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研究会会刊

2006年第11期,总第143期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04日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
 
儿童发展与教育
 
 
作者
 
 
蓝天下的快乐学校——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
The Joyful School under the Blue Sky——Commentary of Su Home Lynskey’s Preschool Education Thought and Practice
 
 
边霞
Bian Xia
 
5
 
    [摘 要]述评苏霍姆林斯基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其在“快乐学校”中的教育实践,主要从对儿童的基本认识与了解;与大自然对话,并通过童话、幻想和游戏来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在关爱生物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的过程中实施善和美的情感教育;在自然中学习艺术、增强体质等几方面展开。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幼儿教育;快乐学校
  
    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为了全方位地了解孩子,探索更适宜的教育内容、方法与途径,主动担当起一个班学生的直接教育工作,从学前班直至孩子们中学毕业,历时十年。按惯例,孩子们入学应是从一年级开始,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在知觉、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并且能够在孩子们开始正式读写之前先发展他们的知觉、感受、观察、思考能力和身体素质,决定让孩子们提前一年来到学校,开始他们的学前教育生涯。苏霍姆林斯基将此看作是自己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一项长期的教育实验,他的实验形成了许多闪光的教育思想,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当时和后世教育者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和经验财富,产生了世界范围的影响。
 
 
差别性 创造性 对话性 过程性——后现代视域下我国幼儿教育的应然选择
Difference · Creativity · Dialogue · Proces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th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with the Post-modern perspective
 
 
向海英
Xiang Haiying
 
9
 
    [摘 要]后现代主义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发展、壮大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一系列主张和观点对现代教育思潮和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之下,当前幼儿教育在教育目标、师生关系、课程设置和幼儿学习等方面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关键词]后现代;幼儿教育;改革;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基本主张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它是西方学者在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尼采、海德格尔、德里达、福柯、利奥塔等人。据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现代性的批判程度,可把后现代主义分为破坏性的后现代主义和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前者主张对现代性进行无情的批判、解构和彻底的颠覆,从而建构一种新的哲学观;后者却认为现代性尚未达到“终结”的地步,主张在对现代性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现代性的合理之处进行吸收,并与新的思想进行综合。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西南六个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
Nationality Cultural Identity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Southwestern Six Ethnics Minority Children
 
 
陈世联
刘云艳
Chen Shilian
Liu Yunyan
 
12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西南6个少数民族1202名6~14岁儿童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少数民族儿童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并不高,各少数民族儿童间对民族文化认同程度的差异较为显著。(2)总体趋势表明,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随之增加。(3)少数民族儿童已具有对民族文化的识别能力,而且随着少数民族儿童年龄的增长,对民族文化的识别能力逐渐增强。
    [关键词]少数民族儿童;民族文化;文化认同
    1 前言
  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个体对于所属文化以及文化群体形成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1]文化认同既是一种个体认同,①也是一种社会认同,②是个体获得文化群体的“我们感”的途径和过程。在我国,研究文化认同存在以下两方面的取向偏颇:
  其一,关于文化认同研究的对象较少关注少数民族儿童。少数民族儿童是其民族文化的继承者,而对他们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情况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儿童文化认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目前还比较缺乏。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蕴
 
 
王身佩
 
16
 
    [摘 要]多元智能的核心教育思想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只有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才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育;观念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而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发展,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从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
 
 
实施亲情化服务,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韩幼萍
 
18
 
    [摘 要]0~3岁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十分值得关注,亲情化服务在0~3岁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预入园”准备、适宜的亲子园环境、母爱式呵护等对0~3岁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亲情化服务;情绪情感;婴幼儿
  
    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情绪主要是指与机体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较为低级和简单的态度体验。如婴幼儿饿了会哭;舒服了会笑等。情感是人对其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如婴幼儿对成人的依恋等。情绪情感可分为消极的和积极的,消极情绪情感有忧虑、失望、恐惧、愤怒、焦虑等;积极情绪情感有高兴、愉快、欢乐、满意、幸福、眷恋、骄傲、自豪等。积极情绪情感与消极情绪情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我们要促进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就要注意培养婴幼儿的积极情绪情感,帮助婴幼儿克服消极的情绪情感。
 
 
事业发展与管理
 
 
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The Research Outline of Non-regular Preschool Education
 
