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幼小衔接

大班幼小衔接工作的切入点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11日
作者:吕燕     来源: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 是人生道路上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由于活动环境、生活习惯上的骤变, 以及课业的繁重, 使许多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厌学等不适应现象。因此,孩子是否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是关键。那么如何让孩子愉快地进入小学, 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这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共同重视、努力配合, 才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笔者曾带过大班, 也尝试开展了幼小衔接工作, 效果不错。主要做法是:
 
    一、从情感入手, 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
 
    为了增进孩子对小学的了解, 我们带领孩子参观了小学的环境。当孩子们看到美丽的校园环境时, 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参加了小学的升旗仪式后, 更激发了孩子们争做小学生的愿望。在雄壮有力的进行曲中, 孩子们看到了大哥哥大姐姐雄赳赳气昂昂的入场仪式, 他们深深地被感染了, 走路更神气了。国旗下,孩子们和哥哥姐姐一起唱国歌,投入的神情俨然一个真正的小学生, 那种迫切上小学的愿望已深深地烙在了孩子们的心底。为了让孩子体验做小学生的感觉, 我们还鼓励孩子到一年级的教室里去坐一坐,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 孩子们别提有多激动了。为了满足做小学生的愿望, 我们还鼓励孩子背着小书包上学, 在书包里放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本子和文具盒。孩子们背上心爱的小书包可高兴了, 一个个神气十足。这不仅有助于幼儿学会整理书包,更增强了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二、从家长入手, 积极举办“幼小衔接”主题家长会
 
    要开展好幼小衔接工作,还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为此,在幼儿刚升入大班后的第一个月, 我们就举办了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家长会。在家长会上, 我们邀请小学教师向家长介绍小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要求, 使家长明白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 从而配合班内教师共同做好孩子入学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我们还邀请了1~2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 交流自己为孩子入学都做了哪些方面的准备, 以及孩子在刚入小学时的经历。这样, 好的经验会给家长更多的借鉴, 不成功的经验也能帮助家长以后避免类似的做法。主题家长会, 使家长在思想上引起了重视, 这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从孩子入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
 
    为了更好地做好入学准备,我们重点在孩子的习惯和能力方面进行了培养 ( 主要是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 这样双管齐下, 能更好地帮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
 
    1.学会整理
 
    到了小学, 需要每天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为此, 我们加强对孩子整理习惯的培养。如每天来园或离园时, 我们就提醒孩子整理自己的小抽屉, 将自己的物品整理好、保管好。
 
    2.学会生活
 
    在生活方面, 我们主要培养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根据自己的冷热情况主动穿脱衣服,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自理大小便, 学习折叠被子, 学习整理床铺等。
 
    3.学会自主
 
    在幼儿园, 大多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的, 为了与小学相衔接,我们鼓励孩子学会自主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如自主喝牛奶( 只要在规定的半小时内喝完即可), 自主选择区域活动( 活动内容和记录方式由孩子自己计划)等。应该说, 除了规定的集体活动外, 我们把大多数活动都交给孩子, 让孩子自己做主, 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时间, 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由自己计划和安排, 逐渐向小学生靠拢。
 
    4.学会劳动
 
    为了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我们每天都提醒和督促孩子主动做好值日生工作, 如擦桌子、浇花、管理自然角等, 让孩子养成爱劳动、会劳动的好习惯。
 
    5.善于倾听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条件,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如上课时我们提醒幼儿要有正确的坐姿, 要求幼儿要认真倾听, 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 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因为,到了小学后, 每节课的容量和密度都增加了, 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势必会影响倾听效果, 降低学习效率。
 
    6.自主阅读
 
    阅读兴趣的浓淡、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在孩子入小学以前, 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帮助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鼓励孩子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孩子都从家中带来图书, 在点心时间、午餐后与同伴一起阅读, 分享阅读的快乐。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阅读, 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 很多孩子还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阅读内容, 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7.握笔训练
 
    到了小学, 学习书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让孩子养成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也是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于是, 我们进行了握笔、书写姿势的规范训练, 要求幼儿努力做到 “一尺一寸一拳头”, 即: 眼离书本一尺, 手离笔尖一寸, 胸离课桌一拳头。一开始,孩子们的姿势不够正确, 往往需要提醒和督促,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 孩子们渐渐能保持住正确规范的握笔、书写姿势。
 
    8.拼音欣赏
 
    汉语拼音是孩子刚升入小学后较为重要的一项学习内容, 很多孩子因为在拼音方面没有基础和铺垫, 到了小学, 一时很难适应快节奏的拼音教学。为了让幼儿事先对拼音有一定的了解, 使孩子上小学后能更扎实地学好拼音, 每天我们都利用餐前、点心后的空余时间让孩子倾听拼音录音或观看拼音的VCD, 给予幼儿标准的发音和正确的指导, 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很多孩子还自己购买了拼音磁带、拼音发声挂图等, 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拼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从研讨入手,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
 
    为了增进小学与幼儿园间的教学衔接, 我园与小学一年级的老师还开展了“幼小衔接”教学研讨活动。小学老师来园观摩了我园大班的两个教学活动, 主要是数学活动和语言活动。观摩后, 小学老师和我园大班组老师进行了座谈, 她们真诚地交流了观摩活动后的想法和感受, 提出了还要进一步加强训练的地方, 如拼音四声的朗读,幼儿的握笔、书写姿势, 适当延长集体活动时间等。研讨活动不仅让小学老师了解了我园大班幼儿的能力和发展水平, 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大班组老师今后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进行了具体指导。
 
    通过开展上述幼小衔接工作, 笔者最大的感触是, 幼小衔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就要做早、做实。这里的早指时间上要早, 不光大班老师要重视幼小衔接工作,小、中班的老师也应予以重视, 因为孩子的一些习惯很多是在小、中班就形成了, 到大班再进行修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幼小衔接工作还要做得实在, 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观一下小学、开个家长会等形式上。同时, 幼小衔接涉及的是幼儿园和小学双方面的工作, 只有双方的领导和老师都重视了, 这项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