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游戏叙事研究案例:交了钱就让你过去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0日
作者:闫绍莉     来源:山东省招远市实验幼儿园
 
    观察与记录
 
    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来到沙池里,让孩子们自由玩沙,可是有几个小朋友因为仍然不太适应幼儿园生活,不愿进沙池里玩,而是坐在沙池边的台子上,静静地看里面的小朋友玩,最小的陈远鹏站在沙池外边哭边要妈妈,我过去拉拉他的手,他哭得更凶了。
 
    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孩子也投入到活动中去呢?这时候,我发现有一架小滑梯放在沙池外面,滑梯有些小,正适合小班孩子玩,我便引导几个不愿意进沙池里的小朋友去玩滑梯,吴佳薇拉着王嘉怡的手过去了,王嘉怡先爬上去,站在顶部的正方形小平台上,向围墙外的夹道看了看,然后快乐地叫吴佳薇:“吴佳薇,你快上来!你看我站这么高了,都能看到外面了!”吴佳薇正在往滑梯上爬,听王嘉怡这么一说也高兴起来,爬上平台后也向外看了看:“真的!下面可深了!”“噢!我们能看到外面了!我们能看到外面了……”两个人把着滑梯平台上的护栏快乐地叫起来。一直在沙池外不声不响的臧晨宇听到她俩欢快的声音,也过来爬滑梯,眼看就爬到顶部小平台了,吴佳薇一下子挡住了他:“不许你上来!”臧晨宇看了看她,仍然往上爬,眼看三个人就要挤在一起了,王嘉怡边把着栏杆不敢动,边说:“挤死了!挤死了!”滑梯的另一面就是向下滑的斜面,却没有一个人愿意滑下去。这样,臧晨宇挤不上去,她俩又不愿意下来,僵持了一会儿,吴佳薇对王嘉怡说:“我们让他交钱吧?交了钱就让他过去。”王嘉怡表示同意,吴佳薇便对臧晨宇说:“你先交钱,交了钱就让你过去。”臧晨宇没想到要交钱,愣了一下,呆呆地立在滑梯的梯子上不动了。过了一会儿,于丰华不知什么时候爬到了臧晨宇的后面,手里拿着一片树叶,吴佳薇一眼发现了于丰华手中的树叶,就对王嘉怡说:“于丰华有‘钱’,让他上来吧。”说着没等王嘉怡同意就开始收‘钱’,臧晨宇不动,于丰华就往上挤,我便把臧晨宇抱下赤,于丰华把‘钱’交给吴佳薇,顺利通过,从滑梯另一面滑下去了,然后又从地上捡起一截干树枝继续爬滑梯。王嘉怡和吴佳薇见于丰华又来了,嘻嘻哈哈地接过干树枝让于丰华又通过了。被我抱下来的臧晨宇一直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也跟着笑起来,等我再看他时,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小块纸片,也开始爬滑梯了,交了纸片,顺利通过,他兴奋得不得了,这时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分别找到了“钱”的替代品来爬滑梯,一时间,小小的滑梯边热闹起来,大家你来我往地爬,不厌其烦。
 
    孩子们饶有兴致地玩着,我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玩滑梯的小朋友手里拿的“钱”全都变成了小块碎纸,“这些碎纸从哪儿来的呢?”周围并没有发现有这么多的碎纸啊。我开始寻找纸的来源,发现在滑梯斜面的那一端,原来哭闹的陈远鹏不哭了,正低着头一点一点撕着妈妈早晨放在他放兜里的纸巾给那些刚从滑梯上滑下来的小朋友,小朋友们拿着“钱”便又欢天嘉地去爬滑样,王嘉怡和吴佳薇两个“收银员”在滑梯顶上忙得不亦乐乎……
 
    解读与分析:
 
    游戏开始,部分幼儿对教师预设的玩沙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参与活动,此时如果教师不调整预设活动的内容,很可能这些幼儿会一直作为旁观者待下去,或者是在教师的命令下不得不去玩沙。好在教师及时利用了环境中现成的教育资源——一架小滑梯,把不愿参与玩沙活动的幼儿吸引到滑梯这边来。
 
    两名幼儿在滑梯上玩,最初的兴奋点只是自己站得高了,可以看到外面了,这与幼儿初入园时往往感觉自己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与外面隔绝了,看不到爸爸妈妈,也看不到熟悉的风景了,内心会产生一种焦虑感,而这些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的幼儿焦虑感更重,此刻她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自然会有一种很强的兴奋感。此时滑梯这个教育资源并没有发挥它的本来功用。
 
    在滑梯上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引发了其他幼儿也来爬滑梯,但是滑梯的小平台上只能容纳两个人,显然不能有很多幼儿在这个小平台上看外面的世界。在游戏冲突中,吴佳薇想到让小朋友交“钱”通过,这个派生出来的情节让滑梯上的游戏过程发生了转折,由单纯的爬滑梯看外面的世界演变成一个角色游戏,吴佳薇和王嘉怡充当了“收银员”,其他幼儿成了通过滑梯的“乘客”,连直哭闹的陈远鹏也在无意中扮演了“出纳员”的角色。此时滑梯不仅发挥了它的本来功能,而且充当了角色游戏中的一个重要道具,这些入园不足两个月的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意真是令人折服!
 
    通过以上案例,我深深地体会到游戏确实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本案例中幼儿在游戏中习得了本领,得到了愉快体验,减轻了入园焦虑。幼儿自发的游戏往往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要让幼儿总在教师的预设活动之中,要给幼儿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自我发现,自我创造,自我开展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