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课程 > 幼小衔接

在“幼小衔接”的教学实践中探索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27日
作者:刘艳徐勇     来源:海安县胡集镇青萍幼儿园、第二中心小学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必须从以自由游戏为主的生活形式转入以任务、规则为要求的生活形式,这种生活形式的巨大差异可谓人生的第一次跨越。为了能让学生领先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各幼儿园、各小学均在“幼小衔接”上动足了脑筋,做足了文章。如广州市东山区某幼儿园与北京大学幼教中心合办、以训练学生思维为旗号的“奥数启蒙园”,火爆招生;借鉴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幼教理论而大开特开的“蒙氏教学班”,在全国的迅速蔓延;各类消化美国幼小衔接理论而创设的小学预科UPK(Uni-versa 1 preKindergarten program)……便是幼小衔接备受瞩目的众多鲜活例证。应该说,如何帮助幼儿走好这一人生跨越,确实是幼小衔接中必须给予充分关注的研究课题。现将我们的实践探索呈现给诸位,敬请批评指正
 
    一、幼儿保教“推一把”
 
    我们在幼儿园的大班保教活动中,注意有意识地“推一把”,促进幼儿各方面向小学要求靠近。
 
    1.引导幼儿思想准备。我们通过引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走进小学课堂,融入小学生活动等方式,调动幼儿的入(小)学兴趣,引导他们产生入学向往。
 
    2.指导幼儿生活准备。幼儿园的活动多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而进入小学后因为教育目标、课程内容、组织实施等,均要求小学生要有相应的生活活动规范。如守时要求(起床、上学、如厕、作业等)、自制要求(相对独立地整理文具、记录作业活动、坚持活动的恒心)等。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大班的下半学期保教活动中即注意对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坚持性”、“做事的时间感”、“自主性”等方面进行鼓励、引导,提高要求.为缩短他们进入小学后对“规律学习生活”的不适期减小坡度。
 
    3.树立幼儿各类意识。进入小学后学生的生活相对就充满了“成人社会”的意识要求:如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自制意识等。为此,我们在幼儿保教活动中即有意识地进行熏陶,帮助幼儿形成以上种种意识。
 
    4.促进幼儿能力提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我们在幼儿园后期保教中更关注的是幼儿“自我认识的能力,是口语表述的能力,是简单自理的能力,是动手操作的能力,是手眼协调的能力,是初步的分类比较能力,是乐于参加活动的兴趣,是合群交往的能力”,而非“能数多少数,会写多少拼音,会背多少诗,甚至会说多少英语单词”等绝对量化的能力。(凡此种种因“压”或“拔”而产生的能力,往往是伴随入学恐惧而降生的)
 
    5养成幼儿良好习惯。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上小学的准备,其实应该是人生的准备。我们在幼儿园阶段更多关注的是洗手、如厕、整理玩具、守时、条理、秩序等基本习惯。
 
    6.培养幼儿品质。孩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兴趣、自信、情感意志等),也如同习惯一样,能让其受益终身,而这些都要从小进行有意识的培养、熏陶。
 
    二、小学教育“接一程”
 
    在以往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幼小衔接常常是单边的一头热,小学教育多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式的惟我独尊。不过,这一现象随着各界要求的提出、自我认识的改变,特别是新课改的推进,如今的小学教育活动方式也有了较大的调整。我们立足于尊重作为独立人的学生的角度,在新生入学之初注意俯下身、伸出手去接。
 
    1.学习方式游戏化。虽然说儿童从进入小学报到的那天起就已经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但他们的生理、心理并不会突然间产生突变。他们的活动方式、生存状态,乃至于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情感都还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幼儿园时的状态。也就是说:还需要给他们一些渐变的时间和空间。为了较为有效地实现幼小的“无缝对接”,我校的教学活动从形式到手段等多方面努力与幼儿园“游戏化”的常规做法连接、靠拢、接近,以有效消除新生入学恐惧,降低他们的不适坡度。
 
    2.教学内容趣味化。新课标指导下各地版本的几套新教材均已注意了小学教材的形象性与趣味性,特别是对低年级教材无论是从书的编排还是色彩,甚至包装都作了精心的安排。作为我们一线的实践者,需要的只是合理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大胆、自主灵活地开发教材,较好地挖掘出其中的趣味因素,从教学语言、课堂组织、容量密度、手段方式等多方面进行趣化处理,(比如较多地应用多媒体课件、更多地引导孩子操作、广泛进行多形式的比赛……)就一定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特殊时段的过渡。
 
    三、双方配合“走一段”
 
    既然是幼儿园保教与小学学习教育的衔接,就一定需要双向性的协调与合作。两校的合作包括:新时期各自领域教育理论研究最新成果的资料交换,以及心得交流、相互开放相关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安排教师临时互换、学生间的共同活动、幼儿及家长到小学参观了解等。同时,我们还协作办好“小学预科”培训,这种培训不是小学里的暑期幼儿班,也不是幼儿园里的暑期小学班,而是二者在UPK理论指导下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