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幼儿安全

构筑农村幼儿安全体系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29日
作者:山东省无棣县信阳乡幼儿园高景秀     来源:本站原创
 
    现在的孩子因大人过多的保护和溺爱,缺乏必要的教育,安全意识淡薄。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关系到每个幼儿的生存、安全与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平安。农村毕竟有别于城市,存在以下不同于城市的安全隐患:
    1.危房多:应教育幼儿远离危房,避免砸伤。
    2.农药瓶、喷雾器、药种子:应教育幼儿不玩农药瓶、喷雾器;不把药种子放入口中。
    3.拐弯处、十字路口无标识牌、无红绿灯:应教育幼儿靠右行走,不在马路中间玩。
    4.锨、锄头、镰刀、犁、旋耕机、耘锄等农具:大都有锋利的刃,应教育幼儿不去玩。
    5.坑塘、井多:应教育幼儿不在坑塘、井边玩。
    6.种子多:应教育幼儿不把植物的种子放入耳鼻中。
    7.树木、柴禾垛多:雨季道路泥泞,应教育幼儿不从高处跳下,遇到雨天,应有大人接送。
    8.防中毒:应教育幼儿不吃刚喷过农药的瓜果蔬菜,不摘吃不知名的瓜果野菜,以防中毒。
    9.防火、防烧烫伤:应教育幼儿不在柴禾垛边玩火,不在灶边、火炉边玩。
    10.防雷电:应教育幼儿在野外时,不在大树或电线杆下避雨,不玩电线。
    11.防拐骗:农村孩子一般自己在外面玩,无大人看护。应教育幼儿知道自己及父母的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大声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12.防咬伤、踢伤:应教育幼儿不戏弄牲畜,以防被牲畜咬伤或踢伤。
    总之,要立足农村实际,从幼儿自身的特点出发,构筑农村幼儿安全体系。要及早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认识各类危险因素,增强保护意识,提高自护能力。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熟悉周围环境,发现不安全因素
    教师和家长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通过游玩、讲故事、读儿歌、看图画、看电视、录像等,帮助幼儿熟悉周围环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树立自护意识。例如,可利用踏青、秋游等活动随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帮助幼儿熟悉农村地理环境,发现存在的危险,教给幼儿预防意外的方法,不做危险的事,不到危险的地方去。
 
    二、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教育主要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安全意识、生命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由意识逐步转化为个人认知,逐步形成相应的观念、态度,并且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学习、训练,以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帮助他们掌握自护技能。
 
    三、创设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活动环境
    在幼儿开始活动之前,要将整个活动场地检查一遍,以确保符合安全卫生要求。一旦发现隐患,立即消除、处理。
 
    四、把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丰富幼儿安全常识
    一日活动都是教育。应把安全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在手工活动时,教育幼儿正确使用剪刀。在游戏活动时,制订必要的安全规则,使幼儿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便各项活动能顺利开展下去。
 
    五、培养幼儿的安全技能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幼儿的安全技能。
    首先,让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熟悉游戏规则。幼儿意外事故多发生在家庭、游戏场所和道路上。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让幼儿熟悉和了解这些场所中常见物体的名称和使用方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能提高幼儿的自护能力。如:教会幼儿正确使用刀剪,不爬树,不玩农药瓶等。
    其次,树立安全的行为榜样。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模仿性极强。所以,教师和家长时刻注意为幼儿树立安全行为的榜样,例如,当教师使用工具、餐具、电器时要小心翼翼。教师和家长要给幼儿提供大量的练习机会,让幼儿进行操作,掌握安全技能。
    再次,开展模拟演习活动。使幼儿从中学习安全防护措施。如为了预防烧伤,要告诫幼儿,万一衣服着火,不要惊慌、到处乱跑,而要做好三步曲:“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演习。
    最后,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速度以及手、腿肌肉的力量,是决定幼儿自护能力高低、是否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迅速脱险的幼儿通常是那些手疾眼快的“机灵鬼”,原因在于他们反应速度快,动作协调能力强。所以家长和教师应从提高幼儿自护能力的新角度去重视幼儿体能锻炼,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跑步、打球、体育游戏、户外活动及远足运动等,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提高幼儿自护能力。
 
    六、幼儿园、家庭密切配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首先,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安全意识差。然而,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存在于家庭中。可通过开设家长课堂等活动,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护知识。在家中有许多危险物品像炉子、农具、剪刀等,不能因危险就设置各种禁区,应注意对孩子独立行为能力的培养,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开水的能力等;父母不在家时,叮嘱幼儿千万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其次,建立家长接送制度。在农村,大部分幼儿无人接送,可通过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建立家长接送制度,有紧急事情时,可由爷爷奶奶或可靠的邻居代接。
    总之,幼儿园与家庭密切配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幼儿健康、安全成长的必要保证。
 
    七、教育幼儿学会自我保护
    教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是维护幼儿安全的最佳方法。不仅能提高孩子安全行为能力,还可以提升孩子应付突发意外、逃离危险的能力。所以,家长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及早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教育。如教孩子记住家庭住址与电话号码,并教会孩子打电话;带孩子到左邻右舍坐一坐,周围场所转一转,熟悉周围的人与物,了解附近的公安、医疗等机关;使孩子懂得要及时把受到威胁、恐吓、诱逼等不安全事件告诉家长及教师,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八、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仅靠教师在幼儿园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全社会都应重视幼儿安全,不断健全法制,提高全民安全法律素质,努力营造关爱生命、重视幼儿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我们要以对国家、对家长、对幼儿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幼教法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高度重视幼儿安全工作,做到警钟长鸣、加倍防范、长抓不懈、确保平安;时时、处处、事事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每个孩子都安然无恙地度过童年的美好时光,平安、快乐、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