 
程敏
Chen Min
 
20
 
    [摘 要]非正规学前教育是由政府、非政府或个人发起,针对无法接受正规学前教育的0~6岁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如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及少数民族儿童等),依托社区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的学前教育形式。从对目前世界各地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教育对象、课程实施、家长参与等方面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启示,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这项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非正规教育;非正规学前教育;概述
  
  目前,非正规学前教育已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潮流,成为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因此对国内外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的梳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定义
  非正规教育是旨在为人口中特定的亚群提供有选择的学习类型的正规学校体制之外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Torsten husen,T.Nerille Postlethewaite.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 Press,1990.P390-391)与正规教育相比,非正规教育的结构较为松散,时间上有更大的伸缩性,教育方法上也较灵活,而且其目标更直接,宜于因地制宜地开展。
 
 
浅谈教师聘任合同的订立、解除与终止
On the Formation, Discharge and Termination of Teachers’Contract
 
 
林雪卿
Lin Xueqin
 
23
 
    [摘 要]随着我国教师聘任制实施的深化,教师与学校之间签订聘任合同已是教师从教工作中的常规行为。教师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在合同的订立、解除、终止这三个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订立;解除;终止;教师聘任合同
 
  实施教师聘任制是教师管理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教师聘任制实施的深化,教师与学校之间签订聘任合同已是教师从教工作中的常规行为。教师应如何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签订教师聘任合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教师聘任方面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学校与教师在签订聘任合同中碰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笔者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订立教师聘任合同
    1.教师聘任合同的内容要具体,便于操作。关于这一点,我想就我国某市的教师聘任合同与美国密歇根州的教师聘任合同作一比较:我国某市的教师聘任合同共有8条,没有附录。这8条的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工作条件和劳动保护;工作报酬;工作纪律、奖励和惩处;聘任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违反和解除聘任合同的经济补偿;其他事项。而美国密歇根州的教师聘任合同共有24条,内容包括:确认;联合会和教师的权利;董事会的权利;工资扣除;谈判程序;申诉程序;日程安排;教学环境;学校的改善;资格与委派;空缺、提升和转职;职员的挑选;职员的资历、裁减和回聘;假期;工作人员的补贴;评定;协商组成员的保护;课程参与和在职培训;会议资金;专项报酬;退休或离职;保险保护;各种规定;合同的有效期。还另有7份附录,这7份附录是:工资表;额外工作量工资表;学校年历;申诉表;个人合同表;事假申请表;教师评定表。通过对上述两个合同的比较可以发现,美国密歇根州的教师聘任合同内容丰富、具体,涉及面广,可操作性强;而我国某市的教师聘任合同只流于形式,较原则,可操作性差。
 
 
促进公办幼教事业高速高效发展的探讨
 
 
邓晖
喻剑平
钟慧
 
26
 
    [摘 要]为促进公办幼教事业的高速高效发展,我们采取了三个举措:改造旧园,实现原有公办幼教资源快速增值;改建旧校,实现公办幼教资源高效益快速扩张;盘活人力资源,促进新办幼儿园快速稳步发展。
    [关键词]盘活资源;扩容提质;高速高效发展
 
  在“以区(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新体制下,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升之后,如何抓好幼儿教育特别是公办幼儿教育,使基础教育基础更加牢固,结构更加合理,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在加快幼儿教育特别是公办幼教事业发展,完善基础教育体系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充分盘活资源,快速拓展公办幼教事业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内老百姓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而幼儿教育市场鱼目混珠、相对混乱,作为区域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给各级各类幼儿园树立一个规范的办园模式,有责任为本地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幼儿教育。但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对此我们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充分盘活资源,创建公办幼教集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主要措施是:
 
 
关于发展西部民办幼儿教育的思考
 
 
王晓春
 
28
 
    [摘 要]本文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阐述了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通过大力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的途径构建西部欠发达地区和谐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民办幼儿教育;西部地区;和谐教育;途径
    一、西部欠发达地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一般都在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因为地方财政比较困难,用于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财力集中于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在这些地方公办幼儿园比较少。如果没有民办幼儿园的大发展,大量的适龄幼儿将不能接受规范的幼儿教育。据2005年统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有3~6岁适龄幼儿近120万人,在园(校)幼儿仅26.26万人,还有约93.74万幼儿尚未接受正规幼儿教育,学前三年的入园率仅为25.3%。其中少数民族适龄幼儿约72万人,在园(校)幼儿仅约7.78万人,少数民族幼儿学前三年的入园率仅为9%左右。全疆共有幼儿园977所,国办幼儿园208所,民办幼儿园465所。国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约6.2万人,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约5.7万人,小学学前班在校幼儿人数约7.96万人。由此看来,为使约93.74万名幼儿能够早日入园接受教育,在西部地区大力发展民办幼儿教育迫在眉睫。然而对于在西部地区发展民办幼儿教育社会上还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西部地区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和障碍。
 
