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儿童“人来疯”行为浅析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08日
作者:山东省沾化县教育局刚宪景     来源:本站原创
 
 
    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抱怨,这孩子真没办法,家里越来了人越“疯”。的确,有些孩子平时在家规规矩矩,比较听大人的话,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就像换了个人,变得爱说话、爱撒娇,大人说话也不听,一味地表现自己,有的甚至显得有些“疯狂”,极没礼貌,很多时候,令家长下不了台,甚为尴尬。有这种行为的孩子,通常称为“人来疯”。下面分别从儿童的年龄特点、性格特征、气质类型等方面对“人来疯”孩子的行为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家庭教养类型与孩子“人来疯”行为的关系及对“人来疯”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一、“人来疯”儿童的行为分析
 
    1.儿童年龄特点与“人来疯”
 
    具有“人来疯”行为的孩子多为10岁前儿童,尤以3~7岁幼儿居多。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该年龄段的孩子,大脑皮层神经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尚未达到平衡,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所以,他们的意志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差。在这一时期,那些活泼好动、表现力强的孩子,往往来了客人就会极力表现自己,夸张自己的言行,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获取成人的称赞。又因为他们的判断能力差,从成人对他们的态度和评判中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正确与否,即使父母对他们行为的直接干预,他们仅有的意志力也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往往会对成人的干预置之不理,照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像父母的干预、制止跟他毫无关系似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10岁后,便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这时期的孩子,一般“人来疯”行为会自行消失。
 
    2.儿童气属类型与“人来疯”
 
    气质是一种具有天赋性质的个性心理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具有不同气质特征的人,往往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气质是幼儿期个性反应的基本形式。基于这一理论,笔者通过调查,对有“人来疯”行为的孩子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具有“人来疯”行为的孩子多为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的儿童。这些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其反应的敏捷性和情绪的兴奋性都很强,表现为热情、活泼、好动、爱热闹、易兴奋、情感易外露、抑制能力差等,且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有的成为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行为的外在表现性决定他们爱表现、爱“出风头”,易形成“人来疯”行为。
 
    3.儿童性格特征与“人来疯”
 
    根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性格可以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性格理论可以得知:婴幼儿期是性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性格大致已经定型,并一直维持人的一生。基于以上理论,笔者通过调查及跟踪观察,发现具有“人来疯”行为的孩子多为外向型性格。他们开朗、活泼、好动、易兴奋、善交流,在游戏活动中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表现欲望强烈,易导致“人来疯”行为。
 
    从以上可以看出,“人来疯”孩子的行为与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及其年龄特点有直接关系。但并不是说所有具有这种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的孩子都有“人来疯”行为,也不是说所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有“人来疯”行为。同样,其他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的孩子也不排除有“人来疯”行为。通过有关调查表明:6~7岁儿童有“人来疯”行为的仅占6.63%。当然,有些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善于与成人交往,有“缠人”的习惯,来客人后,行为表现虽有点“疯狂”,但与平时表现反差不大,这类孩子不能称之为“人来疯”。那么,“人来疯”孩子的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与家庭教养类型有没有直接的关系呢?
 
    二、家庭教养型与儿童“人来疯”行为的形成
 
    根据有关调查表明:家庭教养类型与幼儿“人来疯”行为有直接的关系。其中,以教养类型为溺爱+放任+粗暴型的家庭中,幼儿有“人来疯”行为的比例最高,达10.15%,教养类型为粗暴型的家庭中,幼儿有“人来疯”行为的比例为7.50%,而教养类型为溺爱型的家庭中幼儿有“人来疯”行为的比例最低,为5.31%(见下表)。那么,在不同教养类型的家庭中,  “人来疯”孩子的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呢?
不同教养类型家庭幼儿“人来疯”情况
 
溺爱型
放任型
粗暴型
民主型
溺爱+放任+粗暴
综合型
n
%
n
%
n
%
n
%
n
%
n
%
人来疯
11
5.31
25
6.30
12
7.50
104
6.78
27
10.15
54
5.68
合计
207
100
397
100
160
100
1535
100
266
100
950
100
    “n”为“人来疯”孩子数与该类型家庭孩子总数
 
