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的关系研究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06日
作者:王艳芝孙英娟孟海英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4期
 
    【摘要】 目的 了解幼儿教师教育观状况,探讨幼儿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教育观量表,通过分层整群抽样,对河北省534名教师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幼儿教师的教育观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儿童观相对较差。年龄在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01):呈现出年龄越大教育观越到位的趋势。学历在教育观总分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01):学历越高教育观念越好。婚姻状况在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1;P<0.001):已婚教师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好于未婚教师。城乡来源在教师观、活动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P<0.01):城市好于县城,县城好于农村。幼儿园所有制在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01):非私立幼儿园明显好于私立幼儿园。在教师观因子上,城乡来源与婚姻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24):城市未婚教师的教师观显著好于城市已婚教师;未婚城市和县城教师的教师观显著好于未婚农村教师。幼儿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幼儿教师教育观受到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城乡来源、幼儿园所有制等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是影响幼儿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心理卫生;幼儿园教师;横断面研究;教育观;相关因素
 
   教育观作为基本的教育理念一直受到教育心理学界的重视。教育观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教育过程以及教师自身的看法和态度。主要包括儿童观、活动观和教师观。教育观是教师教育素质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儿童的发展。本研究旨在了解幼儿教师教育观状况,探讨幼儿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幼教管理部门及幼儿园基层领导的管理提供依据,为幼儿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取样的方法,根据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分高中低3个档次在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分别选取城市幼儿园2所、县城幼儿园1所和农村幼儿园1所,共抽取12所幼儿园幼儿教师578名进行调查,收回问卷578份,其中有效问卷534份。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被试在各变量上的分布情况
变量
类 别
n
%
年 龄
20岁以下
51
9.55
21~30岁
354
66.29
31~40岁
108
20.22
40岁以上
21
3.94
学 历
高中以下
249
46.63
大 专
261
48.88
大本以上
24
4.49
婚 姻
未 婚
225
42.13
已 婚
309
57.87
城 乡
城 市
318
59.55
县 城
117
21.91
农 村
99
18.54
所有制
非私立
447
83.70
私 立
87
16.30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教育观量表。教育观量表共包含16个项目,分为3个因子。因子1:教师观,共6个项目,主要反映教师对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看法和态度。因子2:活动观,共5个项目,主要反映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活动过程的看法和态度。因子3:儿童观,共5个项目,主要反映教育过程中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教育观量表记分:A非常同意,B基本同意,C中性或不确定,D基本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共5个等级,分别记为5、4、3、2、1分。分数越高,教育观越正确到位。
 
   幼儿自主自由活动和教师按计划组织活动的程度是衡量幼儿活动质量的核心因素。在本研究中,以“幼儿每天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按计划组织活动的程度”做为幼儿活动质量的指标,以考察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涉及了教师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城乡来源以及幼儿园所有权等基本信息。
 
    在被试中进行团体施测,发放调查问卷,答题后回收问卷,筛除无效问卷,采用SPSS12.0版本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性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2
 
    2.1 幼儿教师教育观现状 幼儿教师的教师观(4.153)、活动观(4.175)得分高于理论中值3,儿童观(3.052)基本与中值持平,总体教育观(3.816)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见表2)。
 
表2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统计
 
n
可能得分范围
得分平均值
标准差
单个项目平均值
单个项目理论中值
教师观
534
6~30
24.921
2.875
4.153
3
活动观
534
5~25
20.876
2.209
4.175
3
儿童观
534
5~25
15.260
3.381
3.052
3
总 分
534
16~80
61.058
6.016
3.816
3
 
表3不同年龄、学历、婚姻、城乡来源幼儿教师教育观的差异比较(x-±s)
 
n
教师观
F
活动观
F
儿童观
F
总分
F
年龄
20岁以下
51
24.35±2.49
4.78**
20.70±1.72
1.18
14.01±3.12
5.82**
59.11±4.94
6.84***
21~30岁
354
24.72±2.95
 
20.83±2.33
 
15.10±3.16
 
60.65±6.08
 
31~40岁
108
25.80±2.58
 
21.19±2.16
 
16.08±3.19
 
63.08±5.65
 
40岁以上
21
25.14±3.07
 
20.42±0.74
 
16.61±6.27
 
62.19±6.44
 
学历
高中以下
249
24.87±2.85
5.22**
20.72±2.04
6.24**
15.07±3.61
5.14**
60.67±5.86
10.76***
大专
261
24.79±2.73
 
20.88±2.27
 
15.24±3.10
 
60.91±5.70
 
大本以上
24
26.75±3.98
 
22.37±2.65
 
17.37±3.22
 
66.50±8.23
 
婚姻
未婚
225
24.46±2.79
9.88**
20.94±2.20
0.39
14.56±2.92
17.18***
59.97±5.55
12.92***
已婚
309
25.25±2.88
 
