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卫生保健

听、视力障碍早发现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31日
    来源:本站原创


    细心观察婴儿的听力

    根据美国的调查资料,耳聋在0—6岁小儿中占了3/1000~5/1000。1997年上海市进行了一次全市性调查,结果得出7岁以下儿童的听力障碍占3.43/1000。我国有2000多万人患有听力障碍,其中儿童占一半。这些数字提醒人们,切莫忽视保护儿童听力。

    在分析原因中得知,约1/3听力障碍为先天性,2/3听力障碍为后天所致。而后天所致的主要原因为:①使用耳毒性药物,如常用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等;②有耳聋家族史;③产出时曾有窒息或新生儿期黄疸延迟;④曾患过一些疾病如反复中耳炎史、头颅外伤史等。凡有这些因素的孩子属于听力异常高危范围,家长要特别重视。现在各地妇幼保健所的儿保门诊部大多有听力筛查条件,家长可带孩子定期去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异常,早期进行治疗。

    根据婴儿大脑发育的规律,2岁以前是语言发育的重要阶段,如果错过这一关键年龄,那么训练语言的效果就很不理想了。临床医生经常碰到家长带着3—4岁的孩子去就诊,主要是不会说话,或口齿不清。仔细检查,发现不少是听力有障碍。这是因为婴幼儿主要靠外界声音的刺激而学会言语的,如果听不到声音,必然会影响讲话能力。特别是严重耳聋,往往因聋而发生哑的悲剧。但是,若能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包括语言训练,效果会很好。

    如何早期发现儿童的听力障碍呢?这要靠家长对孩子行为的细心观察。具体可参照以下各月龄段孩子的听力障碍表现描述:

    3个月以下  对于突然而来的巨声毫无反应。
    3—6个月  不会寻找声源。
    6—9个月  不会听声转头,对大人的说话无反应。
    9—12个月  不懂得跟从大人的指示。
    12—15个月  不会叫“爸爸、妈妈”和说简单的单词。
    15—18个月  对在邻房的呼唤无动于衷。
    18—24个月  不能说两个字以上的短句。

    较大的孩子常常表现为:

    1.要求别人重复他们的讲话。
    2.喜欢将电视机和收音机的音量调得很高。
    3.看电视时常常歪着头,将一侧耳朵尽量靠近电视机。
    4.说话口齿不清,语言发育迟缓。
    5.听不见别人在背后叫他。
    6.对电话铃声和门铃声反应淡漠。

    父母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对婴幼儿进行听力的观察,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早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确定听力障碍的程度。对于中度以上听力障碍的儿童,必须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帮助他们提高言语的辨别能力,有利于与他人的正常交流。    

    视力发育与视力障碍

    婴儿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外界不良刺激和先天眼球发育异常均会影响视力正常发育。而在此期间,婴儿不会表达自己眼部不适症状,家长若不加注意,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异常。对于不良视力如不及时纠正,错过有利时机,往往会影响孩子终生视力。

    在正常情况下,刚出生的新生儿是没有视力的,出生数天后即有光反应,看到强光就会瞳孔缩小,闭上眼睛。满月后能注视较大的物体;4个月后能看自己的手,偶尔还会用手去触摸物体;l岁时具有躲避外来刺激能力,视力达到0.4;2岁时对天上的飞机有兴趣,视力达到0.5-0.6;3岁时视力可达到0.8;大部分4~5岁的孩子,视力可达到1.0;6岁的孩子视力已发育完成,可达到1.2~1.5。

    早期发现婴儿视力障碍,对其视力的矫治十分关键。首先要注意婴儿双眼的情况和对朝向注视的反应,包括观察眼睛大小、位置、外形、运动和色泽状况。如果发现眼睛有大小差异,就要注意是否有眼睑下垂、小眼球、小角膜等症状。要发现眼球活动有无异常应观察是否有眼球震颤。对眼球位置对称性
的观察可发现婴儿是否有斜视。其他还需注意角膜颜色,正常的是发白、发青。如有所述的任何先天性异常,都可能造成视力障碍。

    日常生活中还要关心孩子视物时的表现,如看东西时喜欢凑得很近或歪着头、斜着眼,看人、看远处时喜欢眯着眼、皱眉头或揉眼睛,平时眼睛容易流泪等,家长都不应疏忽。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是尽早发现视力障碍的关键。3岁孩子已能配合医师作视力检查,可定期进行,以观察他的视力发育情况,必要时可以及时作矫治。家长和医师配合,真正做到对视力障碍早预防、早治疗,让孩子有一双明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