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音乐教育

音乐聆听:培养幼儿音乐能力的关键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12日
作者:许蕾     来源:西安文理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摘要]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人们是通过对音高、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所引起的联想来达到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的,而音乐能力也正是在这种动态的体验活动中逐渐得到培养和提升的。学会“聆听”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提高音乐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对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应该是音乐活动设计的重点。
    [关键词]音乐聆听;音乐活动;音乐能力
 
    美国音乐教育学家雷默曾指出:“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通过音乐的形式及其情感原理的教育,促进学生发展音乐审美的感知与领司。”幼儿音乐教育可通过丰富的形式和多彩的内容为幼儿提供非常独特的非文本学习的形态,让幼儿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动作和头脑,通过在音响世界的徜徉和体验而丰富、发展自身的认知和社会情感。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成为幼教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的
 
    1.幼儿园音乐活动应围绕构成音乐心理的基本元素展开
 
    美国音乐心理学家卡尔·西肖尔认为:“与乐音振动的基本物理属性相对应,构成音乐心理的最基本元素是音高、音的强弱、时值、音色、节奏的辨别力以及曲调的记忆力。”听觉能力是一切音乐认知的基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应具备的基本音乐素质。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展听觉的物质条件,开展各种训练听觉的游戏,使幼儿掌握听的技巧,了解声音的属性。
 
    2.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幼儿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幼儿对音乐的基本感受和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的获得并不是依靠外在知识的灌输与早期的技术训练,而是要通过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亲身参与而自然地获得。音乐是有组织的、具有表现力的音响材料,音乐活动中幼儿必须亲自参与这个组织和表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他们自己在组织,还是对别人的作品或创作做出反应,都是一种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积累。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二、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幼儿对教学材料的掌握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预设的教学材料上,而忽视对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很多时候教师把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出现在教学目标中的一些空话,而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体现和实施。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孩子仅仅是学会了几首儿歌,几个小的律动,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给孩子精心设计的“音乐内容”都会在幼儿的记忆中逐步“褪色”。这样的音乐教育对培养人的音乐素养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提高音乐能力。
 
    第二,音乐活动实施过程的“非音乐化”
 
    幼儿园音乐教学应该集中在由各种音乐元素构成的富有表现力的组合上。而我们的音乐活动则往往从歌曲或乐曲的欣赏开始,进而“跑出”音乐。经常能听到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听这段音乐你们能讲一个故事吗?”“这段音乐是抒情还是欢快?描述的是小白兔还是大象?”甚至教师还常让孩子用画图来“说明”正在听的音乐。我们遗憾地看到这类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幼儿的注意力不在音乐本身,而在音乐所涉及的其他层面。这样就使幼儿对音乐的体验成为了非音乐的,弱化或误导了幼儿对音乐本身应该产生的审美体验,使音乐教学变成了学习音乐表演的简单过程,忽略了音乐教育是为了提高音乐素养的基本目的。这种做法的根源是教师本身对音乐能力内涵的认识存在偏差。
 
    以上问题反映了目前幼儿园音乐教育所出现的误区,即音乐活动没有真正从音乐语言人手。实际上,幼儿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于教给孩子多少音乐知识,而在于在学习过程中孩子获得多少音乐感受;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能够倾听、理解、表演和创造音乐。这里更强调幼儿自身的参与和感受,并使他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魅力和内涵。“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三、聆听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能力包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构成音乐心理的基本元素中有关于乐音的性质(音的高低、音色、长短和强弱)的把握,这是建构幼儿音乐能力的基础。学前阶段音乐能力的培养应该紧扣乐音的四个性质和特点,音乐活动的设计则应该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渐增长对乐音性质的认识和对音乐结构的感知和体验。如果教学目标围绕这些音乐要素制订,那么教学活动就应该注重如下几方面:一是在游戏中让幼儿通过动作体会音乐中节奏的重音、跳音;二是在身体律动的变化中让幼儿感知乐句的划分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三是在学唱歌曲中让幼儿体验音乐的分句和音乐表现的不同情绪;四是在欣赏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色和力度带来的不同情绪变化,继而通过相应游戏让幼儿初步建立对音乐结构的感知等等。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中所教过的歌曲或律动也许渐渐被孩子遗忘,可通过这些教学材料给幼儿培养起来的音乐能力却会随着他们阅历的增长和知识的不断丰富而越来越强。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将音乐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活动的首要目标,而淡化教学材料的教授。
 