 
园长心理挫折及其自我调适浅谈
 
 
郑顺彩
 
30
 
    [摘 要]幼儿园园长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园长心理受挫后自我调适的办法有:用理智和意志控制情绪;用科学的态度和有效的措施克服困难。
    [关键词]园长;心理挫折;自我调适
    一、幼儿园园长心理挫折分析
    我曾向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中的部分省优质园、省标准园、农村中心园园长发放“园长心理挫折问卷调查表”30份,同时还以与当地城乡各级各类幼儿园座谈、个别采访等形式了解园长受挫的有关情况,其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园长心理挫折的表现形式
    1.情绪低落。有一些幼儿园园长,当她们积极进取、努力改变幼儿园面貌的目标受挫后,便丧失自信心,消极悲观,特别是得不到领导的支持或被领导误解时,便“看破红尘”,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得过且过,甚至产生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消极表现,个别园长还一走了之,一了百了。
    2.发泄牢骚。有的园长在受到挫折后,觉得不便用自己的行动表示不满,就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发泄埋怨情绪。埋怨上级领导有偏见,处理问题不公平,不按法律法规办事;埋怨园长难当,没有人事权,没有财权;埋怨教师队伍素质差,人际关系复杂,到处都是关系网;埋怨工作难开展,上下左右压力大;埋怨行业差距大,园长清贫、收入低,等等。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
 
 
学前教师教育急需加强和完善招生计划调节
The Urgent Need for Preschool Teachers’Education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Students’Enrollment Adjustment Plans
 
 
彭世华
Peng Shihua
 
32
 
    [摘 要]学前教师教育是特殊性质的教育,必须通过招生计划调节其发展规模、结构、教学质量。但现行的招生计划没有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而且导致学前教师教育发展出现了严重失衡,急需加强和完善。
    [关键词]学前教师教育;招生计划;调节
 
  与其他教育事业一样,学前教师教育必须坚持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这个问题已经日益尖锐,以至成了目前业界普通议论的重要话题。而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学前教师教育学校和专业设置的调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招生计划的调节。
  一、学前教师教育是特殊性质的教育,必须通过招生计划进行调节
  学前教师教育的招生计划调节,指通过招生计划对办学点(招生学校)、办学规模和结构、生源等的调节。招生计划一般包括如下要素:其一为计划制定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或学校。其二为计划的执行者,包括省、市、县招生录取机构(简称招生办);具备了相应资格的招生学校(政府批准或认可设置的学前教师教育学校或专业点,统称办学点);输送生源的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执行财政、教师管理、户籍等配套政策的政府相关部门。其三为计划的性质,即是指令性计划还是指导性计划。前者规定了招生学校和生源地区必须完成但不能突破的具体指标;后者虽然也有指标,但招生学校和生源地区可以突破,或者只规定招生的原则,没有下达具体的招生指标。其四为招生对象与计划的具体指标,包括招生的规模及其学历层次结构、学制结构(大专层次可分为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大专、招收高中或中等幼师毕业生的三年制大专,本科层次可以分为招收高中毕业生的四年制和大专幼师“专升本”的三年制),以及在招生学校间和生源区域间的分配。其五为录取标准和办法。录取标准即对新生的身心素质、职业兴趣和学业基础的最低要求;录取办法即政府部门和招生学校在新生录取中的作用,对考生的考核办法、对新生的选拔或认可方式、对录取结果的认可形式。其六为执行招生计划的保障措施,包括对考点以及招生学校、生源区域执行招生计划的约束性规定。由于学前教师教育是一类性质比较特殊的教育,通过招生计划进行直接调节是十分必要的。
 
 
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重庆市民办幼儿园教师为例
Analysis on Teachers’Mental Health Condition in Kindergartens Runned by the Local People
 
