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保障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23日
作者:杜希福     来源:山东教育
 
    当前,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集体经济比较发达、乡级政府和村级政权坚强有力、重视教育特别是重视学前教育的地方,涌现了相当一批优秀的幼儿园所,如龙口南山集团幼儿园、淄博淄川区东坪镇的幼儿园等。但也有一些地方,或者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或者由于乡镇和村级政权软弱,或者由于思想不重视,幼儿园的条件差、经费短缺、幼儿教师待遇低且得不到兑现,不少有前途的教师离开了学前教育岗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农村的学前教育就有可能规模萎缩、质量下降,学龄前儿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甚至受不到教育,对我省下一代人的素质产生不良影响。
 
    改革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应该采取的措施很多,当前,我们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意义,增强发展学前教育的紧迫感。
 
    人们早就发现,儿童从出生到8岁,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研究表明,若把人17岁所达到的智力水平定为100,那么4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已达50,8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已达80,剩下的20是从9岁到17岁的时间里获得的。人们还发现,儿童时期是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一个孩子在儿童时代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养成的同情、善良、正直等良好品质,将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正是因为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幼儿的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提出,“所有美国儿童都要有良好的学前准备”,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方向》规定,“幼儿教育要为培养生存能力打基础”。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学前教育”;《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务院转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分别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幼儿阶段抓起”,“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从提高民族素质和当地劳动后备力量的素质出发,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使所有儿童都能受到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是明确农村学前教育的办园体制,重申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园所建设方面的责任。
 
    有的人认为,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应该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完全交给社会来办。这种观点,忽视了农村与城市的区别,忽视了学前教育与其它教育(如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区别。在农村,村与村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而幼儿又不可能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入园,一个区域内不举办幼儿教育的机构,这个区域的幼儿就可能没有幼儿园可上。所以,农村的学前教育形不成市场,照搬城市的办法解决农村问题,就会脱离农村的实际。
 
    考虑到县乡政府和村级政权在统筹社会事务方面的职责和作用,考虑到农村幼儿入园的实际需要,农村幼儿园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政府的统筹下,以政府办园为示范,村级办园(包括几个村联合办园)为主体,个人依法办园为补充”。所谓政府办园为示范是指:县级政府应该举办实验幼儿园,乡镇政府应该举办中心幼儿园,这两类幼儿园在建设标准、师资配备、教育教学等方面,要成为其它幼儿园的示范;所谓村级办园为主体是指:农村中的大村一般应独立办园(与其它村相距很远的村也要独办),相距较近的村可以联合办园,这些村办的幼儿园对普及农村的学前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个人依法办园为补充是指:按照国家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关规定,应当允许和鼓励公民个人依法举办幼儿园,作为农村学前教育的补充;所谓在政府的统筹下是指:政府要负责幼儿园的布局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本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满足学前儿童入园的需要,对联办的幼儿园,乡镇政府要出面协调,确定各村在幼儿园建设和维护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为了统筹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办园,有些乡镇大幅度调整幼儿园布局,一个乡镇只办三所或四所幼儿园,这种做法,代表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统筹的作用就更加突出。
 
    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保证幼儿园的正常活动和持续发展。
 
    经费是教育事业的血液,也是幼儿园开展正常教育活动和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相应的经费作保障,幼儿园建设的再好,不可能有活力,不可能充分发挥作用,更不可能持续发展,即使一时维持,也不可能有好的保教质量。我们必须把建立稳定的经费筹措机制,畅通幼儿园经费的来源渠道,作为保障学前教育发展最基础的工作来做。
 
    考虑到学前教育的性质,幼儿园的经费应该有较多的渠道。一要政府扶持。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应该根据省政府21号令的要求,把学前教育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补助和扶持学前教育事业。二要争取从农村教育费附加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学前教育。农村教育费附加是国家开通的筹措农村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它在帮助地方政府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承担农村教育普及任务的民办教师已经基本转为公办教师,这使得划拨一定比例的教育费附加用于学前教育成为可能。三要逐步提高幼儿入园收费标准,增加家庭缴费在教育成本中的比例;四是从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特征出发,争取办园单位(特别是村)从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对所办幼儿园的补助。这样,就在“谁办园谁拿钱,谁受益谁负担”的前提下,构成了“在政府的统筹下,以政府拨款(包括政府财政拨款和农村教育费附加两部分)和家长缴费为主体,以办园单位的扶持为补充”的经费投入体制。
 
    四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教师管理体制,建设一支水平较高具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要及早建立教师资格审定制度,按照需要和条件、面向社会发放幼儿教师的资格证书,把不合格的人员挡在进入幼儿教师队伍之前;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数应适当多于需要的人数,具备教师资格不一定有教师岗位,一个岗位可能有几个具备资格的人竞争,督促在职教师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建立教师聘任制度,变教师的幼儿园所有为社会所有,使园长有可能行使聘任教师和解聘教师的权利,使教师有可能行使选择园所的权利,促进教师的流动。
 
    要切实解决幼儿教师的待遇问题。幼儿教师是幼儿走入社会的领路人,是孩子观察社会的第一窗口。幼儿教师的态度,将给孩子的心灵打下深深的烙印。社会把如此重要的岗位交给幼儿教师,我们怎么能不尊敬幼儿教师,怎么能不善待这些社会派出的迎接未来的使者。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就是尊敬幼儿教师最根本的表现。幼儿教师的待遇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主要解决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生活需求;一部分是社会保险,以便幼儿教师因年龄或其他原因离开教师岗位后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支持,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般说来,幼儿教师是当地知识青年中的优秀者,因此他们的工资不能太低,太低不足以吸引优秀青年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参考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标准,幼儿教师的工资应高于当地劳动者收入的平均水平。
 
    客观地说,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像园所的常规管理问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问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但加强政府统筹,完善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环境,着眼长远发展,却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特别是负责学前教育的管理工作者,务必当好政府的参谋,首要任务首先解决,为学前教育的持续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