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中幼儿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9日
作者:仇美华     来源:山东省莱西市城关小学
 
    据小学教师反映, 有35%左右的孩子由幼儿园进入小学后, 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很不适应, 常常在心理上产生紧张, 出现厌学、孤僻、焦虑及攻击性行为等偏差, 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孩子入学前忽视了在入学态度、情感反应和社会性方面的准备工作, 造成了入学的障碍。因此, 要使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在幼小衔接时期对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 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性呢?
 
    一、改变作息制度和环境布置
 
    1.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制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孩子入园时间比较宽松, 而小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校; 在教学活动的时间安排上, 幼儿园大班一次活动时间是30分钟, 而小学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了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怎样才能引导孩子顺利地爬上这个坡呢? 我觉得幼儿园首先应在大班孩子的作息制度上作出适当调整。如我们到了大班第二学期, 早晨便要求孩子8点钟之前来园, 教学活动的时间适当延长, 逐步减少睡眠的时间等, 以逐渐适应小学的作息制度。
 
    2.适当变换班级环境布置
 
    在幼儿园, 教师组织活动时,孩子们一般都围坐在老师身边。而小学上课时, 需保持统一的坐姿, 举手发言都应有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这些要求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很高的。所以, 为了拉近与小学的距离, 我们在参观小学的基础上, 把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作了新的调整。首先按照小学生排桌椅的形式排列课桌, 并设立了黑板。接着, 让孩子做模仿小学生上课等游戏, 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这样孩子入学后,对一些基本的常规已经有所了解和掌握, 减轻了心理压力。
 
    二、培养幼儿自觉遵守常规,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 儿童一入学就“进入了符号的世界, 掉进了规则的海洋”。在小学有许多规则要熟悉和遵守, 如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幼儿园应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 加强规则意识, 为孩子们顺利地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
 
    l.加强幼儿生活、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 我们经常安排丰富多彩的晨间活动, 吸引幼儿早起, 不迟到, 积极参加幼儿园晨练活动。在生活自理方面, 及时提醒幼儿抓紧休息时间解大小便。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他们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 学习管理自己的衣物和用品。根据大班幼儿竞赛意识强的特点, 开展比一比赛一赛活动, 看看谁整理书包时速度最快, 谁的书包最整洁, 谁的值日生做得最出色等。通过以上系列活动, 增强了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促进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2.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俗话说: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我们创设和利用环境, 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 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另外, 我们还把一些规则运用于游戏的情节中, 孩子通过游戏对规则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如: 养成在回答问题前先举手, 走路靠右边走, 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等习惯。通过各种活动,使幼儿在头脑中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 有利于帮助他们提早适应小学的活动常规, 增强规则意识。
 
    三、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 仅以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有时收效甚微。因此, 从培养幼儿责任感入手, 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作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作业我必须要完成, 错题我应该纠正”, 这些意识不仅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为此, 我们引导教师多观察、多了解, 布置了任务一定要坚持检查, 对完成任务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如: 我们通过值日生等工作, 让幼儿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并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同时, 根据幼儿园的活动内容, 设计一些亲子作业, 如母亲节让孩子向妈妈说一句祝福的话,老人节帮爷爷、奶奶做点事, 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小制作等。这样的活动, 既增强了幼儿的任务意识, 又能够培养幼儿准确表达他人意图的能力。入小学后, 孩子们就能清楚地向家长转达学校、班级信息, 并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四、培养幼儿大胆地与人交往的能力
 
    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 “人类的心理, 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入小学后, 能否很快地融入新集体, 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日常生活中, 我们通过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等, 培养孩子善良、守信等良好品质。另外, 还经常通过“大带小、大帮小”活动、“同级班联谊”活动, 使孩子们大胆地与同伴交往。如在“大带小、大帮小”活动中, 大班幼儿既是哥哥、姐姐, 又是活动的领导者, 他们既要关心年幼的伙伴, 又要发挥领导才能。这样的活动, 有效地增强了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大班的孩子即将进入小学学习, 为了激发孩子入小学的愿望,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活泼的参观和观摩活动。如参观小学的校园、观看小学升旗仪式、看小学生上课、和小学生交谈、与小学生联欢、搞“大手拉小手”活动等等。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积极主动地参与, 他们所接受的信息比书本上的图画、教师的讲解生动多了。通过以上活动, 帮助幼儿较好、较全面地了解了小学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 使幼儿在思想、情感上做好了入学准备, 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小学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