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作品范例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17日
作者:徐惠娥(执笔)     来源:广州军区司令部幼儿园美术教研组
 
 
    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我们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 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 教师为幼儿提供的作品范例应该是具体的、形象的、直观的,易于幼儿直接感受的。作品范例必须是成功的艺术作品, 能达到教学要求, 能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给幼儿以美的愉悦的感受, 并能唤起幼儿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的行为应是“导而勿牵”, 要精心创作并恰到好处地出示作品范例,以便引导启发。要巧妙地淡化“教”的痕迹, 还要避免每逢教学都“必出范画, 依样画葫芦”的僵化的教学模式, 以免限制幼儿思维, 扼杀幼儿的创造活动。
 
    美术教学要适应不同年龄班幼儿的特点, 大班使用的作品范例构成可以是多图形、多元素的组合, 小班则要求图像大, 色彩鲜明, 形象单一。无论在哪个年龄班所运用的作品范例, 视觉效果都应该是美的, 让幼儿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那么, 应如何设计和运用好作品范例呢?
 
    (一) 精心设计作品范例。要想使一节美术课获得优质高效,教师就要在课前花费一定时间精心设计所需的作品范例。如吹泡泡画作品范例《五彩树》是这样制作的:先用卡纸剪出树干粘贴在纸上, 吸管吹出各色泡泡落在纸上成一片片圆形“树叶”, 用香水瓶或其他可喷洒瓶在“叶”面上均匀地喷洒一层细细的五彩颜料,淡化了每片“树叶”之间的痕迹,使整棵树的色彩柔和协调,呈现一种视觉美。这种制作方法简易高效,幼儿易于掌握,也给幼儿期视觉发展提供多彩的刺激物, 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操作也方便。
 
 
    (二) 让作品范例成为共享资源。同龄班级制作成的作品就是幼儿人手一份的最好范例。如大班制作纸质模型面具,即在纸质模型面具上加上色彩装饰。大班组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了各式各样的面具布置在美术活动室,前一个大班完成面具制作后, 琳琅满目的作品放在工作台面晾干。后一个大班来活动时, 孩子们一置身于这个丰富多彩的环境就非常高兴, 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了墙上和陈列柜里的各式面具,又从桌上众多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个自己喜欢的, 这样每人就拥有一个“范例”了。他们边观察边讨论, 边制作边改进, 真是乐此不疲。孩子们可以用手触摸, 从各种角度任意观察, 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 对面具这一美术作品的感受更为“立体”了。有了前面很好的铺垫, 资源的重复利用, 缩短了教师准备教具的时间, 减少了教师示范的环节。幼儿观察更细致全面, 制作时更轻松愉快, 得心应手。
 
    (三) 让作品范例纵横均成系列。形成系列的作品范例在幼儿面前展示出来, 能很好地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下简介这两个系列:
 
    1.横向系列的作品范例对发散性思维很有利。横向系列的作品是指同一材料同一主题, 基本型不变, 局部发生一些变化的系列作品。它适合幼儿选择性制作或创意制作( 见附图, 用快餐盘制作的系列面具)。
 
    2.纵向系列的作品范例对培养动手能力很有利。它分两小类。第一小类指同一材料同一主题,基本型不变, 制作难度逐渐提高。它适合对幼儿分课时、分阶段或分年龄段进行教学。仍以面具为例的大班分课时教学: 第一步, 以快餐盘为面具基本型, 在纸盘上定眼睛位置, 用工具掏孔, 装饰面部; 第二步, 增加两侧钻孔, 穿系绳儿, 装饰头发, 编辫或加帽子;第三步, 布置环境, 立体壁画《为快餐盘娃娃穿上美丽的衣服》, 或用快餐盘制作的头像代表每个幼儿自己的大型组画《这就是我——祖国的娃娃》等,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引导幼儿充实和完善此环境壁画。
 
    第二小类指不同材料表现同一主题的系列作品。如卷纸面具、纸箱面具、皮球面具、簸箕面具等。此作品制作难度较大, 适合大班阶段教学( 见图二, 用其他材料制作的面具及其使用方法)。它可启发幼儿围绕主题采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各式有趣的面具, 能在幼儿兴趣点上生成更多有意义的面具教学活动, 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与创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