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环境创设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

发布日期:2008年07月04日
作者:蒋丽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北环南村幼儿园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创设向来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因其在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个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得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非常重视环境创设,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一些困惑和误区,努力去探索、积累经验。在这里,我跟大家谈谈自己对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几点看法:
 
    一、从更高的理念角度去理解、认识主题墙的意义。
 
    1、《纲要》中曾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著名的教育思想家瑞吉欧也提出了“墙壁会说话”的观点。
 
    2、实践的误区:
 
    ①将幼儿园主题墙的布置主要理解为物质环境的创设,忽略了精神环境的创设。现在,幼儿园内的主题墙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的营造,使得孩子没有归属感,难以觉得温馨。
    ②将幼儿园主题墙饰理解为只是为课程服务,忽略了与其互动的关系。
    ③把主题墙饰创设只当成是一面墙的环境装饰,忽视了它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④主题墙饰盲目追求“精美”,根本不符合实际的操作。
    ⑤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是教师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去装饰,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3、怎样才能走出误区:
 
    ①有计划、有目的举办有关“主题墙”的交流会,让每位教师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意见和想法。尤其要请经常外出参观、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讲讲他们对“主题墙”的看法,引导站在一线的教师正确认识到墙饰布置的重要意义。
    ②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早已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而当瑞吉欧提出“墙壁会说话”时,我们的焦点又再一次地集中起来,围绕“主题墙”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评比活动,并寻找机会去参观相近幼儿园的墙饰布置。教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实际的切实可行地计划,切勿机械的照搬效仿。
    ③端正自己的理念态度,进一步认识到主题墙饰与课程、教学、师生、家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挥墙面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二、尊重幼儿的权利,充分给予他们动手的机会,启发、引导、鼓励幼儿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
 
    1、洛利斯·马拉古兹提到“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发掘,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造,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可见,孩子有能力去创造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活动场景及适合他们活动的空间,只要我们给予正确的引导,给予他们一个自我创作的机会,他们做的可能比我们教师做的还要好。
 
    2、实践的误区:
    ①在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创设中,特别是主题墙的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
    ②或者是教师只在一旁观望,完全放手由幼儿自己操作动作。既不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而且对于他们的作品也不报以赞许的眼光或否定的态度,根本没有真正理解主题墙与师生间互动的关系。
    ③主题墙虽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却没有遵循任何原理,没有顾虑到是否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是否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否真能起到教育意义,幼儿的积极性是否还能调动起来,对幼儿的发展是否还有价值。
 
    3、正确的做法:
    ①尊重幼儿的权利,不包办代替以免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尊重幼儿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忽略了幼儿在环境创设中参与者的地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教师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鼓励、引导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并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让幼儿学会主动探索。
    ②可将收集材料和创设墙饰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幼儿集体讨论了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
 
    实例:在即将开展“鸟的世界”主题活动前,教师故意先透露了主题的内容,并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参与,收集资料。
    宇宇:“我家有好多关于鸟的书本,我可以带来,大家一起看。”
    欣欣说:“妈妈告诉我,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资料,我回家叫妈妈帮我查查鸟的故事。”
    贝贝说:“我们可以画几张小鸟的画。”
    路路说:“对,对,我最喜欢做手工,也可以折几只小鸟。”
    就这样大伙儿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着。在这过程中,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③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④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主题墙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墙饰是否脏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三、提供丰富的物质材料资源,支持幼儿游戏,及时变化墙饰布置。
 
    1、《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这说明了游戏的材料是幼儿游戏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要发展儿童各方面个性,就应当有充分的设备。”
 
    2、实践的误区:
    ①主观上教师为了让幼儿在参与墙饰布置上草草了事,虚报材料种类、数量,限制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或是以各种借口泯灭幼儿的想象,把幼儿的梦想、创造扼杀在摇篮之中。
    ②客观上,园内或班级的条件有限,有些物质不能及时地增添,教师也没积极发动班内幼儿及时地收集,或是利用社区、家庭资源给予及时地补充。
    ③教师有时为了省心,墙饰布置竟可维持数月不变,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视觉观感,防碍了幼儿进行再想象的空间。
 
    3、正确的做法:
    ①开放幼儿操作材料,支持与提高幼儿求心、求异的表现能力,让幼儿有自己的选择,鼓励他们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②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的丰富物质资源。例如,线状物(毛线、毛条、麻绳等)、片状物(纸、布、树叶等)、块状物等。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能创新出更多的东西。
    ③经常性更换主题墙的内容,更求内容形式多样化,让孩子有更多的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④我们观察了解到,多数幼儿喜爱新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材料,特别是一些可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的半成品材料,幼儿非常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找游戏材料。我们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游戏材料的收集和探索,培养幼儿的思维锻炼,有时幼儿的想象竟是那样地出人意料,成人几乎不会想到的创意就出自幼儿的"天方夜谈",既合情合理而又具有新意。
    ⑤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大伙儿一起动起来。平日里不随意乱扔生活垃圾,把废旧物品收集起来进行废物利用,让幼儿重视起生活中的点滴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创设良好的主题墙内容。
 
    1、《纲要》的表述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2、实践的误区:
    ①心理上没重视到利用其它资源的意识,只考虑到眼前的、表面的东西。没有“我为环境,环境为我”的想法,影响了主题墙上多变性。
    ②不能很好的利用家长职业上的优势条件,宁可进行假想,凭空捏造。在主题墙上显示出不真实的内容来,脱离了当地的真实生活,影响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③不能及时联想到各种资源的利用,如:社区内有老年人服务中心、医疗中心、保安部门等。
 
    3、正确的做法:
    ①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②很好的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在特殊岗位上的家长传达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分享经验,为主题墙的装饰增添可信性、真实性。
    ③经常到社区及周边地区举行一些活动,加强合作,更近一步地了解周围的情况,根据当地的一些资源,再进行创作、想象,丰富主题墙的内容,扩展幼儿的知识面。
 
    幼儿园的主题墙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到这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以上是我对主题墙饰提出的几点看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使与孩子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主题墙内容、形式更丰富多样,更贴近孩子的生活。让主题墙伴随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