师需要面对的不仅是孩子,而是要更多地面对家长。比如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家长掌握一定的语言指导技巧。俗话说得好“一枝独秀难见春,百花齐放才是春。”教师就是要运用语言指导的策略让更多的家长也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进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班级的家园合作活动在教师的语言指导下,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下更显活动质量。

例如案例“感恩三八节”中,在孩子给妈妈戴自制项链的过程中,家长们对于如何激发孩子的情感表现,鼓励他们的探索学习过程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方法的。教师在家园合作的过程,通过语言的指导,结合当时的情景容易让妈妈奶奶们感受到如何指导帮助孩子树立成功感,激发情感的过程。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掌握一定的语言指导技巧。

三、  教师推动合力策略对家园合作创设小班主题环境很必要。

从共建春天观察角的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创设春天观察角的这个主题环境中推动了家园合作的力量,获得了有效的收获。特别是,在主题探索活动的环境创设中运用合力中广集材料的教师支持策略可以让小班家长感受到他们对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也是一个有力的帮助者,而不是游离在外的旁观者。其实,只要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小班的家长们是非常乐意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来的。所以,教师在这个阶段多运用一些推动合力的策略可以让家庭资源自然地融入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

例如案例“共建春天观察角”中,在主题探索活动的环境创设中运用合力中广集材料的教师支持策略是非常有效和必需的。这一策略不仅促进了有效的探索环境的构建并推动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影响了家长的间接参与。

 

四、 教师分层座谈会策略对有针对地指导家长育儿很有效。

不分年龄、不分背景,只要是孩子的家长就可以参加的座谈会在表面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追踪其实质可能效果甚微。不同年龄段的育儿者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他们的教育观也不同,要想在相对集中的观点下去讨论一个问题是有很大难度的。通过分层座谈会让同一层次的家长获得最充分地交流从案例中来看取得了有效的指导成果。

例如案例“在分层座谈会”中,教师将同一层的育儿者集中在一起座谈更容易使家长的讨论避免严重的分歧。这一策略使父母辈育儿者的问题能够较集中地显现出来,也使他们的交流平台没有年龄的阻隔。这一策略直接有效地推动了父母辈家长的教育观达成一致。

在小班的家园合作中,教师如能善于挖掘特点,采用有效的教师支持策略定能使小班的家长热情地投入幼儿园的家园活动;在合适的环境中获得育儿的指导,从而提高小班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