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26日
作者:张玉堂周倩倩     来源:兰州师专教育系甘肃省军区幼儿园
 
    摘要:在中国,没有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中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仍很落后。文章在对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对策性思考。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对策
 
  在新世纪里,当谈及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我们都不得不关注广大山区、偏远农村的幼教发展。因为,在我国十三亿人口中,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据估计,2000年我国广大偏远山区、农村有50%~70%的幼儿得不到教育,即使到了2010年,估计还有40% ~60%的农村幼儿不能上幼儿园。这一事实说明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这就要求全社会都应重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1.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
 
    1. 1家庭教育薄弱,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家庭教育薄弱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在农村,大部分父母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当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本身还存在着一些客观上的困难,如家庭经济条件差,阻抑了人们供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幼儿园(班)进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农村家长对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愿望不够迫切。根据江西省教委示范幼儿园评估小组到安远、寻乌、宜丰、丰城等县(市)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所获数据显示:安远农村幼儿入园(班)率只有19.31%,寻乌县农村幼儿入园(班)率只有18. 0%,丰城市农村幼儿入园(班)率为46. 4%,宜丰澄塘镇农村幼儿入园(班)率为45. 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入园(班)率都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家长中存在着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有偏差。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
 
    1. 2幼儿教育在小学进行,“小学化”倾向严重
 
    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缺乏专门的幼儿园,农村幼儿班基本上都附设在小学里。没有专门的教养员、保育员,作息制度基本上按照小学的做法。在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念,幼儿读;教师做,幼儿看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一周上课时数多在18节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4节,每节课长达45分钟,而且教学内容偏重于读与算,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这一做法,在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 3管理水平低,办学条件差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基层领导不重视幼儿教育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没有将幼儿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没有明确目标,忽视幼教事业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同时很少安排专门的幼教经费。近年来,甘肃省欠发达地区县、乡教委未在县、乡范围内开展过园(班)达标活动的占85. 71%,同时,因资金紧缺等原因,办园(班)的基础设施十分简陋, 42. 86%的幼儿园(班)没有课桌椅,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奇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展开。缺少最起码的卫生盥洗设施,没有幼儿厕所,洗手水龙头等,更有一些班的房舍、门窗陈旧破烂,严重危及幼儿及教师的人身安全。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 4教师专业素质差,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低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从事幼教的教师文化程度没有现成的数据可查,但幼儿教师一般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小学教师转岗为主,大多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据江西省教委师范幼儿园评估小组通过调查的4个县(市)16所村(镇)学前班和幼儿园发现:教师学历大专文化程度占2. 3%,中师文化程度占46. 8%,幼师文化程度占14. 0%,职高幼师文化程度的占9%,高中文化程度占11. 6%,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 7%,其它占11. 6%,真正幼师毕业的只占14. 0%,即使包括职高幼师毕业的教员,也只占23%。因此,由于缺乏从事幼教事业的专职教师,严重制约着幼教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这些被聘教师工资低,每月只有200~400元,而且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使他们很难摆脱后顾之忧,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幼师毕业的学生宁愿去小学任教,而不愿从事农村的幼教工作。
 
    2.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2. 1建立家长学校
 
    在我国人口中,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科学的教养方法和超前的教育意识,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政府、学校、社会有必要对农村幼儿家长给予培训和指导,开设家长学校,专门优先解决0~6岁幼儿家长所面临的问题。家长学校可以设在幼儿园,由专门培训过的、拥有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内容和方法可针对当地实际和家长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进行。通过在家长学校中的学习,力求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班)的教学内容、方法、目的,以便更好地与幼儿园(班)教师合作,支持幼教工作,共同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2. 2加强幼儿园管理,增加经费投入
 
    首先,农村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建立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师生比例合理的幼儿教育体系,以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应提高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质量。其次,应增加经费投入,以改善幼儿教育条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逐步增长,依法规范和保证财政性农村幼儿园经费的增长,认真落实《教育法》:“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支出,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在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的规定,在县、乡财政预算中,要对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单独列项,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同时,依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幼儿园和学前班的收费标准。
 
    2. 3加强农村幼教师资培训
 
    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一支稳定而合格的热爱幼教事业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幼教质量,发展农村幼教事业的前提。幼儿教育的对象为3~6岁的幼儿,根据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孩子。伟大的俄罗斯文豪高尔基说过:“教育儿童的事业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和幼儿间良好关系建立的重要保证。良好关系的建立,可以使幼儿乐于受教育。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用幼儿的话就是:“小朋友哭了马上给他擦眼泪的”,“经常给小朋友系鞋带的”,“不厉害的”,“不发脾气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来的”……一句话,爱孩子的老师受小朋友的喜欢和喜爱。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不断提高专业素质。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吹拉弹唱跳画的技能,而且必须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幼儿教育规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计划性和工作效率。通过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农村实际,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除了师范院校的培养、学习进修外,最有效的途径是建设乡中心幼儿园,使其成为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基地,成为乡村教师在幼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的咨询点,也可以成为他们互相学习、观摩、交流经验的基地。这样,有了专职教师,有了独立于小学的教学环境,幼儿教育目前的教学“小学化”现象自然也就会得到控制。
 
    有一位名人说过,在我们社会的每个家庭里,都成长着未来的公民,未来的建设者,未来的战士。如果教育不好子女,由此所得的苦痛,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而且是许多人的,是整个国家的。幼儿教育是大家的,让我们行动起来,通过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合作,齐抓共管,上下一心,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事业一定会蓬勃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