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4日
作者:潘月娟刘焱胡彩云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本研究以山西省26所的50个班级为样本,分析了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学历、师幼比、在班幼儿人数和收费标准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主要结构变量;师幼比和在班幼儿人数对幼儿园教育环境总体质量、物质环境质量、人际互动质量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受到教师学历因素的中介作用;收费标准仅对物质环境质量有影响,但收费标准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物质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生活活动与课程的质量仅受到教师学历的影响,未见师幼比和在班幼儿人数的作用;结构变量在不同地区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之间分布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在教育环境质量上出现较大差异。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结构变量;教师学历;师幼比;在班幼儿人数;收费标准
 
    一、问题提出
 
    国外大量研究证实,结构变量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总体质量和过程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构变量通过过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1][2]。另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结构变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有研究发现,在德国,教师经验与托幼机构教育环境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而在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国,两者却有着正相关关系。[3]国外的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认识,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点明显不足:首先,对结构变量到底包含哪些因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班级规模、师幼比、教师资格等是多数研究都认可的结构变量,但幼儿园所在地区、类型等在个别研究中也被作为结构变量进行考察。其次,多是考察单个因素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有研究[4]综合考察了多个变量对教育环境质量的影响,但是没有深入具体地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上述不足一方面容易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另一方面致使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人们无法准确地把握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教育环境质量的影响。
 
    我国虽有文献调查分析了幼儿园师资、成本与收费等的现状与问题,[5][6][7]但将这些因素与教育环境质量相联系,深入考察其复杂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为了解中国背景下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的作用模式,帮助政策制定者和幼儿园管理者有的放矢地投资于幼儿园教育,改善幼儿园教育质量,本研究以山西幼儿园为例深入考察了幼儿园关键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观察评定法了解幼儿园和教师的基本信息以及班级教育环境质量状况。观察评定对象为山西省5个地区的26所幼儿园的50个班级。问卷调查对象为各幼儿园的园长及各班教师,共26名园长和95名教师。具体如下表:
表1  样本分布
 
城市
乡镇
总计
班级数
园长人数
教师人数
班级数
园长人数
教师人数
班级数
园长人数
教师人数
班级数
园长人数
教师人数
教办园
13
7
26
4
2
8
0
0
0
17
9
34
企事业单位办园
18
9
36
0
0
0
0
0
0
18
9
36
民办园
4
2
8
2
1
4
2
1
4
8
4
16
乡镇办园
0
0
0
0
0
0
7
4
9
7
4
9
总计
35
18
70
6
3
12
0
5
13
50
26
95
 
    由北京的2名研究者与山西的2名研究者组成一个观察小组,5组人员分别进入5个地区同时进行观察评定,每个班级观察2个半天。在实地观察的同时,进行同步录象。调查问卷则由研究人员在观察时直接发放给园长和教师,并在当天离园时收回。园长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教师问卷回收率为91.35%,有效率为100%。
 
    本研究认为结构变量是幼儿园自身能够控制的、易于测量的静态因素,包括教师、班级和幼儿园三个层面的变量。《幼儿园基本情况》和《教师基本情况》两份问卷主要用于了解幼儿园、班级及教师的基本信息。与此同时,本课题组根据《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研制开发了《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以获取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方面的数据。该量表由物质环境创设、人际互动、生活活动、课程四个子量表组成,共25个题目。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观察者内部一致性、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关键结构变量
 
    本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变量筛选:第一步,仅考虑教师层面的结构变量;第二步将教师与班级层面的变量相结合;第三步综合考虑教师、班级和幼儿园三个层面的所有变量。结果如下:
 
表2  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关键结构变量
教育环境质量
分析
步骤
变量及顺序
判定系数R²
增加解释量△R²
净F值
Sig.
标准化回归系数
T值
Sig.
总体质量
1
教师学历a
.351
.351
22.164
.000
.592
4.708
.000
2
教师学历
.351
.351
22.164
.000
.555
4.676
.000
 
师幼比b
.445
.095
6.821
.013
-.310
-2.612
.013
3
教师学历
.351
.351
22.164
.000
.555
4.676
.000
 
师幼比
.445
.095
6.821
.013
-.310
-2.612
.013
物质环境
1
教师学历
.256
.256
14.121
.001
.506
3.758
.001
2
教师学历
.256
.256
14.121
.001
.557
4.418
.000
 
在班幼儿人数c
.377
.121
7.791
.008
-.352
-2.791
.008
3
教师学历
.256
.256
14.121
.001
.478
3.827
.000
 
在班幼儿人数
.377
.121
7.791
.008
-.301
-2.465
.018
 
收费标准(2005)
.450
.072
5.114
.029
.282
2.262
.029
人际互动
1
教师学历
.263
.263
14.658
.000
.513
3.829
.000
2
教师学历
.263
.263
14.658
.000
.567
4.588
.000
 
在班幼儿人数
.401
.138
9.199
.004
-.375
-3.033
.004
3
教师学历
.263
.263
14.658
.000
.567
4.588
.000
 
