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以“小主人玩具俱乐部”为载体,实现有效的家园联动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13日
    来源: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实验幼儿园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上海市的幼儿园对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育工作新内涵的认识与研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无论是以幼儿园为核心或者是以家长为核心发起的共育活动,都体现了幼儿园的角色从具体活动的组织者转变为服务者、促进者,并且以满足家长需求、把握时代特点的创新思维激活共育活动新机制,以下专题正反映了这些新的实践与探索。
 
    “小主人玩具俱乐部”就是以幼儿为主体,以玩具为媒介,在教师、家长的协同支持下,在幼儿园、班级和家庭等开辟一定的场所,进行各种活动的、宽松开放的团体组织。
 
    一、“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的创建与发展
 
    “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现分述如下。
 
    (一)家庭被动参与阶段
 
    该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家长共同探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幼儿园提出活动倡议。
    第二,个别教师组成管理小组,拟订活动方案。
    第三,幼儿或家长自愿出资加入,成为会员。
    第四,幼儿园负责构建活动场所。
 
    俱乐部成立之后,基本达到了预设目标,但由于当时我园的实践尚处于初创阶段,它的运行暴露出许多方面的不成熟:
 
     第一,玩具的种类、数量不能满足幼儿所需,俱乐部不能对他们产生持续的、强烈的吸引力。
    第二,一些没有人会的幼儿和家长在表达希望加入的意愿之后,也对现行的会员加入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他们建议试行多种人会方式,以满足不同家庭、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第三,俱乐部活动的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家庭主动参与阶段
 
    该阶段的核心目标是:拓展资源、共建机制。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调整入会制度,幼儿与家长提供一件玩具即可成为会员。
    第二,家长参与活动的组织管理与策划等。
    第三,家长与教师共同制定俱乐部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四,丰富玩具来源:家庭现有玩具、亲子共制玩具、师幼共制玩具、幼儿自制玩具、家长自制玩具、教师自制玩具等都可纳入俱乐部所需玩具资源。
    第五,建立“班级玩具俱乐部”,实现个性化发展。
    第六,在周末增设“俱乐部亲子活动”,向社区开放。
 
    在这一阶段,我们收到了诸多方面的实效:全园幼儿和家长都成为会员,使该活动成为全园整体性教育实验项目的一个统率;机制更加健全,活动开展得更加丰富,内蕴的多重教育价值得到初步彰显。这阶段的一个最突出的成效是,我们在活动中不断完善了俱乐部规章制度。
 
    我们在总结成效之余,也展开了冷静的反思,认为活动还存在两方面的缺陷,制约了它的可持续发展。首先,玩具俱乐部活动与幼儿园课程出现割裂,造成教师的额外负担;其次,家园、家庭、班级之间的多主体沟通不够,造成多元化的幼儿发展资源无法共享。于是,我们提出俱乐部活动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构想,由此,实践也进入第三阶段。
 
    (三)家园联动阶段
 
    该阶段也是我园现行运作的最新发展阶段,核心目标是:形成课程特色。
    该阶段我园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作出了重大改进:
 
    第一,寻找与幼儿园课程的结合点,尝试将俱乐部活动融入课程。
    在这一过程中,各班的俱乐部活动与课程整合,呈现出个性化的创造态势。有与自由活动结合的快乐玩具屋,有与角色游戏结合的玩具专卖店,有与区角活动结合的玩具加油站等。
 
    第二,俱乐部活动实现了与亲子活动的统整。一方面丰富了亲子活动形式,如健身比一比、超级变变变、创意大比拼等;另一方面则努力加深亲子活动的教育内涵,挖掘玩具俱乐部活动的深层教育价值。
 
    第三,与教育活动相融合,使俱乐部活动转换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例如,我园幼儿制作会标的活动就是由玩具俱乐部活动演变而成的具有不同年龄特征与要求的全园性教育教学活动。
 
    第四,加强成果展示,激发幼儿与家长持续的参与热情。比如我园上半年最新一期的“玩具俱乐部分享廊”中,就集中展示了最新成果。该期分享廊的主题为“做做、玩玩、总动员”。围绕这一主题,各班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策划班级俱乐部活动,如“灯笼DIY”“行知风筝节”“汽车总动员”“我们来做小乐器”“我发明的棋”等。
 
    俱乐部活动进入整合阶段之后,给我园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与幼儿园课程实现整合,成为我园特色教育活动;家庭教育资源转化为幼儿发展资源的机制得到确立和完善;家、园、班的经验得以交流与分享;幼儿和家长参与俱乐部活动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日益高涨;俱乐部活动成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减轻了教师工作的负担等。
 
    当然,我们也反思了俱乐部活动的不足,如资源整合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我园“培养创造性的小主人”的目标与俱乐部活动的整合还有很大的空间与潜力可以挖掘。我们充分认识到: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的运作与发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二、“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的活动形式
 
    (一)工作性的俱乐部活动
    这一类活动主要以幼儿自主管理、自主参与俱乐部活动为主线。幼儿在借、玩、管玩具的过程中,发展规则意识和自律品质,这将成为他们社会适应性和创造性才能发挥的良好铺垫。
 
     (二)游戏性的俱乐部活动
    这一类活动是围绕玩具展开的游戏,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地玩,成人和幼儿一起玩,并给予适宜的指导。
 
    (三)分享交流性的俱乐部活动
    这一类活动主要围绕“幼儿创造性地玩玩具”和“成人如何指导幼儿创造性地玩玩具”进行分享与交流的。
 
    三、实施成效
 
    第一,突出了“幼儿是主人”的“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的活动宗旨,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和“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主动互动中发展”的先进教育理念。它不仅贯穿于班级、幼儿园两级“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的创建与运行中,同时也成为俱乐部活动的支持协助者——教师、家长的行动指南。
 
    第二,“小主人玩具俱乐部”以玩具为媒介开展活动,它不仅成为幼儿的最爱,还成为丰富的教育资源。玩具俱乐部的活动既使俱乐部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生命力,也使家园的互动、沟通生机蓬勃。
 
    第三,“小主人玩具俱乐部”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联结的纽带,它使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育需求的家长有了共同的话题,并为教师、家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从而成为家园共育的有效平台。
 
    点评:
 
    “小主人玩具俱乐部”的门槛并不高,按其“入会制度”,提供一件玩具即可成为会员,这对于幼儿和他们的家长来说,是划算的、容易的。而“俱乐部”通过吸收幼儿、家长入会,丰富了玩具资源,将都在提倡的低成本高质量的教育真正地落到了实处,充分显示了办园主体心态的开放和成熟。在经历了家庭被动参与、家庭主动参与和家园联动三个发展阶段之后,行知实验幼儿园深刻反思了俱乐部活动与课程的割裂,家园、班级多主体沟通不力等弊端,尝试将俱乐部活动融入园所课程,转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活动,从而让“小主人俱乐部”较彻底地远离了自诞生之日起,一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可以说行知实验幼儿园为我们解读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新内涵提供了一个鲜活、生动的文本,他们展开的探索行动颇具示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