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家园共建

走进新《纲要》和家园社区合作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26日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季湄     来源:幼儿教育2005年10月
 
    专题一 走进新《纲要》
 
    本专场的发言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民主 幼儿园要真正走进新《纲要》,首先要使教师意识到《纲要》与自己有关。北京顺义区石园幼儿园的发言很生动,他们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曲折过程。刚开始时,幼儿园要求教师背诵《纲要》有关内容,并组织竞赛活动,对此教师不感兴趣,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后来幼儿园从专制走向民主,考虑教师的需要,为教师主动学习创造条件,使学习途径多样化,如导读式学习、参与式学习、同伴交互式学习、专家引领式学习等。最后教师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要我学《纲要》”变为“我要学《纲要》”。又如,天津幼师附属幼儿园结合本园实际,通过参与式讨论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群众,以民主的方式寻找贯彻《纲要》的切入口。不再是园长一人说了算, 而是全园总动员;不再是少数骨干发表意见, 而是广开言路。不仅教师人人发言, 连炊事员、保健医生等都积极寻找问题, 最后大家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了最适合本园的切入点。所以民主的氛围是幼儿园寻找真实问题, 找准切入口, 一步步靠近《纲要》的关键。
 
    ●反思 幼儿园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 如果固步自封,就不会进步。北京六一幼儿院这所历史悠久、在幼教界享有盛誉的幼儿园多年来在“养成教育”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今他们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和感受,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过去“严格的要求”转变为今天“快乐的学习”;由过去“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今天“主动的需求”;由过去“消极的保护”转变为今天“积极的培养、锻炼”,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北京蓝天宇锋幼儿园和曙光幼儿园也都在新《纲要》理念的指导下,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 思考问题在哪里, 现在按《纲要》的精神应该怎么做, 使教育实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他们在探索如何改革幼儿园数学教育、美术教育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西安高新第一幼儿园则在反思的基础上看到了幼儿园教研、科研中的问题, 特别是幼儿园文化上的问题, 从而致力于培植新型的教科研文化, 使幼儿园开始发生深层次的变化。
 
    ●探索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 大家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探索。如四川省直属机关红星幼儿园将解读儿童与支持儿童的学习有机联系起来进行探索, 昆明市第一幼儿园非常细致地观察对幼儿而言最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并以观察记录的方式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 探索最有效的教师支持方式, 实实在在地帮助幼儿得到发展。重庆渝中区实验幼儿园的新教师正是在不断探索中从看不到路在何方到逐步走进《纲要》, 真正伴着新《纲要》获得成长的。
 
    专题二 家园社区合作
 
    概括这个专场的发言, 主要有两个观点。
 
    观点一 胸怀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关于家园社区合作的意义, 大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仅仅是调动家庭、社会的资源为幼儿园服务, 还通过这一途径使幼儿园参与到社会构建中去, 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的办园水平实现了重要的跨越。如北京怀柔区、顺义区为了让广大农村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 他们因地制宜贯彻实施《纲要》精神, 依托地区资源优势, 让幼儿教育走进了农家小院, 引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大社会, 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 让实施《纲要》成为农村幼教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北京分司厅幼儿园面向社区、面向弱势群体、面向残障儿童, 探索如何开展平民化的早期教育,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观点二 教育是一种服务
 
    在探索家园合作的方式、途径方面, 幼儿园越来越具有服务意识, 过去那种以幼儿园为中心的现象正在改变。重庆巴蜀幼儿园和长寿区示范幼儿园梳理了家园合作的四个阶段, 即拽着家长走——顺着家长走——引领家长走——家园互动携手走, 他们生动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此外, 江西省人民政府直属机关保育院针对不同类型家长的状况和需要展开有效的家长工作; 北京惠新里幼儿园通过参与式家园双向研讨会为家长排忧解难; 广西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关注幼儿发展, 引导家长走进幼儿园教育活动;杭州市紫荆幼儿园、上海行知幼儿园、上海思南路幼儿园、天津幼师附属幼儿园等探索了多种有效的家园共育的途径和方法, 如“家长沙龙”“小主人玩具俱乐部”“周末新天地活动”“友好合作小组”等, 这些方式方便家长, 立足幼儿的需要, 体现了教育作为一种服务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