 
左瑞勇
Zuo Ruiyong
 
36
 
    [摘 要]调查针对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民办幼儿教师进行测评,结果表明:民办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既显著低于一般人群,也显著低于公办幼儿教师。分析和讨论其成因,可以为维护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提高教师整体素养、促进民办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SCL—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类民办幼儿园迅速崛起,并正逐渐成为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主体。有关统计资料(资料来源:教育部网站)显示,2004年民办幼儿园数量已达6.22万多所,占全国幼儿园总数的52.7%。民办幼儿园强劲的发展势头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民办幼儿教师队伍,2003年民办幼儿园教职工人数为383942人,占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39.5%,专任教师为228791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37.3%,成为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与公办幼儿教师一道肩负着培养新生一代的神圣使命。因此,这支庞大的民办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新生一代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这支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将影响其本身的专业化成长,而且对整个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建设以及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从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看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View 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rom Presc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Identity
 
 
翟艳
Zhai Yan
 
39
 
    [摘 要]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是幼儿教师对自己身为幼儿教师所具有的意义的整体看法。分析幼儿教师专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影响可从自我形象、专业准备、工作动机、教学实践、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认同;幼儿教师专业认同;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教育实践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逐渐由宏观层面转到关注教师个体生命意义的微观层面上来。教师的个人专业自我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教师专业认同是内在的、复杂的、动态发展的。本文从专业认同角度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地发展。
  一、幼儿教师专业认同的内涵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无意识的历程,强调需求、防卫和维持内在一致的感觉,强调一个人对他是谁的稳定的、一致的感受。从社会学的观点看,认同的发展是一个有意识的历程,强调社会对认同的影响,强调个人有意的选择以定义自己,认为认同是多重的、流动的。认同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有多种定义。
 
 
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向瑞吉欧课程学习什么
Curriculum and Culture: What Should Be Learned from Reggio Courses
 
 
潘月娟
Pan Yuejuan
 
42
 
    [摘 要]课程是社会文化的适应性产物,课程的价值以其文化适宜性为前提。幼教课程应充分考虑所处文化的支持与制约作用,并发挥文化传承与文化选择功能。幼教课程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尊重各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教师和家长等文化主体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自主地位,建构适应我国社会文化的幼教课程。
    [关键词]参与;课程;文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幼教界有学者陆续介绍和分析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及实践,指出其“尊重儿童”“合作参与”等特点。然而,这种介绍分析与瑞吉欧人自己的解释说明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这种解释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反思不同社会文化对幼儿教育课程的影响。本文将以“参与”为例分析国内的解释与瑞吉欧人的解释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探讨课程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瑞吉欧课程对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的启示。
  一、参与:民主与责任
  瑞吉欧人反复强调,瑞吉欧幼儿教育的首要特征或根本价值取向是“参与”(Participation)。瑞吉欧幼儿教育中的参与发生在多个层面之上:首先,在班级活动层面上,儿童的学习是一个多方参与、共同建构的过程。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与环境、同伴、教师、家长和社区的对话与合作过程中完成的。在瑞吉欧的幼儿园中,教师会通过有意识地设计需要多个同伴共同完成的学习活动,提出需要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的学习任务等,为儿童提供与同伴、家长和社区互动的机会,让儿童在与他人的对话中获得经验,建构自身的学习与发展。其次,幼儿教育事业不只是幼儿园或家庭自己的事情,而是多方合作、共同参与的公共事业。在瑞吉欧,每一社区都有一个由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家长、社区成员、教学顾问(pedagogista)等组成的社区幼儿教育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管理、监督幼儿园事务,支持家长参与幼儿学习与幼儿园教学,从而使得幼儿教育事业成为整个社区和城市共同关注的公共事业。由此,发生在多个层面上的参与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以社区为依托的复杂的关系网络。
 
