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体育锻炼

学前教育中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23日
作者:林伟红 戴永冠     来源:人教社网
 

摘要 学前教育作为人终身发展的起点,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幼儿身心健康,对于他们日后从事的事业以及发展有很大影响。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中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体育的作用,将有利于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体育 持续发展 健康

一、前言
  
2006年6月9~10日,来自世界各地、中国各地的幼教代表齐聚上海参加主题为“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教育论坛,这表明“学前教育”愈来愈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话题。新时期,“以人为本”是新一届中央政府重要的工作目标,党中央、教育部也多次下文强调各层次教育坚持“健康第一”“健康体魄”的精神。毫无疑问,“以人为本”包括对人的最基本的物质存在形式即人的肌体健康和高效率运转,包括附着在人的肌体内的思维、知识、技能、智慧的持续作用。
  2005年4月25日,根据学生体质测试结果个别指标连续下降的实际,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可见,学生没有健康的体魄,就谈不上身心健康,也难以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学生健康的体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教育部官员在谈到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严肃性时说:“大学生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竞争力,他们的健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钱。”同时,素质的培养并不能仅仅始于大学阶段,它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才能养成,它和儿时所形成的体育思想、成长过程中所养成的自我锻炼手段有很大关系。1947年,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体系,其“目的论”第一条指出:具备健全的身体。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综上,文章在充分了解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体育过程中培养锻炼习惯、发展相关能力,以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学前教育者提供理论依据以及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时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县级、市级、省级共十五所幼儿园幼儿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教育学相关专著12部,通过网上关键词搜索,下载相关文章400多篇,收集到的这些资料极大地方便研究的进行。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相关文献分析和专家访谈的结果,设计了调查问卷,先进行小范围的问卷预调查,根据专家反馈意见,修改了问卷。为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将问卷初稿送给15位高校教育专家,对问卷的内容、结构以及量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本完善率达到97.48%。问卷信度采用裂半法,经校正后得出斯皮尔曼-布朗相关系数为0.9643。问卷采用发送和邮寄相结合的办法,发放专家问卷17份,回收17份,有效问卷16份,有效率为94.12%;向十五所幼稚园发放问卷600份(每所学校40份),回收522份,有效问卷508份,有效率为84.7%。
  3.访谈法
  为充分了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先后去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高校、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校、以及十五所幼稚园进行实地采访;还与部分幼稚园领导及工作人员进行电话采访。
  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指标进行量化,全部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常规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前教育中对体育的认识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教育者认为体育就是让学生玩,没有在体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老师主导有余,学生自主不足。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学前教育中对体育的认识

序号

选项

比例

1

幼儿自主玩耍

65.9%

2

发展幼儿身体

24.8%

3

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7.1%

4

发展幼儿创造能力

2.2%

我们认为,体育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幼儿,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服务同学的精神,以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学前教育中体育环境调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7%的幼儿园体育教育环境选择在校园游戏场封闭的场所,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学前教育中体育环境调查

序号

选项

比例

1

学校游戏场

86.6%

2

偶尔去自然环境

6.7%

3

自然环境

6.7%

影响体育环境选择的因素中,安全因素位居首位,见表3:

表3 体育环境选择的影响因素

序号

选项

比例

1

安全因素

93.3%

2

有利于管理

73.3%

3

幼儿生活环境

33.3%

4

自然环境

20%

环境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幼儿富有好奇心、好动,有专家指出:“游戏是幼儿的第二生命”。游戏作为一种体育形式是幼儿获取知识与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教育者更应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了解、掌握幼儿的身心特点,这是教育者进行体育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幼儿好模仿的心理特点,要求幼儿教育者有意识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体育环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诱导,反对消极的压制和惩罚。并且,大自然、大社会是体育的活教材,幼儿在其中进行活动,可以接受新信息,发现新事物,活跃他们的思维。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往往对幼儿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育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
  强健的身体是幼儿幸福的根源,身体不健康,小孩子要忍受巨大痛苦,整个家庭也生活在阴影之中。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保持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状态。”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良好。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竞争、创造、协作的社会现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时期,这种社会现象必须以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教育为指导,如果我们对此不深入理解,就是教育者的失职。因此,在体育教育中,要树立融入德育、智育、美育元素的观念,形成共建立交桥的局面。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规律。因此,更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逐步形成我国学前体育教育自己的“特色”,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这一“特色”是学前教育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学前教育中体育教育环境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走向生态环境,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去发现自己的世界,给幼儿更多的自由,尽可能的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幼儿教师的主导性应根植于具体的教学情景,应该在情景中理解学前教育,理解体育,注重实践理性,这应成为行动研究者与反思实践者。

四、小结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源自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这么说:有什么样的孩子就会有什么样的明天,孩子是社会的延续,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也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幼儿时期,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了幼儿非常爱好体育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集中度和记忆力相对较高。因此,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不仅能有效发展他们的智商,还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情商,有利于幼小衔接,有助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的实现,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教育者应该根据幼儿骨骼小、肌肉力量弱、心肺腔容积小、神经系统易兴奋等发育初期的特点,选择一些轻快、活泼的体育活动,不宜让幼儿进行负荷过重的练习,也不宜长时间的活动。另外,教育者还应该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特殊性,选择适宜的体育方法与手段进行教育,创设开放性的体育环境,发展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有助于幼儿可持续发展。
  
林伟红: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研究生部
  戴永冠: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P113  
  [2]张瑞林.篮球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