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焦虑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31日
作者:杨宁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一、问题的提出
 
    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时,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Cattell和Spielberger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概念。通常,状态焦虑用来描述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紧张、恐惧、忧虑和神经质,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亢进,一般为暂时性的。特质焦虑则用来描述一个人相对稳定的、作为人格特质且具有个别差异的焦虑倾向。根据叶克斯—唐德逊(Yerkes-Dodson)定律,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操作,而如果焦虑水平太高,则妨碍操作,长期过高的焦虑则会导致各种身心问题。
 
    在目前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人们比较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实际上,幼儿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比如说,幼儿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引起幼儿焦虑的原因除了家庭因素外,幼儿园的种种因素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而在这些因素中,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方式又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幼儿教师焦虑水平过高,他们对待幼儿的方式可能表现出很不耐烦、攻击性强(如讽刺、辱骂幼儿)、缺乏宽容等等,从而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幼儿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同时,由于幼儿教师基本属于单性群体,社会经济地位不高,工作负荷大,存在诸多容易诱发焦虑的因素。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幼儿教师焦虑的实证研究。因此,我们试图对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希望抛砖引玉,引发幼教界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在广州、珠海、顺德、东莞等地幼儿园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9~56岁之间,全部为女性。
 
    (二)本研究采用的测试工具有:
 
    1.个人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收集幼儿教师各方面的个人资料。
 
    2.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包括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两部分,共有40个题目,分4级记分。STAI属自评量表,由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Spielberger等人编制(1983),中文版经我国学者修订。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张明圆等,1998)。根据有关研究,女性被试S-AI大于47、T-AI大于43即为焦虑情况严重(郑晓华、舒良等,1993)。
 
    (三)程序: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随机选取幼儿园,将问卷发下去要求幼儿教师按问卷的指导语单独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完成问卷约需10分钟左右。
 
三、研究结果
 
    (一)总体情况
 
    统计表明,本研究调查的幼儿教师在状态焦虑量表上的平均得分为38.37±9.50,在特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为38.82±8.63。参照有关常模可知,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总的来说属于正常水平。但本研究还发现,有27.8%的幼儿教师在状态焦虑量表上得分偏高,15.7%在特质焦虑量表上得分偏高,同时在两个量表上得分偏高的有13%。这些数据表明,幼儿教师中至少有近15%的人焦虑水平比较高。一般认为,状态焦虑和近一段时间的工作情景有关,而特质焦虑和个体的人格有关。所以上述数据还表明,幼儿教师因工作压力引起的焦虑还是比较大的。
 
    (二)年龄、工龄与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
 
    表1和 表2分别列出了不同年龄和不同工龄的幼儿教师在STAI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的得分。结果表明,年龄在19~23岁之间、工龄在1~2年之间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略高一些,包括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其他年龄段和工龄段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则相对较低。
 
表1 不同年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年龄
人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19~23
40
40.37±10.70
41.79±8.91
24~29
54
36.50±8.76
37.37±8.92
30岁以上
26
39.36±8.49
37.12±7.87
 
表2 不同工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工龄
人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1~2
34
41.71±10.50
41.47±8.77
3~9
61
35.91±8.51
37.51±8.61
10年以上
24
39.85±8.80
38.23±7.89
 
    (二)学历、职称与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
 
    不同职称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见表3。表3的数据表明,未评职称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相对较高一些。但表4的结果表明,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比较接近,这表明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和她们的学历没有多大关系。表3和表4的结果看上去很矛盾,但可以解释为,幼儿教师的焦虑可能更多地来自和职称相关联的因素,如地位、待遇和前途等,较少来自于工作上的挑战。
 
表3 不同职称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职称
人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未评
27
41.37±11.68
40.88±10.24
三级和二级
27
37.15±8.83
39.97±9.19
一级和高级
57
37.16±8.03
37.05±7.04
 
表4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
学历
人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高中
68
38.38±10.56
39.49±8.68
大学专科
38
38.27±8.68
38.66±9.00
大学本科
12
40.58±5.11
37.17±8.61
 
    (四)所在地区、园所类型与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
 
    表5的数据表明,在乡镇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在城市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表6的数据表明,一些在社会力量办学或其他各种非公立幼儿园里工作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较高。综合起来,这些结果可能表明,幼儿园各方面的办园条件可能是影响幼儿教师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
 
表5 不同地区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
地区
人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城市
96
37.24±9.07
38.23±8.38
乡镇
24
42.78±10.04
41.32±9.41
 
表6 不同园所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得分
园所性质
人数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公立
78
38.23±9.65
38.2±8.91
私立
24
36.92±8.37
38.77±10.20
社会力量办学等
14
41.64±10.42
42.07±9.83
 
