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语言教育

走出幼儿语言教育的时尚怪圈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12日
作者:张伟     来源:扬州市大地幼儿园
 
    “老( 希) 师,我今天很happy! 因为我eat( 帕塌干) 葡萄干。”五岁的小雨用她稚嫩的嗓音跟老师说着悄悄话,老师却一脸茫然, 不知其然。这种现象在幼儿园里已不是个案。
 
    小雨刚出生, 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就想出一个自认为很“高明”的招儿:从孩子学语言开始, 由爸爸对他讲英语, 妈妈讲日语, 爷爷奶奶与孩子讲汉语,“三管齐下”对孩子语言进行培训。刚开始,小雨的确掌握了不少外语词汇, 给客人表演时, 一口气能说出3种语言, 客人惊讶, 家长得意。但时间一长, 却出了问题:他经常会把英语、日语和汉语混在一起, 结果什么都不对, 讲汉语时, 也拖长发音发出一个外语的腔。到后来, 小雨的话除了父母能猜得出意思以外,别人都听不懂。小雨的父母急了, 于是加大“教育力度”, 频频纠正。没想到, 被纠正的多了, 小雨索性不开口讲话了, 而且,看到生人就躲, 有什么要求宁可给家人用手比划, 也不愿意开口说话。
 
    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有必要对孩子进行学前英语启蒙吗? 到底怎样的英语学习方式才更适合低龄孩子?
 
    英语启蒙教育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无须拔苗助长。培养兴趣是启蒙教育的动力, 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才能吸引孩子。幼儿时期就学外语的孩子, 虽能说出一些外语, 但大都是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就像鹦鹉学舌一样, 并不能真正理解。哪种语言都能说, 但哪种语言都不精通, 这对孩子智力的发展并无多大好处, 也会给人格发展造成人为的障碍。我觉得, 学前英语启蒙并非十分必要, 因为学前的孩子能记住的单词毕竟有限, 更谈不上学语法和句型了。就凭多学的几句简单口语和单词, 便想领先其他孩子是不大可能的。而少学了几句, 以后在学校也能迅速弥补, 因为那时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
 
    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现如今的家长都懂得了这个道理。既然双语教学有弊端, 那就专注于国学吧。不知是教育的创新还是旧文化的复辟, 当下又时兴起“老学”: 先生是一副学究打扮, 穿着一袭无领、巨袖、对襟、束带的长袍, 左手持经书, 右手附于身后, 一边踱步,一边带领幼儿朗诵, 私塾里便响起琅琅读书声。《三字经》《、百家姓》、《诗经》, 孩子背得是摇头晃脑, 表面上看来很顺溜, 其实完全是死记硬背, 囫囵吞枣。如此机械的记忆, 估计是没什么好处的。这是热衷于让孩子苦学成材的家长, 步入的又一个误区。
 
    一句话, 救救孩子。别再好心做了坏事, 从一个教育怪圈步入另一个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