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构建农村幼儿教育宣传体系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26日
作者:黄辉     来源: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十五”期间,幼儿教育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面对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状况,如何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注重先进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农村的传播和推广,全面提高农村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的素质和能力,无疑是重要的举措之一。
 
    如何结合农村的实际,充分并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来构建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体系,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强化基层政府的教育管理和指导职能.(1)乡镇幼教负责人员可以通过建立幼教咨询、辅导站,办简易报刊等形式,利用农民赶集的时机,适当做一些宣传教育工作;也可以协调、辅助乡镇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一些有关幼儿教育的节目,直接将幼儿教育的有关政策、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传输到农村的各个家庭。(2)村妇女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应发挥信息传递的核心作用。一方面,她们应将来自上一级(幼教干部、专职人员)的教育信息通过墙报、广播宣传等方式传达到农村的各家个户;另一方面,她们应将自己深入农户了解到的有关农村幼儿教育的实情、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职能部门,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另外,受经济发展、学校布局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地区的农村,3~5岁的许多儿童还没有条件上幼儿园。这就需要村妇女干部将自己掌握的幼儿知识和理论,细化为村民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向他们宣传;或深入村民家庭做更为细致的工作,为他们提供一些具体有效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3)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幼儿园或专任教师可针对本园幼儿的具体情况,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给家长一些教育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幼教知识;同时,利用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社区内非入园儿童及其家长的教育和指导,促进社区内所有家长和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的提高;对于一些教育中存在的特殊或突出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机构汇报,以形成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并在参与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开展学校“扶幼工程”,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我国的许多高校和中等学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几乎每年都有实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份资源,不仅能加强农村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而且对学生、学校也有重要的价值:(1)对于乡镇、幼儿园、农村及其各个家庭,通过学生的宣传,可以免费接受有关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行之有效的教育实践指导。这不仅能促进幼儿教育知识在农村的普及,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而且还可以在农村形成重视幼儿教育的风尚。(2)就学生而言,通过深入农村、了解农村的实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激发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情感;同时,对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反馈给学校。(3)对学校来说,一方面可以利用指导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校的教师在乡镇和农村开展教育知识的讲座,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反馈给学校的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形成一系列对农村幼儿教育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科研课题,为解决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出谋划策,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