    1.溺爱+放任+粗暴型家庭中,孩子有“人来疯”行为的最为多见。这是因为溺爱+放任+粗暴的教养态度,属于一种反复无常的教养方式。高兴了,对孩子爱得像宝贝,任其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想玩什么就给什么;不高兴了,就会拿孩子出气,对孩子严厉训斥;孩子偶然做错了事,更是对孩子拳打脚踢。这种忽冷忽热的教养态度,极易形成孩子胆小、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等性格特征。时间长了,孩子还会成为“两面人”,看着大人的脸色行事。大人高兴了,他忘乎所以;大人不高兴了,他吓得像鼠避猫。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幼儿,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客人来了,他自然也会仗着客人的脸面,尽情地疯狂,出现“人来疯”行为。
 
    2.粗暴型家庭中,孩子有“人来疯”行为的位居第二。这是因为粗暴型家庭中的教养态度多为残酷的、专制的,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受到极度压抑,容易形成执拗、冷酷、神经质、情绪不安定、具有攻击行为等性格特征。又由于儿童期性格特征的不稳定性,长期受到压抑的孩子,急需平衡,需要释放。家里来了客人,正是孩子缓解释放心理压力的最佳时机,孩子自然会出现“人来疯”行为。
 
    3.溺爱型家庭中,孩子有“人来疯”行为的最少。这是因为溺爱型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态度多为娇宠、顺应、保护的,孩子生活在这种“众星捧月”般的环境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受到百般呵护与关怀,吃的、玩的应有尽有。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就会形成任性、幼稚、固执、神经质等性格特征,且社会适应能力差,有的还会胆怯、拘谨,所以这种教养类型家庭中的孩子有“人来疯”行为的较少。但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有的可能形成敢做敢为、自信心强、具有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特征,一般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成为“人来疯”孩子。
 
    可见,“人来疯”孩子与家庭教养类型有直接的关系,那么,怎样对“人来疯”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呢?
 
   三、“人来疯”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
 
    1.分析幼儿形成“人来疯”行为的原因,因势利导  
 
    了解了“人来疯”孩子的气质类型与性格特点,就要具体分析幼儿形成“人来疯”行为的原因,剖析自己的家庭教养态度,及时纠正错误教养方法,转变教养方式,以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面对有“人来疯”行为的孩子,可以创设情境,制造氛围,以满足孩子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强烈愿望,并及时对孩子展示出的“才能”给予肯定。在肯定的同时,因势利导,教育孩子来了客人应如何做,怎样做才有礼貌,怎样做才是个聪明听话的好孩子。
 
    2.  采取正面教育,转变孩子的注童力
 
    面对孩子的“人来疯”行为,作为家长不要表现得无可奈何,置之不理。这样,孩子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也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吹胡子瞪眼,怒视孩子,警告孩子,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歉意地对客人说:“这孩子真没办法,越来了客人越疯。”这样更容易强化孩子的错误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可以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给客人唱支歌、跳个舞或背首诗等,等孩子表演结束,及时对孩子的表演给予鼓励,以满足孩子的表现欲望和好胜心理。鼓励的同时,对孩子提出新的要求,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这样说:“客人阿姨说你唱的歌真好听,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可阿姨还不知道你更是个听话的孩子呢!请先到你的小房间里去玩积木,让阿姨看看,你有多听话。”此时,心理得到满足的孩子,即使不愿意去,也只好乖乖地走到小房间里去了。
 
    3.  及时表扬孩子,肯定孩子的成绩
 
    使“人来疯”孩子改变自己的行为,变得不再“疯狂”,并不是一次、二次就能做到的,而需要家长耐心引导、细致观察,留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鼓励、肯定孩子的成绩。经过数次强化之后,孩子才能逐步转变自己的行为,由一个“人来疯”的孩子,变成一个天真、活泼、懂事、听话、有礼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