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广州市农村幼儿教育现状与对策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16日
作者:梁可怡     来源:广州市东山区教育局
 
    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农村幼教事业得到发展。为了加强对这一事业的宏观管理,促进其深入发展,我们通过问卷、座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广州市共466所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我市农村幼教的现状
 
    (一)我市农村幼教有了新的发展
 
    1.机构健全、责任落实。
 
    我市共有91个镇(场)共1266个行政村,办有镇中心幼儿园74所,村办园471所,分别占镇(场)和村总数的81.31%和37.2%,基本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并逐步过渡办2~3年的幼儿教育。
 
    自1990年托幼工作归口教育部门管理以来,农村幼儿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1992年市政府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穗府办[1992]72号),明确了机构的设立和职责、经费的投入以及对保教人员的要求等。各区、县级市逐步建立了一套管理体制,镇政府相应设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政府主管教育的镇长担任,组员由有关部门(教育办、妇联、卫生院、财务和基建等)负责同志组成。镇教办有专(兼)职干部负责具体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村村有人管。据统计,已设立了托幼工作领导小组的镇(场)有59个,占镇(场)总数的65%;89%的领导小组能负责制订全镇幼儿教育发展规划,搞好人口出生调查研究,合理布局各类幼教机构;有83%的镇教办有干部专(兼)职负责托幼具体工作;90%的镇(场)能扶持、鼓励村委会、有关部门和私人举办托幼园所,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幼教工作;98%的镇(场)能定期检查、督促指导村办园及其他类型的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并能及时总结和推广镇内办园(班)的经验,表彰幼教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有43.52%的村委会能负责筹措幼教经费,确保幼儿园日常经费和最基本的保育教育条件;91%的村能保证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管理落到实处,使村办园得以健康稳步发展。
 
    2.办园规范,质量提高。
 
    调查显示,在各级政府、村委会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过去村办园房舍破旧、通风采光差、教玩具短缺、设备设施简陋等现象有了较大的改观。据统计,1998年各级共投入村办园进行新、改、扩建的资金达4691万元。其中市里投资49万元,区、县级投资374万元,镇、村投资4268万元。
 
    在被调查的466所村办园中,园舍独立完整的占了91.84%;活动室通风采光好的占了92.7%;设有幼儿活动室和睡室的分别占了93%和73.17%;设有幼儿厕所的占了75.53%。生均各项面积普遍优于城市幼儿园,接近或超过国家最低标准。基本的设施设备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靠拢。(详见表1、表2)
 
表1 村办园的生均面积与国家规定最低面积定额比较
名称
村办园生均面积
国家规定最低面积定额㎡/生
占地面积
8.91
13
建筑面积
7.68
8.8
户外面积
5.77
2
绿化面积
1.99
2
 
表2 设施设备配置情况
项 目
间数及占被查园总数的百分比
有适合各年龄幼儿使用的桌、椅、床
431
92.48%
427
91.6%
373
80.04%
有开放式的玩具柜、图书柜
325
69.74%
297
63.72%
 
 
有符合卫生要求的水杯柜、毛巾架
440
94.42%
429
92.06%
 
 
有流水洗手设备
446
95.7%
 
 
 
 
有饮水设备
454
97.42%
 
 
 
 
有玩沙、玩水池
189
40.55%
144
30.9%
 
 
有 ’"- 直跑道
210
45.06%
 
 
 
 
每班有琴、录音机
173
37.12%
413
88.62%
 
 
有种植、饲养园地
243
52.14%
135
28.96%
 
 
有泳池或嬉水池
99
21.24%
 
 
 
 
 
    统计还显示,平均每园拥有大型户外活动器械5.7件;教玩具(含自制)平均每生有9.25件;适合各年龄幼儿阅读的图书平均每生2.5本;供教师使用的幼教刊物平均每园有4.9种。基本设施的添置,为幼儿的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村办园在抓基本建设的同时,注意提高管理水平。目前有56%的幼儿园实行了园长负责制,实行科学管理;74%的幼儿园能健全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有91%的幼儿园能执行对幼儿每年1次的体检制度,85%以上的幼儿园能保证幼儿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在财务管理方面,能够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占95%,经费每月结算的占了89.69%, 教工与幼儿膳费独立建帐的占了67.3%, 每月向职工和家长公布帐目的占了60.3%。 村办园的内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村办园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在镇、村的支持下,他们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在职培训,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去培养师资,并通过公开招聘吸纳一些学历高、有经验、素质好的园长、骨干教师,以充实和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目前村办园的园长、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8.83%,专业达标率为69.35%,其中本科、大专毕业的有95人,占总数的3.6%,填补了过去村办园没有大专、本科生的空白,给幼儿园注入新的活力。据统计有76.82%的幼儿园能定期开展教科研活动,3年来,共有42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的教学成果、文章、论文、活动设计在区、县级市以上获奖或在幼教刊物上发表。虽然比例不高,但说明了教科研在村办园中已经开展起来了。办园水平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经评估,目前村办园一类一级有9所,一类二级有9所,二类一级有10所。
 