20.82±2.21
 
15.77±3.59
 
61.84±6.22
 
城乡
城市
318
25.15±2.92
5.27**
21.07±2.22
3.30*
15.32±3.17
1.63
61.54±5.99
5.17**
县城
117
25.00±3.05
 
20.64±2.37
 
15.53±2.96
 
61.17±5.82
 
农村
99
24.09±2.31
 
20.51±1.88
 
14.73±4.33
 
59.34±6.04
 
所有制
非私立
447
25.15±2.66
18.61***
20.87±2.21
0.01
15.56±3.34
23.36***
61.59±5.77
23.14***
私立
87
23.72±3.56
 
20.86±2.17
 
13.68±3.11
 
58.27±6.46
 
   注:*P<0.05;**P<0.01;***P<0.001。
 
    2.2 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的相关因素 对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的主要变量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城乡来源、幼儿园所有制进行差异检验(表3)发现:年龄在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01):呈现出年龄越大教育观越到位的趋势。学历在教育观总分及其各因子上的差异均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01):学历越高教育观念越好。婚姻状况在教师观、儿童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1;P<0.001):已婚教师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好于未婚教师。城乡来源在教师观、活动观、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5;P<0.01):城市好于县城,县城好于农村。幼儿园所有制在教师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总分上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P<0.001):非私立幼儿园明显好于私立幼儿园。
 
    2.3 影响幼儿教师教育观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 对影响教育观及其各因子的主要变量学历、婚姻状况、城乡来源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教师观因子上,城乡来源与婚姻状况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24),见表4。
 
表4教师观因子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
变异来源
SS
df
F
P
城乡来源(A)
72.398
2
4.583
0.011
婚姻状况(B)
19.361
1
2.451
0.118
A×B
59.480
2
3.766
0.024
 
   由表5可以看出:城市未婚教师的教师观显著好于城市已婚教师;未婚城市和县城教师的教师观显著好于未婚农村教师。
 
表5教师观因子上城乡来源和婚姻状况的简单效应分析(x-±s)
 
已婚(n=225)
未婚(n=309)
F
P
城市(n=318)
24.45±2.93
25.80±2.76
17.790
0.000
县城(n=117)
24.72±2.74
25.10±3.18
0.363
0.548
农村(n=99)
24.30±2.29
23.95±2.33
0.563
0.455
F
0.207
9.678
 
 
P
0.813
0.000
 
 
 
    2.4 幼儿教师教育观对幼儿活动质量的影响 幼儿教师教师观、活动观、儿童观、教育观与每天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按计划组织活动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见表6。
 
表6幼儿教师教育观与幼儿活动质量的相关分析
 
教师观
活动观
儿童观
总 分
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0.186***
0.130***
0.163***
0.228***
按计划组织活动
0.204***
0.121***
0.197***
0.253***
   注:***P<0.001
 
    3
 
    本研究显示,幼儿教师的教育观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儿童观相对较差,说明幼儿教师对儿童的地位、权利、特质等的看法和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幼儿教师教育观念与每天幼儿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教师按计划组织活动的程度呈现高度正相关,说明教师教育观念越好儿童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可见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儿童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观的发展水平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是决定性的,没有正确的儿童观就不可能产生优质的幼儿教育。所以怎样提高幼儿教师的儿童观水平,强化正确到位的教育观念是幼教管理部门和幼儿园应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调查还发现,年龄大、学历高、已婚、城市、非私立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显著好于年龄小、学历低、未婚、农村、私立幼儿园教师。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改善幼儿教师教育观念,那些年龄小、学历低、未婚、农村、私立幼儿园教师应是我们特别关注的对象。交互作用显示,城市已婚教师和农村未婚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建议幼儿教师应把工作和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应抓住任何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学习,如业余时间读书、上网,给自己补充精神食粮,结合自身情况进修深造,参与各种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活动。另外,要勤于思考,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善于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观念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得到观念的升华。幼教管理部门应组织面对全体教师素质提高的活动,特别注意活动的正确导向。目前幼教管理部门组织的活动较多,但大多都属于评比、检查、定级等活动,活动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实施起来大多都比较追求形式,幼儿园及教师不仅都处于被动应付状态,而且更多情况是打乱了正常的教养安排,扰乱了教师的工作秩序,这对教师教育观念、教育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甚至是严重的干扰。幼儿园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要为每一个幼儿教师的个人成长创造机会,给她们提供进修、培训、会议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抓住园内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调动教师积极性,把奖励与教养质量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上进风气,使教师之间互帮、互学,争取共同进步。
 
 
作者简介:
王艳芝  孙英娟: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孟海英:河北师范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