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金山区幼儿园游戏课程实施情况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04日
作者:谢海英     来源:金山区教师进修学院学前研训室
 
    金山区从2002年9月开始,在市课改基地东风幼儿园率先试行游戏教材,2005年9月全区27所公办幼儿园全面实施游戏新教材。随着游戏教材的推广使用,幼儿游戏的开展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对金山区25所公办幼儿园游戏活动实施的问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游戏实施情况
 
    1.游戏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显示,所有幼儿园全部使用游戏新教材,但在使用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课改基地园和一级幼儿园以新教材为主实施游戏,教材运用最完整;76%的幼儿园将新教材与其他参考材料结合使用,说明教师对游戏教材的使用尚有一定困难;有8%的幼儿园仅偶尔使用游戏新教材,这些幼儿园主要是师资条件较落后的乡镇幼儿园。
 
    2.游戏时间调查显示,大约68%的幼儿园可以保证每天两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32%的幼儿园可以保证1~2小时的游戏时间。
 
    3.游戏组织开展尽管从时间上看,幼儿园游戏时间基本可以保证,但从游戏组织情况来看,仅有20%的幼儿园能确保本体性游戏的独立开展,4%以其他方式开展,76%结合区角活动开展。“结合式开展”的结果导致幼儿本体性游戏的缺失,既无法满足幼儿本体性游戏的愿望,又不能达到区角活动的学习目的。引发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在认识上将区角活动等同于本体性游戏,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不再单独安排本体性游戏时间;二是在操作层面上,因本体性游戏的自由度高、不可预测性强,一些教师更倾向于以相对安静的个体化学习探索为主的区角活动代替本体性游戏。
 
    4.游戏环境及材料游戏环境创设和材料由教师和幼儿自制的占100%;材料来源以废旧材料运用为主的有64%;材料的来源主要以乡土材料自制为主的有36%,而且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幼儿园,这说明近几年农村幼儿园在游戏活动推进中不断寻求特色发展之路。
 
    二、主要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经验
 
    1.教材观逐步转变游戏教材提供了低结构的“操作平台”,其中大量的问题研讨和案例反思,给教师提供了行为的原则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实践中,教师逐步认识到教材是一种参考的资源和素材,并逐步转变了照搬教材开展游戏的传统做法。
 
    2.幼儿园游戏环境得到改善  幼儿园管理者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加大力度投入资金,不断改善和更新游戏环境,以吸引幼儿参与游戏,激发多种经验。如罗星幼儿园将已有的教学楼进行扩建,设置了多功能的玩沙玩水池、开设了富有个性的区域游戏环境,为幼儿本体性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舞台;干巷幼儿园创设了专用的游戏室,在富有野趣的环境创设上独具匠心,“丘陵”“树迷宫”“水渠”等环境使幼儿乐此不疲。
 
    3.注重游戏与其他活动的整合,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充分挖掘游戏的综合教育作用,将“游戏”有机地整合到“生活”“运动”“学习”等一日活动中。如东风幼儿园以“旅游”的游戏情境为线索,在户外运动活动中,创设了“珠穆朗玛峰”(攀沿)、“安吉竹乡”(爬竹竿)、“长城长”(建造)、“长江三峡”(玩水)……在游戏中使课程整体效应达到了最大化。
 
    4.深入挖掘农村资源的价值,促使游戏活动园本化  我区60%的幼儿园地处农村,在游戏课程的实践研究中,许多幼儿园不断将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源开发、融入、整合到游戏课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乡土特色的幼儿园游戏园本化课程。如山阳幼儿园创设了“山阳老街”的游戏情景,让幼儿置身在热热闹闹的“老街”里,或是去“农家乐”里“搓青团”“做南瓜饼”,或是去“土布坊”纺纱绕线纳鞋底,还可以去“小茶坊”泡茶、品茶,去“巧手角”里剪窗花、编中国结、装饰葫芦娃娃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游戏教材的要求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之间有落差  首先,游戏教材不同于学习、运动、生活教材,操作的灵活性很大。其次,由于托班、小、中、大班四个年龄段合用一本游戏教材,对教师把握幼儿年龄特点的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许多老教师手里拿着新教材,心里却想着老教材,或将新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按照自己习惯的传统做法进行实施;更多没有经验的新教师(尤其是大量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师)则因较大的选择空间而无所适从,削弱了游戏教材的实施力度。
 
    2.对游戏和学习性区角在认识和操作层面有混淆  一类是将学习性区角等同于游戏,另一类是将游戏点缀于区角活动中。不少幼儿园在学习性区角的基础上附设表演区、结构区、社会区,以蜻蜓点水的方式开展幼儿游戏,为满足个别幼儿的游戏需要而牺牲了更多幼儿的游戏权利,同时在空间上也限制了幼儿自由游戏、互动交往的范围。
 
    3.游戏活动管理与幼儿游戏需要之间有缺口  一些幼儿园在早晨来园与下午离园时段安排游戏,虽然游戏的时间看似得到了保证,但幼儿个体游戏的实际时间却不一定能得到保
证(尤其是在冬天,幼儿大多来园晚、离园早)。另外,大多幼儿园在一日活动中小、中、大班游戏时段和长度一致,导致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游戏中都因时间过长或过短而影响幼儿游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