    而培养音乐能力重要的是用更多的时间引导孩子聆听音乐。在音乐活动设计中,老师要首先想到如何激发幼儿的感觉,使幼儿的多种感官在参与活动中感悟和体验音乐。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教师总是用音乐表演来解释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听的少,孩子的大部分经验是从老师的语言引导中获得。这样不仅违背了音乐这一听觉艺术本身的规律和性质,更让幼儿产生了一种音乐是可以用语言来解释的误解。其实艺术的独特价值恰在于它的“不可翻译性”——这正是音乐与语言的区别:如果所有的音乐意义可以用文字或语言充分的表达出来,音乐艺术就不会存在了。音乐所表现的意义只能通过听觉来领悟,并且不同阅历的人所领悟到的内涵也不同。音乐教育实则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内在表现力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音响本身是最为重要的。所以,音乐活动首先要以听为主,而教师的作用在于创设获得音乐体验的条件,引导幼儿不断地在听中加深对各种音响的体验和理解,帮助幼儿逐步增加对音乐要素的敏感。下面笔者通过对案例“音乐中的强弱”中的两个音乐游戏活动的分析来谈谈如何注重让孩子聆听音乐,培养其音乐能力。
 
    中班活动主题:音乐中的强弱
 
    (一)音乐感知活动
 
    1.大鼓。老师带幼儿做一个小的热身游戏——听鼓声。老师敲鼓,请幼儿仔细倾听鼓的声音,并用走路来表达对鼓声的理解。(要求幼儿走的时候以不互相碰撞为宜,并鼓励幼儿注意发现空间大的地方。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空间意识)开始老师的鼓声可以比较平稳,一拍一下,当幼儿适应后,逐渐变化,加快速度或放慢速度,看看幼儿的反应,当幼儿适应并用恰当的动作表现出来后,老师在敲鼓中加入明显的强弱变化。
 
    2.大鼓与串铃。首先,老师请幼儿听听串铃的声音,请幼儿在原地用肢体动作表达对串铃声音的感受,然后大鼓和串铃交替演奏,让幼儿尝试用肢体表达。然后,将幼儿分成两组用肢体动作将自己的想像表演出来,体会大鼓与串铃的力度变化和音色变化。(表演后可请幼儿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想像)最后,让幼儿拿串铃和大鼓表演,指挥其他幼儿体验。
 
    (二)音乐表现活动
 
    1.请幼儿欣赏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三个音乐片段,感受音乐中强与弱的交替,以及力度不同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2.分段听音乐,鼓励幼儿运用前面活动中获得的对力度的认识,大胆用肢体语言表达对现在音乐的理解。(用动作、表情等模仿所感受到的不同动物形象)
 
    3.幼儿分组讨论,并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或表演对音乐的理解。
 
    如果教师架设了从艺术家到艺术作品到幼儿之间的桥梁,使幼儿情感体验上的模棱两可降到最低限度,那就铺平了儿童通往音乐世界的道路。其实音乐本身到底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对孩子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怎样通过活动让他们获得对音乐的基本体验。而这些对幼儿以后能否理解和喜爱音乐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主要应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建立听音乐的习惯,并将这种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能力。本案例设计使很多体验必须靠倾听来完成,使幼儿在各种音乐游戏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展听觉能力。
 
    音乐没有固定的意义,体验音乐实际上也是一个个性化地再创造音乐的过程。艺术作品其实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做出的各种艺术决定。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也必须为学生提供做艺术决定的机会。孩子需要亲自体验艺术决定,而老师的作用是为其更好地进行这种决定创设环境,并给予最有效的支持。音乐教育本身就应当使学生尽可能地投入音乐创作,通过创作让学生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和发现。“在音乐课上应当鼓励学生生动、活泼地动起来,尽情体现音乐的美和力量,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哪怕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只要出自于音乐本身的内涵和学生自己的内心,都是好事。”
 
    四、结语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的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教师大可不必在一节活动中让孩子欣赏整个的音乐作品,重要的是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把音乐素养培养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使幼儿喜爱和理解音乐。聆听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更能够激发孩子的音乐想像力和创造力。只有当幼儿真正能够“听”的时候,才有可能开始着手培养其音乐方面的能力。因而,幼儿音乐教育首先应该从聆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