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农村集体幼儿园巩固和发展的几点启示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7日
作者:郑成欣     来源:山东省莒南县洙边镇中心幼儿园
 
 
    农村集体幼儿园巩固和发展, 一则需要村集体经济资源做后盾; 二则需要收取幼儿家长的保育费、管理费和杂费作补充。具备这两点才能行之有效地推动村集体幼儿园的巩固和发展。然而,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农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原来靠“三提五统”收入支撑村集体经济的运作,现在实行费改税, 即农业税, 也称一费制。村集体经济运作靠收取农业税返回部分支撑。农业税占国民收入的6个百分点, 2004年减免农业税2个百分点, 2005年减免农业税3个百分点, 还剩1个百分点, 2007年全部免征。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几乎等于零, 村集体办园的经费也相应地面临着“车到山前疑无路”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幼儿园, 采取何种措施, 确保村集体幼儿园的经费, 是我们幼教管理者所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要从村集体办园发展轨迹来寻找解决办园经费
 
    就莒南县洙边镇村集体办园而言, 概括起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 也就是1999年以前, 村集体办园, 主要是村委会解决办园场地、园舍和办园设施,镇政府通过集资统筹解决村幼儿园老师的工资, 向幼儿家长所收取的保育费、管理和杂费, 维持村集体幼儿园的正常性办公开支和增添部分教学设施等。这一阶段有力地调动了村委会办园的积极性, 各村纷纷地办起了村集体幼儿园, 幼儿老师通过集体考试择优录用, 在岗幼儿教师实行多方位的集体培训, 幼儿老师专业知识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幼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也不断提高, 对推行规范办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到2001年,费改税开始, 镇政府不再统筹幼儿教师工资, 幼儿教师工资下放到村发放, 幼儿园所收“三费”交村管理, 镇幼教中心负责专业指导和管理。这一阶段村集体办园较为薄弱, 幼儿教师工资由村发放, 相应地加重了村委的经济负担, 出现了村集体不想主办幼儿园的现象, 有的卖掉集体幼儿园;有的村给幼儿教师不发工资, 只打张白条; 有的村不再增添幼儿园的办园经费, 一度造成幼教中心无法管理的不良局面。第三个阶段, 也就是2002年到现在, 是我镇唯一改革分责管理的阶段。分责管理即是村集体负责办园场地、园舍和设施, 镇幼教中心通过三费统收统管, 负责发放幼儿教师工资和日常办公开支。这一阶段, 又推动了村集体办园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运作看, 分责管理,不仅巩固了村集体办园, 而且幼儿教师工资待遇确保了按月发放, 逐年增长, 有力地调动了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据统计全镇56名农村幼儿教师, 2002年年发工资总额169935元, 平均每位教师年发3035元, 月工资253元; 2003年年发工资总额215261元, 平均每位教师年发工资3844元, 月工资320元; 2004年年发工资总额246820元, 平均每位教师年发工资4407.5元, 月工资367。同1999年以前, 幼儿教师月均工资160元相比, 增加的幅度较高。教师工资的逐年增长, 充分说明这一改革是成功的, 其作用大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每位教师都愿教好、管理好幼儿, 使家长都愿尽早地把孩子送到集体主办的幼儿园接受良好教育, 同时也提升了幼儿入园率。
 
    二、要从结构工资制着手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农村集体幼儿园的管理, 需要全方位的目标量化管理机制,而实行目标量化管理机制, 关键要靠结构工资制来体现和支撑。在新形势下, 经济是推动各项工作的杠杆, 不通过经济手段, 就很难实行目标量化。因此, 洙边镇率先实行幼儿教师结构工资, 即动态的基础工资和动态的效益工资, 可称为双动工资制。我们所说的动态基础工资, 就是以教10个幼儿为基数月发60元, 每增加1名幼儿加5元, 体现多劳多得, 也能督促教师多动员适龄幼儿入园;我们所说的动态的效益工资, 就是通过考评, 划分档次, 进行奖励。动态的效益工资具有较高的凝聚力, 也就是根据保育教学任务完成的情况, 进行考评划档奖励。这样能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实施幼儿教师结构工资三年来, 看出了结构工资制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教师都愿意把每项工作干实干好, 争取在考评中取得好的成绩, 取得高的档次, 多劳多得。此项措施的实施,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 对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也就到位了。
 
    通过上述的分析, 可得出对农村集体幼儿园巩固和发展的五点启示。
 
    启示一, 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办园, 有利于发展集体力量的优势, 也便于统一管理。从村集体来说, 村集体办园水平的高低, 体现着村集体三个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 这是因为村集体主办幼儿园, 是本村的一项公益事业, 也是一项福利事业, 更是一项顺民意,安民心的工程, 村集体向集体主办幼儿园投资, 村民是非常支持和拥护的。从幼教管理来讲, 村集体办园具有较大优越性。其中, 具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接受正规教育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合格师资队伍; 其二, 有健全的教科研组织和指导、监督、视察、评估机构; 其三, 具有便于统一领导, 组织开展大、中型集体活动和集体培训, 及时接受保育教学的新知识、新方法和先进保育教学经验的交流和推广。鉴于村集体办园具有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在新形势下, 管理者只要开动脑筋, 解放思想, 多想对策, 村集体办园经费这一焦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村集体办园的生存就会更加牢固, 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越走越光明。
 
    启示二, 相对稳定师资队伍,有利于提高师资水平, 推行新的保育教学方式、方法。我们认为,师资队伍的稳定不稳定, 直接关系到师资水平的高低和保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农村, 幼儿教师大都是从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走向幼儿工作岗位的, 刚开始, 是不懂幼儿教育教学规律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 或接受长时间的函授学习, 加之在长时间工作过程所获得的直接保育教学经验,才能适应保育教学。若不相对稳定幼师队伍, 今天找这个, 明天换那个, 不仅不能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更谈不上提高保育教学质量。
 
    启示三, 实行“三费”统收统管, 有利于幼教事业持续发展, 还有利于节俭开支, 杜绝浪费。幼儿“三费”收取是幼教经费的主要来源, 需要按照省、市、县规定的收费标准, 统一收取, 杜绝恶性竞争的不良后果的产生。幼儿“三费”统管, 能把有限的办园经费, 发挥最高限度的效应。还能解除教师在收费中有人情的难处, 相对提高收费率, 增加办园经费, 提高教师工资待遇; 能将分发教师工资之外剩余的资金投入到增加办园条件上来; 还能像“滚雪球式”的促进幼教事业持续发展。若不统收统管, 绝大部分所收经费, 流入教师之手, 既不能发挥经费对幼教工作的作用, 也不能增加办园条件, 必将使幼儿园越办越差, 保育教学质量也无法提高,什么推行新教材、新方法, 根本无从谈起, 必将造成很多的教师到小商店买几本小儿书, 蒙骗家长和幼儿的局面。
 
    启示四, 实施结构工资制, 有利于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启示五, 推行农村幼儿教师养老保险, 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也能体现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自身价值。
  
    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幼儿园, 给农村幼儿教师办理养老保险意义重大。推行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制度, 需要市委市府和县委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出台文件, 加之我们认真的探索, 并尽力实施, 定会出现好的局面。但是,实行幼儿教师养老保险制, 单一个单位, 或一个乡镇是无法实施的。因为, 实行养老保险制, 靠全市或全县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靠政策的连续性, 确保投保的有效性。投保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没有法律、法规的约束, 绝对不敢自我实施。总之, 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养老保险正是我们做幼教管理工作者的探索过程, 待市委市府或县委县府出台文件, 我们会积极的投保, 为农村幼儿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来体现幼儿教师的自身劳动价值,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