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谈对家访工作的认识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23日
作者:张慧     来源:山东省供销社幼儿园
 
    家访工作, 是幼教工作中家园共育共研的平台, 通过家访这一特殊的交往, 可以拉近幼儿及教师的关系, 加强家园对幼儿的相互了解, 达到统一的教育共识,促进家园共育的互动,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认真准备
 
    对家访工作的态度、目的、计划、时机、原则、实施技巧、语言艺术, 准备家访素材等是家访效果的重要元素, 有必要备备课, 无充分的准备, 单纯的串门, 随意家访, 就无意义了, 有时可能事与愿违。
 
    全面分析
 
    分析家访对象, 提前了解家庭情况, 家庭人员结构, 幼儿成长环境。研究家长: 家长的职业、思想、文化程度、性格、兴趣、甚至健康状况的分析。分析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 是否受家庭其他人员的影响或干扰。预测家访效果,准备意外情况的圆满处理。
 
    认真倾听与交流
 
    家访时教师做家长心声的倾听者, 是幼儿家庭隐私的保护者,是家长对幼儿园和班级工作评价、幼儿园对家长期望和理解的导应者。
 
    倾听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持什么态度, 有什么期望, 关注点在哪里, 及对孩子教育的理念, 倾听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幼儿方面有什么冲突, 对幼儿园、班级和教师, 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教师要作为一种责任来接受。引导家长针对他自己孩子情况进行一一的分析、论证, 找出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寻找交流切入点
 
    家访交谈时, 和家长一起寻找幼儿的闪光点: 大多数家长的眼里, 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他们对孩子怀有美好的愿望, 并将这种愿望转为一种现实的态度, 希望听到他人对孩子的赞扬和肯定,不希望听到对孩子不足的评价和分析, 作为教育者不仅要理解家长的这种心情, 而且应理性地引导这种情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对这种家长最好不要直接反映孩子的不足, 否则, 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误会教师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如果从孩子的长处和闪光点入手, 唤起其积极的情绪, 他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教育建议, 家长不但不会反感,反而从内心里感谢教师对孩子的关爱, 所以寻找幼儿的闪光点, 是家园合作的策略。
 
    选择时机
 
    一次成功的家访, 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不要幼儿做错了事去家访, 给孩子造成恐惧和焦虑,老师的家访日成了孩子的受难日。这种时机, 家长会引起误解,产生对抗心理, 同时影响家访时的气氛, 很难达到家访目的。相反当幼儿有了成绩时家访, 这时的家长是感动的, 情绪是高涨的, 更会积极配合, 家访成果肯定最佳。
 
    良好心态和口碑
 
    教师家访, 是幼儿园及幼儿园所在班的代言人, 家访教师的表现, 口碑的显现, 是集体素质的显现。
 
    对家长要尊重, 对自己要自尊, 无论家长的社会地位如何高,经济条件多么好, 家庭环境的优劣, 他们都是家长, 要一视同仁,对条件好的家庭不要产生自卑感, 对经济状况较差, 社会地位不高, 文化修养较低的家长, 你要努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坦率和对对方的尊重。
 
    “敬人者人恒敬之”, 只有对家长的“敬”才能换来家长对我们的尊重。与家长交谈尽量营造融洽的气氛, 平等交流, 真诚相待,给家长可亲可敬的感觉。同时, 通过交流, 家长也全面了解孩子的老师, 因而, 自己也不能过分谦虚, 要表现出自己的学识、经验、仪表、风度, 但又不能吹嘘, 流于轻浮, 要让家长觉得孩子的老师是一位热心、真诚、负责、能力强、经验足、品质好, 把孩子交给老师非常放心的教师形象, 这样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才会赢得好口碑。
 
    建议的艺术
 
    美国著名演讲家戴尔 卡耐基说:“当我们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 再听到他的批评, 心里往往会好受得多”。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对同一幼儿发展所进行的判断有时并不完全相同, 对自己孩子的评价与教师存在差异。出现这种状况教师感到困惑, 甚至对与这种家长的合作产生消极畏难情绪。对这种情况要增进对家长的再认识、再理解和再尊重, 并接纳家长的不同看法, 肯定家长工作, 指导家长研究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帮助家长掌握观察教育的方法。寻找孩子的闪光点, 挖掘幼儿在学习、生活方面的优点, 向家长汇报。特别是对表现不好的幼儿, 可以精心选择谈话素材。寻找孩子的点滴长处, 万不能因家访老师的谈话导致家长体罚孩子, 要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教子有方。
 
    对家长的不同意见, 要掌握分寸, 有理有节,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营造一个良好的家访氛围。
 
    成功的家访能使家园达到有效的相互配合, 使家园互动产生根本变化。否则, 适得其反。
 
    家访后
 
    家访后, 归纳家长对幼儿园、班级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及时向园领导汇报家访情况, 尽快落实行动表示向家长建议的答谢。
 
    利用幼儿在园的《幼儿成长记录》, 在家的《幼儿发展的观察记录》,幼儿园的《家园共育》专栏, 作为家访后的连接, 巩固家访成果, 带动家园联系的新形势。互赠手机号、QQ号、邮件地址等作为家长和教师深入交流孩子发展信息的绿色通道。
 
    成功的家访工作不仅能使家长获得一些专业知识、技能, 缩小了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教育理念认识的差异, 对自己孩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对孩子的评价更趋于客观, 而且促进了家园双通, 使教育效果更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