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成人如何正确认识并指导儿童画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27日
作者:王保桂蒋秀雁     来源: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幼儿园
 
    喜欢绘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 是儿童自我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 这些看似随意的涂鸦画, 很可能是他们在日后的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 如果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 就能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为今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不过, 幼儿在绘画才能方面表现出来的巨大潜能往往被忽视, 或者由于缺乏科学的引导和培育, 许多天才的因素过早泯灭了, 因此, 成人如何对待儿童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 成人必须了解儿童画的一些特点, 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
 
    一、儿童画的特点
 
    绘画对孩子来说, 本身就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在作画过程中,往往是完全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 会觉得自己就是画中的人物, 想当然地表现事物, 一切都可以有生命,“动物和我手拉手跳舞”, “动物可以召开演唱会”, “我可以驾车行驶在彩虹桥上”, “大树身为小姑娘, 树叶为长发, 口袋为鸟巢”。身心完全投入到绘画活动中去, 伴随着愉快的情绪, 无拘无束, 任意涂抹, 并充分享受宣泄的快乐与满足, 有一种成就感。
 
    儿童画在造型、构图上带有很大的变形因素和主观随意性。儿童在绘画过程中, 不会先来考虑一下构图是否美观, 内容是否符合客观现实, 因此, 儿童在作画时, 并不像大人一样缜密构思、经营布局, 也不考虑透视、明暗等艺术效果, 往往是信手落笔随意为之, 一想到什么就画什么, 思维不受任何局限。有时候, 画面上会出现很滑稽又很“现代”的情趣:比如在描绘一个人的侧面脸型时,他们会把看不到的第二只眼睛也画上去。又如: 画面上会飞的房子、一棵树上结了多种果子、长翅膀的人……, 其夸张的形式还真可以与现代派大师的作品媲美呢。
 
    在儿童画中, 我们可看到色彩上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 喜欢用大量鲜艳的颜色, 喜欢用对比色, 喜欢用五颜六色来装饰物体。在成人看来不美的颜色搭配孩子们却很喜欢, 如常可看到这种现象:一朵花的五个花瓣用五种颜色, 甚至一个花瓣用不同颜色;一件衣服用不同的色块填充,且不对称。所以说儿童画具有强烈、张扬和艳丽的色彩, 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这也是童心的自然流露。
 
    二、如何来评价儿童画
 
    1.不要以成人的标准评价儿童画, 要站在孩子的立场来看待儿童画。
 
    某些成人对儿童画的看法是有偏颇的,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用对成人画的审美观来要求儿童画, 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美观、比例失调、残缺不全、与实物常态不符等等。而衡量儿童画这种能力的主要标准囿于“像不像”、“美不美”和“行不行”。所谓“像不像”是指将孩子的画与实物或范画比较, 以与二者相符合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之一。所谓“美不美”是指用成人的审美观点来评价孩子的画, 以符合或接近成人画的标准者为“美”, 否则“不美”。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是成人包办代替了幼儿的认知过程, 硬给了幼儿一个成人世界的“美”与“好”的概念。所谓“行不行”是指以成人画的画法来要求儿童, 近于成人的技能技巧者为“行”, 反之则为“不行”。从这种观点出发, 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画的不足和毛病, 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予以 “贬斥”或“嘲笑”, 进而采用成人的画法教画, 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 长期受到这样的教育, 幼儿就会自然地忽略自己的感受, 产生盲从心理, 最终逐步丧失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创造力、想象力也将在无形中消失。曾经有一位在国际儿童画展上获大奖的孩子, 被家长和老师给予厚望, 重点培养, 可由于他们不了解儿童画的特点, 按照成人的审美观来辅导, 结果这个孩子再也画不出像以前一样的画了。
 
    2.要让儿童画真正成为“儿童自己的画”, 成人慎作评价。
 
    幼儿由于年龄的原因, 对自己的行为或做法缺乏自信, 希望得到成人的赏识与赞美, 于是便对成人的观点全盘接受, 从而部分或全部丧失了自我。在绘画过程中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国外的一些幼教机构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日本一些幼儿园的教师从不对孩子的画横加评价, 而是细心地把每个孩子的画悬挂张贴, 由孩子们欣赏讨论。如果我们对儿童画的评价还是成人的一言堂, “这张画画得真好”“这画的是什么呀, 乱七八糟的”, 这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理解美术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样我们将永远不可能还给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育。
 
    三、如何指导儿童画
 
    我们在教学和辅导中不能单纯从绘画技巧入手, 而应以启发想象、鼓励发挥、引导观察、提示了解为主, 结合一些简单的绘画技法指导儿童绘画。
 
    首先, 帮助孩子树立绘画的自信心。其实只要成人能正确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尊重他们的个性, 对他们创造性的表现加以鼓励, 不把成人的想法加于儿童,并设法把儿童想表现而不能明确表现出来的东西引导出来, 就能逐步见到成效。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很重要, 他们能否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大胆地描绘世界, 与他们自信心的强弱有密切关系。自信心强的儿童, 其画面表现力特别强, 想象奇异变幻, 线条生动、流畅, 构图饱满, 色彩丰富。而自信心弱的儿童在绘画中表现为胆小、谨慎, 画面空洞, 线条呆板、生硬, 缺乏生动性。对自信心较差的儿童, 家长和教师不能因为其线画得不直、人的头部画得不圆而去嘲讽他们。当儿童听到家长、老师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就会更胆小, 更无从下笔, 从而失去了绘画的兴趣。在儿童们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 家长和教师应帮助他们找出问题所在, 鼓励他们画另一张画时注意观察对象的特点, 争取比上一张画得好。
 
    其次, 我们常发现一些小朋友的画, 画面画得很满, 既有坦克、大炮、老虎、狮子, 又有做操的小朋友等等, 内容互不关联, 缺乏主题。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在辅导时要强调一幅画应有一个主题, 多启发儿童围绕主题去发挥想象, 使孩子的画有个性, 充满创造力, 不妨在平时让他练习就一个题材, 画出不同的画面,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丰富, 他会学着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绘画内容, 从而也培养了发散性思维。在临摹教师的范画时, 儿童应发挥主动性, 加入自己的想象, 并可改变教师范画的构图。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生动、富于变化, 让儿童丢掉那种依赖教师, 自己不动脑筋的习惯。
 
    第三, 成人应当尽量展示儿童的作品, 听孩子介绍他的画。如幼儿园的活动室里、走廊上, 在家里床边的空墙上布置小画廊, 不断地更换作品;或把好的作品装上镜框, 挂在家中显眼的位置。如果您觉得孩子的画只是一堆涂鸦, 那么就请孩子介绍一下, 他画的是什么, 这个颜色代表了什么,那一堆又是什么, 听了孩子的介绍, 你也许会惊讶, 原来画中有如此多的内容, 并不像你所看到的画面那么糟糕。多让孩子介绍他的画, 可以理清孩子的思路, 让他表达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绘画内容。还可经常把儿童初学画时的作品拿出来和近作相对照, 让儿童自己去评判是否进步了。
 
    教师、家长在教学和辅导中,不能仅以儿童画得像不像老师的范画为标准, 更不能只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了解, 去安排画面。我们发现多数儿童并不是见啥画啥, 而是喜欢画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多运用讲童话、神话故事和做游戏等能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提高儿童绘画兴趣的方式, 让儿童在愉悦之中, 展现自己的绘画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