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当代儿童新型游戏群体的重建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05日
作者:陈艳宇     来源:教育导刊
 
 
 
    游戏是儿童的活动方式,游戏就是儿童的生活。虽然在游戏中有个人单独的游戏、平行游戏等诸多形式,然而团体性游戏在整个游戏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人们在感叹传统的自然游戏群体衰落的同时,应该看到新形式的儿童游戏群体正在悄然而生,自然游戏群体的衰落并不代表游戏群体本身的衰落。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有其必然的规律,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都是不可抗拒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乐观、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当代的儿童游戏群体。
 
    一、自然游戏群体衰落和新型游戏群体产生的必然性
 
    本文的游戏群体是指儿童由于活动的需要自愿结合而成的游戏团体。自然游戏群体是指在农耕社会里,在自然的环境下,孩子们由于地域和血缘关系而结成的游戏团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新型游戏群体是指在当今物质空间变化的条件下,在幼儿园和社区里,儿童因为游戏的需要而建立的临时性的合作群体。自然游戏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然形成,参加者相对不变。而当代的游戏群体是在有限的时空中形成的。如幼儿园的游戏和社区的活动是经常变动的,参加的人会随着游戏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变化。
 
    自然游戏群体产生有它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在农耕社会里,生产力水平发展极端低下,物质资源相对不足,为儿童生产的玩具也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彩。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直接影响着儿童游戏。就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乡土社会的一个特点就是这种社会的人是在熟人眼里长大的,他们生活上是相互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是 “面对面的社群”。“乡土社会是缺乏变动的社会,是血缘的社会,相对稳定的”。因此,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和人是透明的,孩子们之间也是毫无隔膜的,他们学在一起,玩在一起。儿童就是在这样的游戏群体学习和游戏,并逐步实现社会化。
 
    然而,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儿童玩具日益多样性:动手的、动脑的、机械的、电子的,可谓是五花八门,无所不有。时代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林立的高楼代替了过去的四合院,儿童自己制作的玩具早已被机器大生产所取代,跑满孩子的乡土道路如今是跑满车的水泥路和立交桥,自然状态下的游戏群体已经没有了立足的空间,农耕时代归于自然的孩子如今进入了为他们创设的幼儿园。黄进在论述游戏共同体瓦解时指出,传统社会中,我们将儿童、他们的长辈与兄弟以及手工业者、商贩都纳入了共同体之中,有血缘关系的游戏共同体,也有地缘关系的游戏共同体以及精神上的游戏共同体,这三者往往并存、合一。而在现代社会,尽管共同体的构成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其中的人际关系却有了本质的差别。游戏的制作者与游戏者发生了真正的分离,导致了游戏共同体的瓦解。这种分离正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随着旧事物的消亡,必然有新的事物产生。随着传统儿童游戏群体的衰落,必然有新形式游戏群体的产生。
 
    二、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仍然是新型游戏群体建立的内在动因
 
    儿童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决定了儿童是需要活动的,而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有交流、合作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是需要玩伴的,因此,建立游戏群体也是儿童游戏的内在需要。虽然传统的游戏共同体在当今不可能成立,但是儿童会以其他的方式来建立新形式的群体。下面是南京某幼儿园自由游戏时的一个片段:
 
    背景是在一个积木区内,它的旁边是一个小舞台,女孩子们在随着音乐跳舞。在游戏开始以前,几个男孩子自告奋勇地先拼接积木区的塑料地板块。游戏开始了,他们大声呼喊一个男孩子的名字 , 让他快一点,否则积木区没有小脚印了。(注:积木区是限制人数的,一个脚印对应放一双鞋,小脚印都放满了鞋,就禁止入内)这些男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游戏:他们打算搭一个高楼,但是搭了一个两层的架子后,就停工了,有的在搭飞机,有的在搭火车,有的在搭“秘密基地”……这时候老师过来了,说你们要搭一个小区,要搭楼房,要有围墙,要有拱形的门……有两个男孩子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商量着搭围墙,并在三面都安装了拱形门,还有一个小朋友在专注地搭高楼,另外的几个小朋友依然在搭火车、飞机……
 
    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偶尔有交流,有时是语言的,但由于环境较吵闹,没有听清楚他们说什么;有时是目光的,相互看看对方的作品。在游戏中出现过小争执,搭高楼的小朋友缺一个圆柱形的积木,来拿火车上的,遭到拒绝后,就去寻找其他的材料了。在这个游戏共同体中,孩子是彼此需要的:他们需要交流,需要相互的肯定和欣赏,更需要彼此的配合,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游戏开始前一起呼喊一个小朋友名字的原因。
 