在班幼儿人数
.401
.138
9.199
.004
-.375
-3.033
.004
生活活动
1
教师学历
.281
.281
16.023
.000
.530
4.003
.000
2
教师学历
.281
.281
16.023
.000
.530
4.003
.000
3
教师学历
.281
.281
16.023
.000
.530
4.003
.000
课程
1
教师学历
.258
.258
14.269
.001
.508
3.777
.001
2
教师学历
.258
.258
14.269
.001
.508
3.777
.001
3
教师学历
.258
.258
14.269
.001
.508
3.777
.001
注:a指主班教师获得的最后学历;b是观察期间在班幼儿人数与教师人数之比;c是观察期间在班幼儿数
 
    从上表首先可以看出,教师学历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总体质量及各项具体质量都有重要影响。在总体质量、物质环境质量和人际互动质量上,即便有班级和幼儿园层次的变量介入,教师学历也是先于其他变量进入模型之中,在生活活动质量和课程质量上,教师学历是惟一进入回归模型的关键变量。由此可见,教师学历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首要变量。其次,师幼比和在班幼儿人数是影响总体质量、物质环境和人际互动质量的另一关键变量。这两个变量的加入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质量差异的解释量。第三,在物质环境质量上,收费标准(2005年)最后进入模型。与教师学历、在班幼儿人数相比,收费标准对物质环境质量的影响小一些。但是,收费标准的加入改善了物质环境质量的回归模型,增大了对质量差异的解释量。此外,每个保留在回归模型中的关键变量的t检验情况表明,所有变量的系数都在0.01或0.05水平上显著异于0,这些变量都可以作为解释变量存在于模型中。
 
    (二)关键结构变量的差异对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影响
 
    1.不同质量水平的幼儿园班级的结构变量特征。
 
    本研究依次根据总体质量、物质环境质量、人际互动质量、生活活动质量、课程质量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幼儿园班级划分为高、中、低三组。
 
表3  不同质量水平的班级在关键结构变量上的频数分布
教育环境质量
组别
关键变量(%)
教师学历
师幼比a
中专
大专
本科
1:8-12
1:13-17
1:18-22
1:22以上
总体质量
0
50
50
33.3
44.4
22.3
0
4
56
40
25.9
29.6
18.5
25.9
46.2
30.8
23.1
0
35.7
35.7
28.6
物质环境
0
50
50
 
 
 
 
4.5
50
45.5
 
 
 
 
42.9
42.9
14.3
 
 
 
 
人际互动
0
50
50
 
 
 
 
14.3
27.3
29.4
 
 
 
 
42.9
42.9
14.3
 
 
 
 
生活活动
0
33.3
66.7
 
 
 
 
6.7
60
33.3
 
 
 
 
50
20
30
 
 
 
 
课程质量
0
13.6
41.2
 
 
 
 
0
66.7
33.3
 
 
 
 
38.9
38.9
22.2
 
 
 
 
 
续表
教育环境质量
组别
关键变量(%)
在班幼儿人数b
收费标准e
25及以下
26-30
31-35
36-40
40以上
90以下
91-180
180以上
物质环境
10
30
40
10
10
0
60
40
8.3
12.5
37.5
12.5
29.2
21.7
65.2
13
12.5
18.8
31.3
0
37.5
 
31.3
6.3
人际互动
19
14.3
33.3
9.5
23.8
 
 
 
7.1
21.4
42.9
7.1
21.4
 
 
 
0
20
33.3
6.7
40
 
 
 
注:a,参考我国《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1987)的规定及山西省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师幼比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1:8—12,1:13—17,1:18—22,1:22以上;b,参考我国《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1987)的规定及山西省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在班幼儿人数划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25以下,26—30,31—35,36—40,40以上;c,根据山西省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将收费标准划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90以下,90—180,180以上。
    如表3所示,在教师学历上,各质量要素的低分组都显著低于中等组和高分组。低分组中,近半数教师的学历仍处于中专水平,而中等组和高分组有相当比例的教师获得大专和本科学历,中专学历的比例很小。
 
    在师幼比上,总体质量得分高的班级显著小于低分组。高分组仅有22.3%的班级的师幼比在1:18-22,没有师幼比在1:22以上的;低分组中,师幼比在1:18-22的班级占35.7%,1:22以上的班级达到28.6%。
 
    在班幼儿人数方面,物质环境质量得分不同以及人际互动质量得分不同的班级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在收费标准上,物质环境质量得分低的班级显著低于高分组和中等组,中等组又显著低于高分组。其中,低分组的收费标准主要集中在90元以下,180元以上的仅占6.3%;中等组级的收费标准主要集中在90-180元水平,这类班级占到65.2%;而高分组的收费标准在90元以下的比例为零,90-180元的占60%,180元以上的占40%。
 
