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基会在中国 > 儿基会项目 > 生活纪实

远程教育缩短数字鸿沟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21日
作者:(新华社中国特稿社荣娇娇)     来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


    广州海珠中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汤子君从来也没有想到原来乡下的风景也可以如此迷人。

    “这些广西壮族的古民居有三层,第一层用来养猪养鸡,第二层住人,第三层用来晾晒谷物,”十一岁的汤子君说。“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既合理利用了空间,又保护了环境。”

    汤子君是在童敬俨从网上发给她的PowerPoint文件上看到这些广西古民居的。而在距离人口过千万的广州以西688公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仅58万且99%的人口都是壮族的靖西县城,靖西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童敬俨也正在看汤子君发给他的实地拍摄的广州民居照片。

    “广州的民居西关大屋的房顶可真高,室内通风一定很好。而且屋子有三道门,这样就安全多了,” 同为十一岁的童敬俨说。“我想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一定很舒服,冬暖夏凉,还不需要空调。”

    像汤子君和童敬俨这样在网上的信息交流其实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从去年启动的“姊妹学校”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让15所来自广西省壮族自治区和重庆等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学和7所来自广东省、安徽省和上海的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小学结成姊妹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被分为若干小组,就相同的话题展开调研,并在该项目网站(http://www.isnet.org.cn/)的论坛里互相交换意见,讨论他们的最新发现。

    广西和广东姊妹学校的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拍摄当地的古民居,采访当地的居民,并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动手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并在网上展示给姊妹学校的同学。



    这次考察古民居的活动让童敬俨对历史产生了兴趣,通过思考,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在对待环境问题上比现代人高明。”敬俨说。“我在实地考察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像一个专家,可以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宝藏,而且,”他眉毛一扬,“我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一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教育项目的活动还不仅仅只是穿越时空和寻找宝藏。

    “她(汤子君)教我如何使用OICQ,如何利用百度和新浪搜索引擎寻找信息。这下,可就方便多了,”童敬俨说。

    他还从他网上的好朋友那里学会了其他小技巧。“我现在知道怎么在网上玩游戏了,”他嘿嘿一笑。“我需要不断练习来提高技术,但是老师不让我们玩,怕会影响学习。”

    广州城里高楼大厦的照片也让这个从未去过大城市的壮族小男孩非常兴奋。

     “这些摩天大楼就像是矗立在马路上的火箭。如果我想看见楼顶的话,那么我的头就得仰起来碰到我的后背了,那我还不得摔跟头?”童敬俨调皮地把头向后仰起,摆出一副要跌倒的样子。



    除了分享各自家乡的风景,姊妹学校的学生还一起在网上进行创造性的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靖中心小学的张敬自己设计了一个孩子的脸作为远程教育”姊妹学校”项目的标志。但他远在安徽省绿影小学的朋友却有自己的意见。

    “经过我们在网上的讨论,最后一致决定把孩子的眼睛换成两个鼠标,来强调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五年级的张敬解释道。

    而且他们还一起设计了“姊妹学校”项目的口号:手拉手,让世界更美好。

    “我认为,一个美好的世界意味着没有战争,并且不要宰杀动物,”张敬说。

    “动物们是非常不幸的。所以我们不仅应该帮助那些战火中的孩子,而且应该保护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它们不应该被做成皮大衣或者成为餐桌上的美食。”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负责远程教育项目的官员倪葵安(Annette Nyquist)非常惊讶。“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这些孩子操作计算机有多么娴熟,”她说,“我们更看重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所学到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态度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姊妹学校”项目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合作项目,并得到美国花旗集团23万美元的资助,旨在缩短横亘在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巨大的数字鸿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6年1月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人数达到1.11亿,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6430万人。

    但乡村网民总规模为1931.4万人,普及率仅为2.6%,而城市网民约有9168.6万人,占城市人口的16.9%。中国东部地区网民数量占全国网民数量的57.8%。

    “近几年,当中国信息技术的普及面越来越广的时候,人们很容易忽视西部地区那些生活没有被信息技术所触及的人们,”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姊妹学校”项目的李贺说。

    “所以远程教育对这些人群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被剥夺更多学习的机会,”她说。

    广西新靖中心小学和它的广东姊妹学校在计算机环境上迥然不同。拥有99年历史,1509名学生的新靖中心小学在2002年刚刚建成第一个计算机房,里面的40台计算机只有一半可以上网。



    “当我们和他们(广西的同学)在线讨论的时候,得知他们一组五个同学共用一台电脑和我们对话,”广州海珠中路小学十一岁的老善宜说。

    “但我们这里是一人一台,我觉得我们真是很幸运。”

    广州海珠中路小学的672名学生的确是幸运的。学校1996年就建成了第一个计算机房。现在学校拥有三个计算机房共130台电脑,每一台电脑都可以24小时通过光纤上网。学校有三名同学在2004年还获得了全国性的计算机应用奖。

    老善宜的老师胡欣华在姊妹学校的交流中,感到双方的学生都从中获益。

    “学生们学会了资源共享,并且知道了主动去获取答案,而不是等待老师告诉他们。”她说。

    倪葵安介绍说:“这种网上的交流活动在从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我们的学生意识到,那些和他们同龄的西部地区的孩子被剥夺了很多在这些城里孩子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资源,”胡老师说。

    “有时候我们在论坛里向广西姊妹学校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可是过了好几周也没有看见他们的回复,”老善宜回忆说。

    “我们一开始非常失望,也很沮丧,以为他们不想和我们做朋友。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那里网络条件很不好,很难像我这样能经常性地上网。”善宜说。

    中国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缩短东西部巨大的数字鸿沟。截至2003年底,至少10000所西部中小学已配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上网系统。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远程教育项目现在包括12个省18个县的180所学校。远程教育项目中的“姊妹学校”项目将在2006年增添更多包括四川省及广西其他县的学校,学校数目将从现有的15所增至50所。同时,也会有更多东部的学校参与到该项目中来。

    远程教育其实并不只是一味强调计算机硬件的作用,倪葵安指出。

    “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她说。“就像穿着一双新鞋是为了走路更舒服。有了远程教育这双鞋,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素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踏实,最后能够用所学到的东西来探索他们自己的人生。”
广西靖西实验中学的王凤吉认为科技本身并不一定总是带来欢乐和启迪。

    “过去,我们家没有电视机。每天晚上,全家人都会坐在一起聊天。可是现在,每个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完全忽视了其他人的存在。我感到比以前孤独了。”她说。

    童敬俨也觉得实际生活比网上的虚拟世界更让他向往。

    “其实我最想做的并不是天天待在计算机前,”他说,“最吸引我的还是和朋友们一起去水塘里钓鱼或者在野外做竹筒饭,还有和老师同学们外出实地考察。”

    “我想知道更多大自然的秘密,还有身边很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些该有多神奇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