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交往语言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29日
作者:缪伟军     来源:盛菊影幼儿园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有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儿童在交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能力,幼儿只有在交往活动中才能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促进语言的发展,而游戏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陈鹤琴先生指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们从游戏中认识环境、强壮身体、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是儿童的良师益友。”游戏对幼儿来说是最喜欢的活动,也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没有精神负担,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根据别人的意图做出语言的反应,尽情地在娱乐中用语言交往,并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由于小班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在学习语言时喜爱具体、形象的教育,喜爱重复与模仿,喜爱在游戏中、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习。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相互动过程中对交往语言的学习随处可见,交往语言在幼儿主动参与过程中构建,同时幼儿对交往语言的结构会不断调整和重组。语义、语法和主体认知水平之间会经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而这就构成了幼儿学习交往语言的内部动力,而游戏给幼儿提供了听话、说话练习的实践机会,使幼儿敏感而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从而使其语言表达更加符合社会交往的需要。
 
    以下是我在“请到我家来做客”的活动中,让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交往语言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条件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有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杂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因此,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是调动幼儿表达、交流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幼儿愿说了,老师则成为他们的热心听众,在倾听中了解幼儿,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并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以次学到更多的交往语言。
 
    二、 精心组织语言教学游戏,教给幼儿一定的交往语言,为幼儿的交往打下基础
 
    采用游戏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幼儿介绍有关交往的知识,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交往,使幼儿建立交往的知识和情感,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习得交往的策略,理解有关概念,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同时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得到发展。如:在语言教学游戏“请到我家做客”中,幼儿先通过看表演的形式知道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人,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谢谢、我和你一起玩玩具好吗?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紧接着让他们扮演角色进行游戏,此时幼儿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说”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运用语言进行积极、主动的交往。
 
    三、设合理的游戏情景,通过角色游戏加深体验是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流的有效手段
 
    对于刚入圆的小班幼儿来说,“家”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场所和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幼儿觉得安全的地方,因此创设了温馨而舒适的“家”,一个“到娃娃家做客”的新游戏场景,让幼儿模仿“家”中的角色在活动中与人交往,教师开始则以客人的身份引导幼儿游戏。如:先轻轻的敲门问:“家里有人吗?我是xx”,再向“主人”问好,而“主人”则热情地招呼“客人”,说:“请进、请坐、请喝水”等,。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幼儿学习交往、发展语言。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教师适时添加游戏材料,设置游戏障碍,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加丰富,不断扩大交往范围。
 
    四、提供真实的情景,开展社区实践活动,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对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为扩大幼儿交往范围,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和物质资源,使幼儿能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与父母、教师、同伴以外的人交往,把在幼儿园所学到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以运用和强化。如:一次去陶京婕小朋友家做客。做客前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如何做一名有礼貌的小客人”,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出已有的经验。来到陶京婕家,幼儿不停地叫到“爷爷好、奶奶好、叔叔好、陶京婕一副小主人模样,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并大声说到:“请进吧”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沙发、椅子不够坐,有的小朋友便用胶垫垫着坐在地上,而此时也没有出现争抢座位的情况;在主人请小朋友吃东西的过程中,多数幼儿都能主动的说“谢谢”,但仍有少部分幼儿不出声,个别幼儿主动询问陶京婕的爷爷“爷爷,请问垃圾桶在哪里?”玩玩具时,便听到“我和你一起玩吧”、“你借我玩一下好吗?”回到幼儿园后,教师立即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引导幼儿回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情,让幼儿辨别是非对错,进一步巩固幼儿做客时应有的礼仪、行为规范。
 
    通过多次实践活动,幼儿从家庭、幼儿园有限的人际交往活动转向更广泛的与外界事物和人的社会性接触之中,在真实而丰富的情景里,幼儿交往的情绪饱满,交往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在与他人交往时不断重复、巩固、强化、扩展自己的交往语言,从而使幼儿的交往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