四、讨论
 
    (一)本研究的数据表明,有近15%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偏高。前面已经提出,如果幼儿教师焦虑水平过高,她们对幼儿可能很不耐烦、攻击性强 (如讽刺、辱骂幼儿)、缺乏宽容等等,从而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访谈研究表明,这种情况在许多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因此,针对焦虑水平偏高的幼儿教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些因素的权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做的工作。
 
    (二)本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在19~23岁之间、工龄在1~2年之间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略高一些,包括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如此,其他年龄段和工龄段的焦虑水平则相对较低。我们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该年龄的幼儿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还处于适应阶段,缺乏经验又急于做好工作,心理压力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一个高——低——高的拐点现象,即19~23岁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水平略高(40.37±10.70$),23~30岁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36.50±8.76),30岁以上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水平略高(39.36±8.49)。根据对后一年龄段的幼儿教师的访谈表明,她们的焦虑与年轻教师有所不同,她们所担心的是自己的知识更新速度慢,赶不上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有些教师甚至担心被淘汰。23~30岁的幼儿教师的状态焦虑水平较低,则是因为该年龄的幼儿教师一方面知识和学历水平普遍较高,另一方面又具备了相当经验的缘故。
 
    (三)职称未评的幼儿教师其焦虑水平相对较高一些。这一结论与上面的研究是一致的——一般来讲,职称未评的幼儿教师大多为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而从表4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比较接近,这表明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和他们的学历没有太大关系。但根据对教师的个别访谈,真实情况是,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有不同的焦虑:学历低的幼儿教师害怕被淘汰,学历高的幼儿教师则主要因为工作负荷较大导致心理压力大和紧张。
 
    (四)在乡镇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高于在城市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这与我们以前的调查结论(杨宁,1999)是一致的。乡镇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工资待遇差,基本福利(如医疗、社会保险)难以得到保障等与此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应当注意到,引起乡镇幼儿园幼儿教师焦虑的因素与引起城市幼儿园教师焦虑的因素是不同的,后者的焦虑更大程度上是由与工作本身有关的因素引起的。
 
    (五)一些在社会力量办学或其他各种非公立幼儿园里工作的幼儿教师的焦虑水平较高。我们将社会力量办园界定为非国家财政拨款办园,其中有相当部分处于改制之中或刚刚改制完毕。在这些幼儿园工作的幼儿教师焦虑水平较高,我们不妨称之为“改制性”焦虑或“生存”焦虑,即由于改制后的不确定性导致自身利益、发展前途不太明朗而产生的焦虑。
 
    (六)对引起幼儿教师焦虑的原因,我们作了个别访谈,发现主要原因有:
 
    1.担心幼儿在园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对此感到焦虑,因此她们也尽量避免让幼儿参加一些有一定风险的活动,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不高。有的教师干脆说,为了避免幼儿在园时发生意外事故,我们也只好“养小猪”。意思是尽量让幼儿安静地呆着,这样可以不出事,幼儿园园方、教师、家长皆大欢喜。但长此下去,幼儿恐怕真的快成“小猪”了。
 
    2.应付上级频繁的检查、布置环境、制作教具学具以及为节庆活动排练节目等。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是引发幼儿教师焦虑的另一个原因。事务性工作多、琐碎事情多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特点。但应该看到,目前幼儿教育中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无用功太多。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对幼儿园少干预,少搞评比,多做实事。幼儿园本身也要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务性工作,提高教师的生活质量,解放教师的生产力。
 
    3.幼儿园改制。上面已提到,幼儿园改制在一些地方已经全面铺开,但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到位,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定位和身份都不明确,这引起她们极大的担忧和焦虑。这一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教育管理乃至政府部门的重视。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政府应当做好监督和协调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卸包袱。
 
    4.教学与科研任务。许多教师表示,教育管理部门和幼儿园把写论文作为考核教师的指标甚至是评职称的条件,这使她们感到焦虑。这一问题我在有关文章(《为什么劣币驱逐良币》载《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7、8合刊)中作过分析,在此不赘述。
 
    5.幼儿教师的合理化建议或正确意见得不到尊重和采纳。许多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感到她们只是打工者,对幼儿园的运行和发展根本没有发言权。当然,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对这些因素的权重的赋值是不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当询问引起焦虑的原因时,几乎所有教师都提到“担心幼儿意外事故”和“上级频繁的检查、布置环境、制作教具学具以及为节庆活动排练节目”。
 
五、结论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研究是一个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的问题,对幼儿教师焦虑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正是基于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她们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巨大影响,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