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民间游戏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发展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04日
作者:孙运芹     来源:邹平县孙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在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是其它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民间游戏历史悠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和发展,它给人们童年带来了无尽的乐趣,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成为了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游戏不仅具有促进儿童多方面发展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幼儿园教育的管理。我园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民间艺术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确立了本园的研究课题《开展民间益智游戏,促进幼儿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
 
  1、收集民间游戏
 
  要开展民间游戏首先就要去收集,开始我园教师掌握的民间游戏不多,适用于幼儿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更少,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在教师学习会上,教师们自己回忆儿时玩过的民间游戏,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其次,教师们走出园门,向幼儿家长、同学、邻居和朋友请教。一时间,民间游戏活动的内容丰富了,我们通过实践、分类汇编,根据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分为民间体育游戏、翻花游戏、益智游戏、手影游戏和其它娱乐性游戏,现已作为资料保存。
 
  2、民间游戏的整理
 
  民间游戏流传民间,必然受到人们文化素养、社会环境、地域条件及价值观念等因素影响,加之民间游戏流传过程中,有的渗透了游戏者的感情色彩,有的已改头换面,还有的随时代的变迁,其内容已陈旧。这样,不加整理地照搬游戏,显然是不行的。在整理游戏过程中,我们注意了幼儿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行性。收集到每一则民间游戏,对其内容、情节、规则及所相配儿歌、童谣都进行分析、改编,有的赋予新的内容、含义,使之与时代精神、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相适应。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游戏
 
  幼儿年龄不同,要选择与之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幼儿民间游戏。中、大班幼儿基本动作发展较好,具备了各种活动的能力,他们能自如地单脚跳、双脚跳、跨跳、躲闪、快跑等,动作灵活、反应快、平衡性好、手眼协调。因此为他们选择一些动作难度稍大,规则较严格的民间游戏做,此外,中、大班的幼儿较小班记忆力好、想象丰富,“猜猜谁过去了”在大班可以让六、七个孩子一起玩,他们能同时记住五、六个形象的顺序,想象出各种有趣的扮演动作。“拍手歌”、“翻花绳”等游戏均对培养幼儿思维流畅性及独创性有促进作用。
 
  小班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发展明显不如中、大班幼儿,因此,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应选择一些技能简单、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游戏,如“指鼻子”、“木头人”、“猜红花”、“找五星”等民间游戏,这些游戏有助于锻炼幼儿手口一致协调地、有节奏地唱歌数数,增强小肌肉的灵活性,发展平衡、下蹲等基本动作,同时培养幼儿团结守纪、学习自我控制的良好品质。
 
  2、将民间游戏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
 
  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非常丰富,在组织游戏时,我们注意在活动内容上要动静交替,在环节上过渡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时间。如:晨间活动及离园活动等,幼儿在室内玩起了“鸡吃虫”、“老虎吃小孩”、“指鼻子”、“撒木棒”等民间益智游戏,户外活动时,让幼儿玩“跳牛筋”、“老狼老狼几点”、“荷花荷花几月开”、“打宝”、“石榴花儿遍地开”等活动性强的游戏;餐前饭后幼儿玩了“翻绳”、“手影手指”等活动量较小、较安静的游戏,这样,不仅使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同时很重要的是锻炼了幼儿的各种能力,使幼儿得到充分地自由和发展。
 
  3、加强教师在游戏中的组织指导,使民间游戏不断丰富和深化。
 
  游戏水平的高低、幼儿兴趣的大小,关键在于教师合理指导。作为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会观察、要面向全体,以大伙伴的身份往来孩子中间。在教育过程,要注意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一旦孩子发生纠纷,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应帮助他们学会一些解决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在导向上注意向创造性靠拢,鼓励幼儿不怕失败,从失败走向胜利,从而受到抗挫折教育。
 
  三、开展民间游戏的几点体会
 
  1、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儿童身体发展。
 
  幼儿民间游戏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可以较好地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为提高幼儿动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儿童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需要经过大量反复练习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如果让幼儿机械地反复练习这些基本动作,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也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由于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趣味性,因此能引起幼儿参加游戏的欲望,吸引他们积极主动参加游戏,幼儿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情绪高涨、乐而不厌。经常开展这些游戏,也即在反复练习,使儿童在游戏中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启迪幼儿的智慧
 
  幼儿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自然、社会方面的知识,扩大其视野,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大多数幼儿民间游戏都配有童谣或儿歌,朗朗上口;动作简单,幼儿非常喜欢。
 
  3、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内容易懂易学,种类丰富多彩,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幼儿玩起来竞争激烈,趣味盎然,其乐无穷;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竞争、守规则伴随游戏始终。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不断地更换角色,游戏伙伴中会自然产生“头儿”,这些“头儿”也会很自然被淘汰,这可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教育幼儿平等待人,树立团结合作的意识,克服娇气、任性的不良习惯。
 
  4、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发展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与伙伴交往的艺术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有的游戏规则性强,不守规定无法进行,每个幼儿必须控制自己守规则,否则,就不受伙伴的欢迎,就无交流交往。因此,幼儿都会控制自己守规则,从而得到交往的伙伴,进行愉快的游戏;同时,在争论输赢的纠纷中,幼儿还得到了辨别是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5、有益于“勤俭办园”
 
  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具有简便性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易于开展。游戏中使用的玩具材料十分简单、廉价,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或自然材料,如:杏核、桃核、鹅卵石、布头等,好多玩具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自己制作。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锻炼了幼儿动手能力。
 
  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民间文化财富,积累了这些让孩子们百玩不厌的民间游戏。我们将利用我们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让民间游戏在这里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