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玩具博览

玩具—孩子成长的伙伴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02日
    来源:家庭与家教
 
 
    玩具的魅力
 
    每个人都有童年, 每个人童年的记忆中都有玩具的影子。 巴罗尔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不玩耍、不接触人和物的孩子,其大脑比同年龄的儿童小20%~30%,玩具可以刺激每个神经元多生长25%的突触。 由此可见,玩具在童年期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了。
 
    玩具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 玩具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 能把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人和物从复杂的环境中简化出来,传递给儿童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艺术、教育等信息, 使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玩具是儿童游戏的支柱。 玩具能激发孩子游戏的动机,幼教先辈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是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儿童在缺乏玩具的情景下,很难将已有的经验调动出来,因为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当前事物的影响。通过多种游戏性的体验, 孩子乐观开朗。 活泼向上的情绪情感得到了发展,使孩子终身受益。
 
    玩具是儿童的教科书。 美国加州大学的卡瑞·古德曼认为孩子出生的头五年是学习和记忆能力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玩具以其逼真的造型。生动形象且接近现实的特征,便于孩子理解和认识。 孩子可以随心所欲地操纵、摆弄各种质地、形状的玩具,提高了他们探索的积极性。玩具以其独特的形、色、音、光、电、质地等刺激孩子的感官,给孩子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不仅让他们享受到无穷的快乐,同时在反复的操作中促进了他们感知觉的发展。玩具可以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的世界,提高他们集中注意的能力, 发展他们天然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
 
    玩具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桥梁。 玩具是儿童交往的媒介。 同样一个玩具由于人数的多少有不同的玩法,孩子可以自己玩、 和成人玩……不同的玩耍方式会给孩子提供不同的经验,学到不同的东西,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
 
    玩具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工具。 家长在孩子玩玩具时,注意倾听和注视孩子的言行,能增强对孩子的了解。 因为孩子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暴露他们的想法。感觉及各种问题,使负面的情绪得以宣泄,用玩具可以治疗孩子的情绪障碍及其他问题, 保证孩子心理健康正常地发展。
 
   为孩子挑选合适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的天使,玩具能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的发展。 但只有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玩具,才能充分发挥玩具的娱乐价值和教育价值, 使玩具成为孩子发展的好伙伴。
 
    0个月~6个月    提供丰富视听刺激的玩具
   
0个月~6 个月的宝宝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周围世界。 满月以后,宝宝的眼睛变得越发灵活,能盯着进入眼帘的玩具并使视线随着玩具移动, 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目标。 大约 3个月~4个月时,出现无意识的抓握动作;4个月~5个月以后,动作有了简单的目标方向,能够抓住看见的东西。 但是,这一阶段宝宝的感觉机能尚未成熟, 教育的任务主要是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
 
    教育提示
   
    通过玩具,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视听刺激。
    1.训练听觉的玩具,如吊在床边的音乐盒、响铃,音乐磁带等。
    2.训练视觉的玩具,如和人脸相仿的彩色脸谱、彩色气球、形象各异的小娃娃或小动物等。
    3.训练手眼协调的玩具,如宝宝容易抓握、摇晃的摇铃,吹塑或橡胶动物玩具,还可选择一些能敲打出声音的小玩具,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6个月~1岁    提供促进感官和身体动作发展的玩具
 
    6个月~1岁的宝宝动作发展非常迅速, 坐、 爬、站、走等重要动作基本都在这一阶段学会。 宝宝的身体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手的动作日益灵活,手指分工的动作逐渐协调,开始双手配合,可以模仿多种动作。 这一阶段的宝宝开始有意识地摆弄东西, 喜欢用嘴探究物体,并喜欢用物体做重复性动作。 比如,伸手拿起茶杯的盖子,把它盖上,又揭开,又盖上。 如此反复,有时能连续二三十次, 这是宝宝通过自身动作探索周围世界的表现。 另外,这一阶段的宝宝,语言开始萌芽,喜欢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教育提示
 
    1.能够促进宝宝语言和认识能力发展的玩具。
    带响声的动物玩具,如小猫、小狗、小鸭等。这些玩具既可发展宝宝的认识能力, 同时又可引导宝宝学小动物的叫声。
    人物玩具。 可以为宝宝提供代表不同人物形象的玩具,如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 这些玩具既可以巩固宝宝对周围人的认识, 也可以引导宝宝学习说话、招手、挥手等礼貌动作。
 
    2.能够促进宝宝手部动作发展的玩具。
    积木或光滑的木块。 教宝宝拿一块积木摞在另一块积木上, 也可拿一个小筐让宝宝把积木放进去又拿出来,或者一手拿一块互相碰撞,这样既能发展宝宝的动作, 又能让宝宝体会到事物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自己动作的关系,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
    能打开的塑料瓶或者干净的纸盒子。 里面放上一些东西,如小的动物玩具、宝宝爱吃的糖果等。 摇晃塑料瓶或者纸盒,让它发出声音,吸引宝宝用手去开塑料瓶或者纸盒,以此来训练宝宝双手配合的能力。
 
