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怎一个“教”字了得!——给孩子们自由的画笔,创造趣味的世界!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30日
作者:徐夏辉     来源:上海浦东新区齐河幼儿园
 
    引子:“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让人深思的教育名言。
 
    涂涂画画是年幼儿童都喜欢和必经的过程,他们喜欢随意寻找一些可以图画的工具和材料,在墙上、地上随意涂鸦,然后渐渐变成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画面。而在这过程中,孩子的每一个想象都是灵感,发自生活本身的一种自然展示,在我们大人眼里虽然看似不可思议、缺乏逻辑,但这就是孩子的想法,我们应该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一起分享他们的作品、成果,所以我以为对待幼儿美术的教育应该是先玩后教,先试后导!
 
    孩子的一切教育都是在游戏玩耍当中进行的,美术教育也不例外。“美术”包括很多,广义的来讲是包括一切艺术性的形式,狭义的讲是在纸上图画,而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上往往是局限在狭义的层面上。其实,何不给孩子一个宽阔的平台,让孩子自由发挥、创造呢?而怎么来提供平台,这是需要我们思考与实践的。
 
    正因儿童的绘画行为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一种天性和本能,所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画笔,让孩子借助绘画这一“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想、所感,给孩子提供足够多的工具和材料,给孩子提供足够广的创造空间,给孩子提供足够大的自主权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就会有创造性的发挥。在开展趣味美术活动以来,我们幼儿园从创造布置宽松的环境开始做起,比如开设“材料仓库”,发动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材料,建立丰富的材料来源。在有材料仓库的前提下,我们还经常开展趣味美术活动,以各种形式吸引孩子,让孩子自主选择、发挥想象力、涂涂抹抹、玩颜料。
 
    绘画对年幼儿童来说是不教自为的一种自然发现,是其兴趣的自然展示,兴趣是儿童绘画的内在动力。所以给孩子提供的材料、环境首先要能让孩子引起兴趣。同时,儿童把绘画当作他们游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形式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小班年龄特征的孩子为例,适合他们的绘画形式以玩色为主,包括拓画、拓印、扔色、吹画、油水分离等,另外有撕贴、借形拓印等。但由于小班年龄的孩子有意注意还不是很完整,所以需要设置有趣的情境来稳定孩子们的有意注意,吸引孩子。比如,在迎新年的趣味美术亲子活动中,我们就设置了这样一系列美术活动,提供各种工具、形式,让孩子自主玩耍。为了让孩子体会油水分离的趣味所在,我们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新年要到了,爸爸妈妈把礼物藏在了白色的袜子里(剪成袜子形状的铅画纸,大人用白色油画棒将礼物画出来),然后让孩子玩色,用排笔蘸上颜料在“空空如也”的纸上刷出爸爸妈妈送给自己的礼物。通过这样一个途径,让孩子初步感受油水分离的现象。有了初次体验后,孩子们有了这样的经验,就会很有兴趣地选择油画棒涂鸦,然后用颜料刷背景。
 
    其实,美术活动只是审美的形式之一,真正的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幼儿美术教育从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在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例如从一个小小的头花上让孩子们展开讨论;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例如从互相欣赏同伴们的服装展开讨论。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处处存在着审美,事事都可以变为艺术活动!
 
    无论是孩子漫无目的的随手涂鸦,还是在大人眼里被视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孩子们每天都在饶有趣味地进行创作,美术活动中本身洋溢着儿童天真、活泼的情感,是儿童旺盛生命力的流露。毫无疑问,美术对儿童是有价值的,与玩耍一样,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成长和自娱的重要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