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在涂鸦中成长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02日
作者:奚秀莲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齐河幼儿园
 
    小班幼儿大都处于涂鸦中期和后期,是想象力最旺盛的时候,虽然他们的造型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会以独特的方式创造图像。因此,教师要把握小班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关键期,把美术活动的重点放在为幼儿创设大胆想象的空间上,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图示大胆表达个人的想象,从而在幼儿体验与美术表现的鸿沟之间架起桥梁。
 
    一、投其所好了解孩子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造的源泉。幼儿从“涂鸦”阶段过渡到“绘画”阶段,这中间“兴趣”是一条至关重要的纽带。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是教师在活动中的培养。在美术活动中,我主要通过音乐、语言、游戏等各种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愉快地接受教育,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我努力去观察、发现幼儿的兴趣,“在情感方面和小孩站在一条战线上”,“客观的根据他们的欲望而启发他们的活动”。创造本身是一个思维过程,有准备期、酝酿期和验证期。幼儿由于受思维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美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往往和用各种材料表现美术形象的过程相依相伴的。不追求结果,创造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的发挥是评价幼儿作品的主要依据。
 
    了解了他们的兴趣,同时根据其年龄特点,在学期中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对绘画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手掌印画”、“拓印图形”、“纸团压印”,以及“涂色”等活动。我把这些称之为玩色活动。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色彩的刺激,对色彩产生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从中获得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二、投其所好 形象选材
 
    对于小班的孩子,选材犹为重要,在玩色的基础上我选择了一些具体形象性较强的内容,以圆形为基础形状展开绘画活动,从与玩色结合的“吹泡泡”到“苹果、橘子”,从“我的小鸡”到“毛毛虫”,孩子们在圆的基础上层层展开练习,其中的泡泡、苹果、小鸡、毛毛虫、气球、小花……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加上形象的儿歌和语言,孩子喜欢画、乐于画、也有东西可画。
 
    三、适当选材组织形式多样化
 
    给幼儿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使他们愉快自如地投入活动。活动方式要灵活多变、富有情趣,使孩子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内容和形式上把激发幼儿情感放在首位,尊重每个幼儿的点滴创造,鼓励别出心裁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方式,引导幼儿乐意发现生活中不一般的情景。
 
    四、形象引导大胆涂鸦
 
    刚刚开始的绘画活动,我听到孩子们说得最多的是:“老师,我不会画!”究其原因:1、幼儿年龄小,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拿着笔不能挥洒自如地涂画。 2、孩子胆小,往往拿到了纸和笔不知从何画起。为了放松幼儿的心境,能够大胆画画,我采取了用大纸、大笔、小组画的方法(大纸用于给孩子广阔的绘画空间,大笔符合幼儿动作不精细的特点,小组便于相互交流学习),在不要求孩子画什么的基础上,只要求孩子拿起作画工具在纸上涂、画就是了,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
在绘画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孩子们的另一个不足:不会边观察边画,往往急于求成,画出的作品往往粗糙、散乱,有的孩子则表现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教师用形象性的引导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使孩子们在风趣、快乐的情况下绘画,效果更好。
 
    五、创设环境提供展示舞台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并参与到活动中去。在美术活动区,我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如各种纸、笔、油画棒、剪刀、颜料、纸板等,让幼儿接触美术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在玩玩、吹吹、涂涂、画画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
 
    幼儿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爱惜,不管自己的作品质量如何,他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关注。我经常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贴在墙上,挂在窗上,摆在玩具柜上。不管画得好否,剪得光滑与粗糙,哪怕是做得歪歪斜斜,只要自己的作品展出了,幼儿都非常高兴。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美术活动是艺术领域的重要部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活动的重要目标。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认真贯彻课改精神,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幼儿各方面能力。
 
    学会像艺术大师毕加索一样用卓而不凡的眼光去欣赏和接纳每一位孩子的信手涂鸦,我想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的必备之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孩子们在画画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随心所欲的将现实与想像的东西绘制出来,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
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