    2.不同结构变量水平的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质量特征。
 
    总体质量方面,在教师学历相同的情况下,师幼比不同的班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师幼比为1:8-12时,教师学历集中在大专和本科,这两种学历的班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师幼比为1:12以上时,中专学历教师的班级总体质量显著低于大专学历(t=-0.808,P=0.005)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在的班级(t=-0.795,P=0.012),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物质环境质量方面,在收费标准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学历的教师的班级物质环境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当教师学历为中专时,不同收费标准的幼儿园在物质环境质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当教师学历提高为大专或本科时,收费在90-180元和180元以上的班级物质环境质量显著高于收费在90元以下的班级(t=0.508,P=0.017;t=0.782,P=0.004),收费在90-180元和180元以上的班级没有显著差异。
 
    在教师学历相同的情况下,在班幼儿人数不同的班级物质环境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在班幼儿人数在30人以下(包括30人)时,本科学历的教师的班级物质环境质量显著优于大专和中专学历的教师的班级(t=1.034,P=0.0l0;t=1.238,P=0.006)。当超过30人时,中专学历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在班级(t=-1.167,P=0.000;t=1.058,P=0.001),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没有显著差异。
 
    人际互动质量方面,在教师学历相同的情况下,在班幼儿人数不同的班级在人际互动质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当人数在30人以下(包括30人)时,不同学历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当人数超过30人时,中专学历的教师所在班级的人际互动质量显著低于教师学历为本科和大专的班级(t=-0.839,P=0.001;t=-0.911,P=0.001),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没有显著差异。
 
    生活活动质量方面,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中专学历的教师所在班级的生活活动质量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在的班级(t=-0.748,P=0.003;t=-0.950,P=0.000),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课程质量方面,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中专学历的教师所在班级的课程质量显著低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在的班级(t=-0.819,P=0.001;t=-0.970,P=0.000),大专学历和本科学历没有显著差异。
 
    3.不同地区、办园体制的幼儿园的关键结构变量和教育环境质量差异。
 
表4  不同地区、办园体制的幼儿园在关键结构变量上的差异
变量名
分类
I-J
均值差异(I-J)
Sig.
教师学历
地理位置
城市-乡镇
1.010*
.002
县城-乡镇
1.067*
.018
办园性质
教办园-乡镇办园
1.100*
.008
企事业单位办园-乡镇办园
.878*
.042
师幼比
地理位置
城市-乡镇
9.206*
.000
县城-乡镇
7.556*
.009
办园性质
教办园-民办园
-5.094*
.025
教办园-乡镇办园
6.719*
.004
企事业单位办园-乡镇办园
10.162*
.000
民办园-乡镇办园
11.813*
.000
在班幼儿人数
地理位置
县城-城市
2.539*
C
县城-乡镇
3.002*
.013
办园性质
教办园-乡镇办园
2.256*
.038
收费标准
地理位置
城市-县城
76.392*
.005
城市-乡镇
113.281*
.000
办园性质
教办园-乡镇办园
93.893*
.002
企事业单位办园-民办园
74.000*
.008
企事业单位办园-乡镇办园
127.143*
.000
注:*表示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
 
    从表4可知,在教师学历上,城市和县城幼儿园的教师的最后学历普遍达到大专或本科水平,而乡镇幼儿园的教师的最后学历仍集中在中专水平。就办园体制而言,教办园和企事业单位办园的大部分教师的最后学历都达到大专或本科水平,而民办园和乡镇办园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的最后学历处于中专层次。
 
    在师幼比上,城市和县城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平均为1:16-17,而乡镇幼儿园班级的师幼比则达到1:25,城市和县城显著高于乡镇。从办园体制来看,乡镇办园班级的师幼比显著低于教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民办园,教办园班级的师幼比显著高于民办园班级。
 
    在班幼儿人数方面,山西省各地区、各办园体制的幼儿园都普遍较高,有些班级的幼儿人数甚至超过了50人。其中,县城幼儿园的人数最高,平均为42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县城幼儿园的人数显著高于城市和乡镇幼儿园,教办园显著高于乡镇幼儿园。
 
    在收费标准方面,城市幼儿园的收费最高,乡镇幼儿园的收费最低,城市和县城幼儿园的收费都显著高于乡镇幼儿园。就办园体制而言,企事业单位办园的收费最高,乡镇幼儿园的收费仍然最低,乡镇幼儿园与其他性质的幼儿园的差距都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性,企事业单位办园的收费显著高于民办园,教办园与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民办园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综合上述分析,总体上,乡镇幼儿园在教师学历、师幼比、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条件明显比市县两级的幼儿园差,教办园和企事业单位办园在教师学历、师幼比和收费标准方面明显优于乡镇办园。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还表明(见表5),不同地区、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班级在总体教育环境、物质环境、人际互动和生活活动的质量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乡镇幼儿园的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和县城幼儿园,城市与县城幼儿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即乡镇办园的质量显著低于教办园和企事业单位办园。不过,在课程质量上,不同地区的幼儿园之间的总体差异不显著,仅乡镇与县城幼儿园之间出现了显著差异,城市与县城、城市与乡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班级在课程质量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地区、办园体制的幼儿园在教育环境质量上的差异
变量名
分类
I-J
均值差异(I-J)
Sig.
总均分
地理位置
乡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