 
幼儿园教具:从制作到发现
Turning of the Usage of Teaching Aids: from Make to Search
 
 
李红英
王喜海
Li Hongying
Wang Xihai
 
45
 
    [摘 要]幼儿园的教具应该从强调制作转变为强调发现。对教具的理解,要从“工具”转变为“手段”;对教具的选用,要从单一“学具”“玩具”涉及到全部“教育资源”;对教具的寻找,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
    [关键词]教具;制作;发现
  一、教具运用中的一种偏颇:过分强调自制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从幼儿的这个心理特征出发,幼儿园教师在准备教育活动时,通常都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在这个环节中,当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强调由教师亲自制作教具。我们对多所幼儿园实地调查后发现,过分强调由教师自制教具导致了以下问题:
  一是自制教具成了教师的一种沉重负担。一些幼儿园把制作教具视为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还要求创意独特、构思巧妙、制作精美,能够起到启迪智慧、陶冶性格、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的作用。整天按照这种标准制作教具,教师该有多累。
  二是自制教具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在一些幼儿园里,教师利用废旧物制作的一些观赏性较大的教具成了摆在桌面上或挂在墙上的装饰品,却没有真正成为促进儿童操作和探究的工具。
 
 
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其动作表现特征探究
The Reasons for Pre-schoolboys’ Disinclination for Dancing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Action
 
 
程英
Cheng Ying
 
48
 
    [摘 要]当前,男性幼儿对舞蹈活动存在较为严重的兴趣缺失。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存在表层与深层原因,他们在舞蹈动作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偏好与审美表现特征,需要采用顺应幼儿性别天性、与幼儿学习特征相适宜的教育内容与方法策略,以焕发他们的舞蹈热情,提高其动作审美表现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关键词]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动作审美表现
    不少幼儿园教师反映:男性幼儿对舞蹈普遍不感兴趣,舞蹈动作发展水平较女孩明显偏低,舞蹈活动中经常缺乏热情或随意跑动。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还是别有原因?他们在动作偏好、动作创意以及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有哪些独特的性别特征?教师应怎样根据男性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施以针对性的教育以焕发男孩的舞蹈热情与审美能力?为此,我们运用访问法、观察实验法以及行动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福建省部分音乐教育课题园进行追踪研究,以期对男性幼儿舞蹈兴趣缺失的原因及其动作偏好、审美表现等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并以此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教育。
 
 
试析促进主题探究活动中生生互动的策略
 
 
彭兵
 
51
 
    [摘 要]生生互动作为课堂人际互动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学观、学习氛围、教学设计、教学艺术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生生互动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主题探究;生生互动;策略
 
    主题探究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基础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生成主题,利用以幼儿“主动学习”为特征的自由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以解决或探究一定的问题为任务定向,以材料的自由操作为主要活动形式的一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发现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模式最终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促进了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在活动中引发生生互动是一个重要方面。下面着重谈谈促进主题探究活动中生生互动的策略。
    一、互动及生生互动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从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借助于十九世纪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提出了符号互动理论。其基本观点有:互动是人类个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符号是人际互动的媒介,个体是其自身行为的建构者;个体的心灵与自我是互动的产物;社会的形成与变化是互动的结果。由此可见,互动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不例外。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教的效益和作用来看,生生互动较之师生互动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表现在,它易于实现教者和学者之间的对话,提高学习效果。对话发生的条件是:双方的平等、可互换性和各自的独立性。教师教儿童时,往往以权威者身份出现,对话关系难以形成。儿童教儿童,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且角色时常互换,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对话,这时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其次,生生互动中,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儿童,教学的方式是最适宜的。由于共同生活在儿童文化世界中,有共同的语言,因而教者所采取的教的方式会更适合学者学的方式。第三,生生互动中的体验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由于儿童教儿童是自发的、主动的,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教和学都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心情完全是放松的,因而更易体验到教和学的幸福和快乐。
 
 
提高幼儿活动主动性的策略初探
 
 
吕彩萍
 
53
 
    围绕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近年来,在实践中我进行了如下探讨:
    寻找快乐学习之源。激发幼儿的好奇和兴趣,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内部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那么,怎样激发其兴趣呢?
    一是妙用资源。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而借助实物、图片、电教等多种资源能使他们得到明晰的、真实的、正确的形象和表象,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愿望。为此,我将丰富的资源及教学媒体巧用到教学活动中,如在“硬硬的壳、香香的肉”这一活动中我不仅准备了充足的开心果、小核桃等给孩子自己剥壳品尝,还用废旧报纸、挂历纸折了许多可爱的小纸盒,供孩子们分类摆放果壳,孩子们被这些坚果、小纸盒深深吸引,兴趣浓厚地投入到了活动中。
    二是紧密联系生活。远离幼儿生活背景的内容难以让幼儿真正感受和领悟,只有选择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孩子们才会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我常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范围对教材内容进行变更和补充,教学内容常从孩子们关注的话题中产生,从孩子熟悉的周围环境、情感需求中生成。如商品调查、马路上的车、有礼貌的小客人等活动中我都带领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观察学习,让他们获得真实的体验。
 