    3.能促进宝宝爬行动作发展的玩具。
    对于宝宝来说,爬行是一种极好的全身运动,不仅能训练宝宝的手、眼、身体、腿等部位的协调能力,而且能促进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
    为了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 家长可以在宝宝前面放上一些吸引宝宝的玩具,并逐渐移动玩具,吸引宝宝往前爬。 在这一活动中,对玩具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能引起宝宝兴趣就行。
 
    4.能够促进宝宝站立和行走动作发展的玩具。
    小围栏。 为了吸引宝宝站立,可以在围栏的横杆上挂些宝宝喜爱的玩具。
    学步车。 让孩子借助学步车来练习行走,既可以把家长的手解放出来,又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
    拖拉玩具。 如能拉动的交通工具、小动物等,如果拖拉玩具能够发出声音, 则更容易激发宝宝行走的兴趣。 成人扶着宝宝的一只手,宝宝另一只手拉着拖拉玩具,边走边拖,增加宝宝学步的兴趣。
 
    1~2岁    提供促进语言、身体动作、认识事物的玩具
 
    1岁以后,大多数宝宝开始学会走路和说话,但独立行走和说话的能力都不是很强。 这一阶段的宝宝开始学会使用工具,能根据物体的特征来利用它们。 在探究方面, 宝宝开始脱离用嘴探究的阶段而过渡到用手探究时期,他们喜欢用手摆弄物体,体会不同物体的特征。
 
    教育提示
 
    提供能促进宝宝独立行走、 语言发展以及支持宝宝认识周围世界的玩具。
    1.促进宝宝行走的拖拉玩具。
    2.促进宝宝手部动作发展的玩具,如各种能够拧、转、掰、按、切、开、合的玩具。 这些玩具能够提高宝宝手以及手与视觉、触觉及其他感觉相协调的能力。
    3.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录音机和磁带、玩具书、故事书等。
    4.促进宝宝认识物体特征的玩具。 如
    不同形状、质地的积木。 木头、塑料、布等不同质地的积木能够让宝宝体会硬、软、光滑、粗糙等触觉特性和颜色、形状等视觉特征, 有助于宝宝感知觉的发展。
    沙水玩具。 塑料小桶、铲子、筛子、瓶子等沙水玩具是宝宝钟爱的,在随意的玩耍中,宝宝可以体会沙、水的特性,从中获得感性经验。
 
    2~3岁    提供促进语言、想像、运动能力发展的玩具
 
    2岁以后,孩子的运动能力逐渐增强。 手的精细动作有了一定发展,可以用手指拿笔,做小手工、穿珠子、扣扣子。 从2岁左右,孩子开始出现想像,但想像的水平还比较低。 喜欢玩角色(假装)游戏,但内容较贫乏,离不开玩具的支持。 语言能力不断提高,喜欢说话和问问题。3岁左右,孩子出现自言自语现象。
 
    教育提示
 
    提供各种玩具,支持孩子语言能力、想像力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1.各种角色玩具。 如娃娃、家具、餐具、听筒、针筒、药盒、药瓶等,在这些玩具的支持下,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想像,边想边说,既发展了想像力,又锻炼了语言能力。
    2.训练小肌肉动作的玩具。 如串珠、较粗的画笔、儿童工具箱、穿鞋带的玩具等。
    3.训练孩子思维能力的玩具。 如积木、智力积塑、拼图、拼板、塑料插片、配对和分类卡、各种套件玩具(如套杯、套碗、套娃娃) 等。
 
    3~6岁    提供促进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各种玩具
 
    这一时期的孩子,动作已经相当协调,心理发展比较迅速,注意、记忆、思维、想像、语言等方面的能力日益增强, 思维的抽象性和行动的计划性不断发展, 到五六岁时,孩子的个性特征已经初具雏形,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兴趣。爱好。
 
    教育提示
 
    随着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可供选择的玩具也迅速增加,基本上各类玩具都可以提供给3岁~6岁的孩子,,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玩具的玩法不断变化,形式更为复杂,也更具挑战性, 这时候,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稍微复杂点的玩具,比如在运动性玩具上,可以选择运动量更大的跳绳、沙包、儿童自行车、跷跷板、滑梯等玩具。在益智玩具上,可以选择更为复杂的积木、磁力拼插玩具、棋类玩具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逐渐显露出自己的个性特征,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玩具,引导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例如有的孩子过分好动、坐不住,家长就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既有趣又需要耐心的玩具,如拼图、泥塑、棋类玩具等。而对那些胆小、活动少、不灵活的孩子,则应多提供运动性玩具(如皮球、跳绳、小车等),为他们创设多种活动的环境,以此来弥补孩子性格发展的不足。
 
    特别提示
    1.玩具的选择大有学问,不可盲目,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具有教育功能是选择玩具的重要标准。
    2.玩具的价值与其价格并不成正比,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自己制作的玩具往往更能发挥教育价值。
    3.孩子对玩具的兴趣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 一些玩具,孩子玩一段时间后就厌烦了,这时可以把它收起来,过上一两个月再拿出来,你会发现,孩子对旧玩具依旧充满了兴趣,而且在玩法上比原来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