    3.服务幼儿、服务家长。
 
    村办园服务宗旨明确,体现了一切为孩子、为生产、为家长服务。她们根据农村工作特点,想方设法为村民排忧解难,减轻负责,具体表现在:服务时间长,尤其在农忙季节。据统计延长服务时间的和开办星期六、日留园班的幼儿园分别占了61.8%和61.58%, 而且大多数为免费,不少幼儿园还义务为村民接送幼儿,带领幼儿看病等,真正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1.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目前我市还未能实现镇镇办园、村村办园,办有2~3年幼儿园教育的村只有540个,占自然村总数的42.65%,而村委会能做到规划本村幼儿教育工作的仅占27.48%,这说明了部分村委会对办幼儿教育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农村的经济各地有异,加上镇、村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力度不够,对村办园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明显不足。突出表现在:最基本的用房——活动室、保健室、音体室、厕所等的配置未能达到100%。配置电教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的幼儿园不超过总园数的30%。有的虽有配置,但不符合标准。据了解,有的活动室仅有10㎡,电教室6㎡,厨房4㎡,幼儿厕所0.5㎡,不能满足幼儿生活的基本需要。
 
    在人员配置方面,师生比例过大,有的高达1:11.78,距离国家部颁标准1:6—7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全日制幼儿园每班2个教师,1个保育员,但是现在村办园平均每班只有1.3个教师,0.5个保育员。在被调查的1666个班中,超过40人的班有216个,占了12.9%,大班幼儿为76人/班,比国家所规定的班额超出一倍多,因而教师工作量大,难以全面照顾幼儿,存在不安全隐患,更不利于教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保教质量的提高。
 
    2.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村办园的教职工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欠合理,存在大龄化或年轻化两个极端,有相当一部分园的园长、教师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和专业要求,已获教师职称的只占少部分。
 
    到目前为止,还有89%的园长和81%的教师未获园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中没人获高级职称,中、初级职称也只占40%。这些在一定程度妨碍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收费偏低,有碍发展。
 
    目前村办园经费短缺的主要原因是把幼儿园作为纯福利事业,收费普遍偏低,未能按类级收费,仅有9.6%的幼儿园能按类级收费,低于原收费标准的占了90.4%,平均低于原标准33元/月、人。经费不足,造成办园条件难以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低,教职工每月收入在500~700元之间的占了83%, 与当地民办教师待遇比较起来,与之持平的只占5.9%, 高于的占0.5% ,低于的占93.6%, 因而教师不安心工作,流动性大,影响保教质量,同时也给师资培训带来浪费。
 
    二、今后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要在社会上进一步宣传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认识它对提高人口素质,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广泛宣传,在农村地区形成关心幼儿、支持幼教事业的新风尚,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群众为兴建幼儿园出资出力。
 
    各级领导要把幼儿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村委会要认真履行职责,规划好本村幼儿教育,并落实筹措幼教经费,保证幼儿园具有基本的保育教育条件。进一步理顺关系,继续完善“三级办园”的管理体制,建立以镇中心园为示范龙头,2—3年的幼儿园教育为主体,学前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在努力办好镇中心园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园。办园确实有困难的村,可采取联村办园的方式,使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办园效益得以提高。
 
    更新观念,加快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要扩大幼儿园的自主权,真正落实园长目标责任制,同时建立相应的民主监督机制,促使园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推动幼儿园的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迈进。
 
    (二)实施评估,分步达标
 
    1990年我市已开始实行评估制度,1992年实施按类级收费,距今已有8年的时间。但村办园的评估尚未全部落实,还有63%的幼儿园未通过评估,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通过评估定级,过渡到按类级收费,可缓解幼儿园经费不足的困难。要坚持谁办园谁投资、谁受益谁交费的原则,在目前国家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适当加大个人承担教育投资的比重,改变目前福利性收费的现象,使幼儿园不断改善办园条件。
 
    (三)做好安全和卫生保健工作
 
    安全是幼儿园一切工作的根本。针对目前班额过大的现象,幼儿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严格控制。要按照国家的部颁标准,配备人员,强化安全意识,确保幼儿的健康成长。
 
    此外要切实加强卫生保健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幼儿受检率要达到100%,免除漏检的隐患,做好经常性的预防工作。
 
    尚未配置保健室的幼儿园要尽快予以解决,保证晨检制度的落实,要加强幼儿的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控制发病率。
 
    (四)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改善教师待遇
 
    村办幼儿园教师有热情、事业心强,我们应予以爱护和鼓励,加强师资培训的工作,组织教师加强对教育管理、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等理论的学习,学习现代化教育技术,以扩大教师的信息量。同时采取城乡挂钩、外出学习、利用镇中心园的示范阵地等方法提高村办园教师的教育水平。
 
    镇、村要通过政策扶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对成绩突出的幼儿教师予以奖励,调动其积极性,帮助她们落实职称评定,切实按照《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的规定,妥善解决农村幼师的待遇,实现与当地小学民办教师享有同等待遇,通过参加社会保险,保障教师的退休退养、医疗待遇等,从而稳定教师队伍。
 
    (五)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加强管理和指导,推动教科研的开展。要从教育观念、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农村地区的幼教改革尝试,提高教育水平。根据农村地区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以生动有趣的乡土材料、废旧物及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特色教育,同时要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农村幼儿的科技意识,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要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努力促进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