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外靠政府政策支持,内靠教师素质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必由之路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6日
作者:李长芸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幼儿园
 
    梨园中心幼儿园是一所镇办幼儿园,建于1984年,曾迁过两次址,现在的幼儿园是于2001年11月落成的。在此之前,幼儿园是一个只能容纳3个班的平房四合院。随着梨园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的兴旺,吸引入住的人口逐年增多,3个班容量的幼儿园已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于是,梨园镇政府做出决定,投资300万元,重新选址,建成了现在的有6个班配套高州的楼房式幼儿园,解决了孩子入托难的问题。
 
    幼儿园的建设一直得到了市、区、镇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每年市、区政府都有专项款下拨,用于改善办园条件。幼儿园利用专项款为幼儿添置了大型玩具、桌面玩具、桌椅等。梨园镇政府更是自1984年建园起就一直支持幼儿园的工作,仅支付教师工资这一项,镇政府每年就要拿出20多万元。幼儿园的取暖费、大的维修费均由镇政府解决。每到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镇村两级单位还要拿出近10万元支持幼儿教育。有了各级政府领导的支持,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促进幼儿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005年,北京市教委开会并下发通知,要求北京市示范幼儿园和农村乡镇幼儿园开展手拉手活动。我们梨园幼儿园有幸和北京市第七幼儿园手拉手。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向七幼的园长老师学习。2006年,我们围绕着“如何让环境与幼儿有效互动”这一主题,与七幼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大班对大班、中班对中班、小班对小班。七幼的老师深入到我园班内看墙面环境及区域活动的创设,从设计思路、预设目标、活动形式等几方面给予指导。我园老师也把自己的问题、困惑面对面地请教七幼的老师,然后根据他们的建议进行调整。我们要求我园老师到了环境七幼,要带着探究的眼光去学习,面对人家的环境创设,多问几个为什么,多猜测一下,多分析分析,然后再向七幼的老师请教。通过这样几个回合的学习探讨,老师们的收获非常大。
 
    除了充分利用外界的帮助支持,我们还主动探讨幼儿园管理的思路,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幼儿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幼教界从上到下一直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围绕《纲要》的精神实质,寻找促进幼儿发展的最佳途径。我们通过学习认识到,《纲要》的精神实质在“尊重”二字上。纵观《纲要》全文,所有条文都体现出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幼儿个性、能力结构与学习特点的尊重,对教育规律、教育过程特别是对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的尊重。因此,我们幼儿园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尊重”二字来开展。而首先应该得到尊重的,就是幼儿的老师。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我们必须重视和尊重教师,为教师创设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真正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幼儿园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标。因此,我们树立了“教师为本”、“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尊重教师、关爱教师,促其成长。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以关爱儿童的方式关爱教师。我们常说对儿童要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同样,我们对教师也要有一颗人文关怀的心。我们经常一起聊“我是谁,我是干什么的,我为谁而存在”,在沟通中唤起教师发现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激情,而不是一味地用职业道德的大帽子压服他们。
 
    寻找教师的“最近需要区”,促进其专业成长。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倡找好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架,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那么,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时,我们本着尊重教师的原则,征求教师的意见,寻找教师的“最近需要区”,及时给予帮助指导。
 
    制定园长预约课表。为了履行园长职责,提高保教质量,园长深入一线听课是必要的,我们采取了一种预约的方式,充分体现了管理者对教师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