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卫生保健

爱护乳牙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3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人的一生中要长两副牙齿,第一副牙齿称乳牙,到6岁以后更换的牙齿称恒牙。

    乳牙一般在6个月前后开始萌出,但每个孩子不一样,有的早在3~4个月,有的晚到10个月左右,一般都属正常范围。牙齿出得早晚与骨骼发育有一定关系,不一定都是缺钙造成的;也可能由于某些疾病所致,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骨骼发育不全、牙龈增生肥厚使乳牙萌发不出等。出牙顺序见下图。一般是先出下中切牙,后出上中切牙,再出上侧切牙,到1岁左右出下侧切牙,这时共有8只乳牙。在出牙前,孩子喜欢咬东西,这时可给他吃点面包干、馒头干之类的食品,帮助乳牙萌出。牙齿萌出以后,注意不要长期给孩子吸吮橡皮奶头,以免引起口腔上腭变形,牙床向外,影响美观和咀嚼能力。 


    婴幼儿口腔内的牙齿数,可用月龄数减去6来估计,如10个月的婴儿,应有牙齿4只。营养不良的孩子,不但牙齿数目少,而且出牙程序反常,长出牙齿黄而无光泽。如果母亲在妊娠期服药不当,对婴儿的牙齿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有的家长认为,婴儿期长出的乳牙是临时性的,以后要被恒牙所替换,坏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由于乳牙的质地不如恒牙坚固,如不加以爱护非常容易龋坏,一旦龋坏又可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从局部看,患龋齿后幼儿首先有疼痛感,不愿用患侧牙齿咀嚼,久之使颌骨发育不平衡,有可能造成将来的“大小脸”。如果龋齿发展到牙根炎症,除了局部肿胀、剧痛,还会感染到深部的恒牙胚,导致尚未萌出的恒牙畸形或有色斑。有的幼儿根尖长期慢性发炎,进而侵蚀周围组织,使残根倾斜暴露,摩擦唇颊粘膜,造成严重的创伤性溃疡。另外,当乳牙龋坏使牙体大面积缺损时,临近的乳牙产生倾斜移动,甚至占位,使得日后替换的恒牙排列错位、挤压,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从全身看,乳牙龋坏时龋洞内有大量细菌残留,特别是牙根的炎症,细菌会随根尖血管流入全身,引起菌血症和高热,并可进入心脏、肾脏、骨关节、鼻、眼等处,造成其他系统的疾病。幼儿一旦多个乳牙龋坏又未及时治疗,必然影响咀嚼进食,使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如果乳前牙龋坏了,还会影响孩子的美观和发音,有碍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的家长喜欢让孩子含着奶头睡觉,使乳前牙一边萌出一边龋坏,到萌全时最先长出的一个已坏得残缺不全,还认为:“这颗牙一长出来就是坏的。”所以牙医师认为,孩子在乳牙萌生期就应刷牙,长一颗刷一颗。为婴儿刷牙只能采用被动刷牙法。现在有一种婴儿用的指套式牙刷,在一个指套腹侧带小刷头,家长可把示指套进去,用温开水擦拭孩子牙齿的各个面。如果没有指套式牙刷,选头小、柄短的儿童牙刷也可以,但要注意消毒和不擦伤孩子娇嫩的口腔粘膜。  

    3岁孩子大多已懂得漱口,不会把牙膏咽到肚里,可教他主动刷牙。在牙刷上加些适合儿童口味的如水果型牙膏,一般不主张4岁以下儿童用含氟牙膏,以防氟摄入过高。

    乳牙龋坏的危害是严重的,家长必须重视爱护孩子的乳牙。注意孩子口腔卫生,半年一次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尽早治疗,给孩子一副漂亮、坚实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