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接住家长抛来的球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8日
作者:姜惠萍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
 
    接住家长抛来的球是指教师是一项资源, 当家长需要支援时, 他可以从老师那里获得帮助。教师必须接到家长抛来的球并且以一种家长能够接受的方式抛回去。
 
    1.接住家长“不信任”的球
 
    家园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 如果家长对教师是不信任的, 双方就很难互动起来, 更别说配合的事情了。宜菲的外婆怕孩子不喜欢新环境、新老师而逃跑或厌学, 多次以书信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她的不安。这是由于家长对我们工作的不了解而抛给了我们一个不信任的球。我想我们只有以一种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去影响家长, 用真心的关爱去呵护孩子, 才能换得家长的信任和孩子的喜爱。所以平时除了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去吸引孩子外, 还发挥孩子的特长, 满足她会说、会唱的特点, 我们也及时把孩子在园的闪光点与家长交流。渐渐地, 我们从家长的眼神里看到了信任的目光, 也从孩子的行为举止中看出了她的进步。宣菲的外婆是个直爽的人, 她对老师的态度属于主动进攻型, 教师很容易捕捉到这类家长的信息。但是也有一类家长不善表达, 不常和老师交流, 老师对此类家长的判断就不那么迅速了。比如:明明的妈妈就属于这类, 明明小朋友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较差, 不会蹦跳, 不敢走平衡木, 并且还有较严重的鼻炎。他妈妈每次来接儿子时, 不会问问儿子脸上的疤痕是从那里来的, 总和儿子躲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帮他弄好了衣裤就走。这一现象很奇怪, 后来询问了他外婆才知道他妈妈知道儿子的动作发展不好, 有什么特殊事情也不愿麻烦老师, 冬天的衣服穿得很少的原因就是怕麻烦老师帮他穿脱。我觉得他妈妈的这种态度是由儿子的行为而产生了少许自卑, 是个善良的妈妈, 但是与老师的沟通欠缺些。于是我主动和她交流, 时常和她说说明明在园的情况, 并且每次离园, 都要注意整理明明的服饰。慢慢地, 我发现我们在育儿方面也有了一些共同话题。比如为了孩子的动作发展, 她发动了全家运动, 每天晚上到体育场进行活动。为了治儿子的鼻炎, 我们也鼓励她把药带来放在幼儿园我们给他吃。此类家长愿意交给我们一些事情, 就说明她开始信任我们了。的确, 只有相互信任了, 家长才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态度。
 
    2.接住家长“挑战”的球
 
    越是小的孩子越是需要用爱心去浇灌, 只有你给他们创设了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他们才会感到舒适、安全, 才会有一个稳定的情绪。比如娇娇是一个可爱的小朋友, 以前来园都是妈妈送的,后来妈妈工作岗位换了就改其他人送了, 所以她的情绪很不稳定, 时常哭。于是我们用电话进行了联系, 她妈妈竟然一点都没有察觉孩子的变化, 显得很着急。随即我们双方联系好后就进行家访。整个家访让我们很惊讶:第一, 娇娇非常欢迎我们, 很乖巧, 和在幼儿园时判若两人。第二, 娇娇的妈妈非常了解女儿的性格特点。对女儿的教育观念很先进, 不逊于我们老师。为了晚上能陪伴女儿, 她自身也在不断地学习,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换到一个合适她照顾女儿的岗位。这一点我们很意外, 家长的精神令我们敬佩, 也在无形中挑战着我们老师——如何提升自己, 如何培养和发展自身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第三, 娇娇的妈妈向我们反映了一个细节, 有一次娇娇说她没坐好, 老师拍了她一下手, 她就不敢上幼儿园了。看来,老师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于是我们马上对娇娇表明了我们的态度, 娇娇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以后她来园再也没有哭过。
 
    是的, 家长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试探的口气都是向老师抛来的球,如何接好它, 并以怎样的一个方式抛回去, 都需要教师仔细地观察、敏锐地判断, 我觉得这是件有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