    游戏要结束时,我问一个小朋友:“你们每次都是一起玩吗?”他说:“玩积木的时候是一起的。”从他的话中我们知道在玩积木的时候,儿童是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共同体来相互支撑、相互欣赏的。因此,在游戏时,儿童自然而然地去寻找和建立自己的群体。这是他们活动的需要,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理的需要,一种交流(言语的、目光的……)、合作与欣赏的需要。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指出,游戏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现。儿童在游戏中就是自我的一种表现,所以他们需要欣赏者,因而建立游戏群体也就成了必然。伽达默尔说:“观赏游戏……是一种本质上需要观众的游戏行为……在观赏者那里它们才赢得它们的完全意义……游戏本身……是由游戏者和观赏者所组成的整体。”在游戏共同体中,每个人既是游戏者,同时又是游戏的观赏者。另外,兴趣也是儿童游戏共同体建立的重要原因,儿童因为共同的爱好和喜欢某种活动而走到了一起。就如积木区的一个小男孩所说的,他们是玩积木的时候在一起的,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喜欢这类游戏的,所以才建立起了这个临时的游戏共同体。正如格罗斯所说,儿童不是有了童年而要游戏,而是因为他要游戏才给他童年。儿童要游戏,他就离不开游戏群体,离不开嬉戏的伙伴,因此他们要建立自己的群体。对于一个社区的孩子来说,地缘关系是建立游戏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今,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建立血缘关系的游戏群体是很困难的,所以地缘关系是形成游戏群体的客观条件。由于儿童的需要,游戏的群体并不会随着传统游戏群体的瓦解而消逝,需要是儿童建立新型游戏群体的内在驱动力。
 
    三、儿童和社区是建立新型游戏群体的两大主要力量
 
    首先,儿童是捍卫自己游戏群体的生力军。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由于大众传媒的影响,童年在消逝。基于此原因,由于电视、网络的影响,儿童自然的游戏群体在逐渐消逝。但是正如波兹曼所指出的那样,儿童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同样,儿童也是捍卫自己游戏群体的强大力量。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儿童存在,他们就会建立一个小小的游戏共同体,这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看到。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我经常看到学校的草坪聚集一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但是总会主动进行交流,一起追逐飞走的气球,一起捉蜻蜓……在孩子多的时候,他们将不会是独立的游戏者,而都是一个个小的临时性的游戏共同体。孩子们的游戏是离不开这个群体的,因此游戏群体不会随着自然游戏群体的瓦解而消逝,孩子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建立新形式的游戏群体。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但是他们不会放弃自己的游戏,不会放弃自己的游戏群体。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只有当人是充分意义的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并且只有当他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儿童是人,所以他要游戏;他要游戏,他就需要有游戏的伙伴,所以他会建立并捍卫自己的游戏群体。儿童是保存自己游戏群体的一股重要力量。
 
    其次,建立社区游戏场地是建立儿童游戏群体的外部条件。如今的孩子再也不可能向过去的孩子那样肆无忌惮地在马路上奔跑追逐,飞驰的汽车制止了孩子们的这一活动。然而儿童是需要活动的,他们不可能总是在紧闭的门窗之内幻想外面的世界,他们需要自由,需要户外的新鲜空气。因此,社区应该承担起为儿童建立活动场地的责任,这也是建立儿童群体的外部客观条件。只有提供了可供孩子们嬉戏的场所,他们才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建立游戏群体。况且社区的游戏场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它只需要有心的家长、教师和热爱儿童的人们在闲暇时间利用废弃的轮胎、木板、绳索等物品为儿童营造一个安全、简易而富有创造性的场地,以此为一个社区的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提供一起游戏的空间。社区的游戏场所是儿童建立自己的游戏群体不可忽视的力量。
 
    四、当今建立新型游戏群体的意义
 
    正因为游戏群体在儿童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人们才缅怀自然的游戏群体。然而过去的将不会再回来,关键的是要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游戏群体,让它在儿童的成长中继续发挥作用。
 
    首先,游戏群体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力量之源。从自然人到社会的人,离不开集体的生活。特别是当今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同辈之间的交流和交往经验,往往产生“骄”“娇”二气。在集体的生活、学习和游戏中,幼儿能够摆脱骄傲任性的不良习气。在游戏的群体中,他们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谦让,因为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因此,游戏群体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场所。
 
    其次,游戏群体是儿童培养积极情绪、情感的自然之师。虽然当代的玩具五花八门,电视、电脑、网络遍布儿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物质的丰富代替不了儿童情感上的需要,大多数独生子女的情感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建立游戏群体更是必要的。电子式的说话的娃娃无法代替同伴之间的交流,幼儿需要真切的、富有感情的、能够互动的伙伴进行交往,通过与同伴的互动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在游戏群体中,幼儿可以把生活中的点滴复现,排解不良的情绪,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建立积极的正向的情感。
 
    游戏群体是儿童精神成长的一个归宿,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在其一生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儿童游戏群体的重建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不但需要幼儿自身的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家长和社区等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