 
游戏与玩具
 
 
试论儿童游戏中的象征资本
The Symbolic Capital In Children Play
 
 
王海英
Wang Haiying
 
54
 
    [摘 要]儿童游戏中的象征资本是儿童在游戏世界中所表现出来的象征性权力。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儿童在游戏世界中通过扮演特定的游戏角色所获得的一种被游戏伙伴所认可的能力或权威;一是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积累并通行于游戏世界的威望、名声、荣誉、身体特征、身体活动能力等。在游戏世界中,儿童的象征资本有不同的类型,且其运作逻辑是双重的,既有对实体世界的复制与变形,又有游戏世界中的弱者权宜。
    [关键词]儿童;游戏;象征资本
 
    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是一部不断积累着的复杂的历史,儿童游戏是对复杂生活世界的一种简单化处理,[1]是儿童加入复杂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在游戏中,儿童进入一个与其生活世界似像非像的社会空间。儿童在生活世界中所体验到的束缚、压抑都可能在这儿得到释放与瓦解。游戏是儿童日常生活世界的富有魅力的缝隙。儿童在生活世界里有通行的社会规则,也拥有儿童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本,而在游戏世界中,通行的规则和赖以生存的资本都有些不一样。生活世界的规则是强制的、外在的,而游戏世界的规则则是内生的、自为的。游戏世界的资本和生活世界的资本具有某种通约性和可转换性,同时,游戏世界又随着其场景的变化而衍生出特殊的资本类型。就资本的现有研究而言,有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此外还有衍生出的大量的相关的资本类型,如符号资本、政治资本、生活资本、象征资本等。在儿童游戏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域中,能发挥作用的资本类型也许就是象征资本。然而儿童游戏中的象征资本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运作,又是如何实现场内效应的呢?
 
 
重视游戏 尊重儿童的天性——关于儿童道德教育方式的思考
Stressing the Games and Valuing Children’s Nature——On the Thinking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f   Children
 
 
蒋红斌
Jiang  Hongbin
 
57
 
    [摘 要]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的天性与权利。游戏精神与道德教育实质有着惊人的统一。作为一种实际的道德教育,游戏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与完善儿童健康独立的人格、形成儿童优良的个性品质。然而,在儿童道德教育实践中,游戏却被冷落或被异化着,这严重削减了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效。因此,游戏必然也必须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游戏;儿童;道德教育;方式
 
    “由于人类整体社会实践的作用,祖先们无数次的道德操作实践会在文化心理的道德形式方面有所遗传,形成孟子所讲的不思而虑的‘良知’和不学而能的‘良能’或‘善端’”。正是这种先天的道德禀赋,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可能和良好的基础。然而,这种文化心理的遗传只解决了道德心理的形式问题,要完成道德品性的真正建构,归根究底还需依靠道德教育实践,否则,这种先天的“向善性”就无法拥有它所需要的生长条件,德育对象的主体性也得不到发挥,其道德能力的提升也就沦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不仅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儿童道德生长的良好环境,更要寻求一种合适的道德教育实践方式。笔者认为,游戏,应是儿童道德教育方式的必然诉求。
 
 
历史与比较
 
 
陶行知儿童创造教育思想浅析
 
 
廖义军
 
60
 
    [摘 要]陶行知是我国儿童创造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他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的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主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国当前培养儿童创造力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儿童;创造教育;创造潜力;六大解放
 
    陶行知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儿童创造教育的思想,本文就他的这一思想及现实意义略作探讨。
    一、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
    (一)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陶行知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人类祖先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才华的精华。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他的这一思想被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研究所证实。
    日内瓦学派的创始人皮亚杰指出:儿童对环境的适应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从学会与父母、同伴、老师交往,到认识绚丽多姿的大自然,熟悉纷繁复杂的社会,再到掌握使用各种工具,儿童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造。儿童的创造潜力从一出生就开始萌芽。众所周知,半岁的婴儿就能自己抱着奶瓶吃奶;一岁的婴儿尽管不会说话,却能做出手势或发出信号,让大人帮他捡起他够不着的玩具;一岁以后就慢慢学会使用母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对于婴儿也是一个全新的创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