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关注教师心理需求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8日
作者:天津市和平十一幼贾玉珍     来源: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多年来在贯彻《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由于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特殊的职业规范化要求,使幼儿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压力和成长压力。作为管理者,既要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要关注教师的心理需求,正视幼儿教师在成长中的困惑和压力,给以充分的人文关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全园的整体水平。
 
    一、理解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感、工作超负荷、职业期望过高、家庭负担、自我发展、对事故的担忧等是目前我国教师职业的主要压力源。
    咋听起来,有点危言耸听。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职的幼儿教师正承受着双重的社会压力,幼儿教师就业的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精神压力大,职业满意度低,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急剧变革,使幼儿教师同时承受着角色转换、观念转变、知识更新、能力缺欠、学历层次提高的多种压力。面对这些压力,大多数教师因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而陷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心理学研究表明,持续的、过大的压力可能损害身心健康、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等等,所以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关注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面临的“人文危机”
    当前,教师成长已经成为一个时尚话题,形形色色的培训班和经验交流信息充斥着各种媒体,在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等技术教育的背后,教师的成长过程与教育对策中的人文教育问题往往容易被忽略,教师的职业成长面临人文危机。由于社会的需求,要求教师要用大量的业余时间充实提高各种能力,但有些培训只集中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研究方法等教育技术层面上,而教师的成长应激发教师的内在需要,使之能够自我生成、自我教育,不断挖掘和发挥潜能。因此,教师成长过程不只是单纯的技术训练过程,而必须注重教师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潜能挖掘。否则,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成长。
 
    三、了解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成长的需要是在生存需要基本满足以后产生的一种高级需要,既有认知需要也有情感需要,其最高境界就是自我实现,是自我价值的尊重与承认,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在社会行动的职业行为中进行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实践的过程。
    教师的职业要求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具有较高的层次,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外部条件的保障实现理想,满足需求,从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与幼儿教师职业相关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的情感需要。幼儿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师需要更多的情感投入,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交流,同时更需要获得社会的支持与认同。
    2.教师的成长需要。教师工作常常被社会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表现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但是,现实中教师的成长需要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合理的满足,其主要原因包括:(1)由于目前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还不能满足幼儿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使得教师入职以后的人文素养、文化基础、职业技能不能满足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2)整齐划一、统一规格的在职幼儿教师的教育模式,尚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3)多元化的教育思潮,以及现代教育理念和体制的多变,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另外,男教师的进入,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师性别比的变化,而是需要建立一系列超出常规性的管理策略,以确保男教师的稳定性,更好地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
 
    四、给予幼儿教师成长的人文关怀
    为优化幼儿园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通过职前培训,开好入门课。为了保证幼儿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优势,高投入、高起点地搞好职前教育,我们打破常规性的培训模式,加大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力度,组成专门的岗前培训班,聘请市内顶尖级专家和海外著名幼教专家进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和定点实习等多种形式,不仅学习有关的幼教法律法规,增强依法执教意识,还采用导师制指导实践活动,为他们上岗作好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和教育技能全方位的准备。通过半年连续的培训、实践,使他们形成开放的心态,激发个人专业化成长的内在强烈愿望和要求,建立起适应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系统,促使他们自觉成长。做到未入门先入行,入行即成长,使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促进教师发展的浓郁氛围。要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潜在的能力,只有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的创造力才会得到发挥,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成长条件、营造积极向上的园风和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作为幼儿园管理的工作目标。我们为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专项规划教师职业成长蓝图;建立激励机制,为不同类型教师的成长提供多种平台:如将适宜管理的优秀骨干派到异地锻炼向管理方向发展;优秀教师则立足本岗做好导师,力争带出一批幼教新兵。使每位教师都能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体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最终获得理想的专业发展。
    3.大胆改革,参与园所特色课程的创立。我们在课程改革中将教师视为课程的主体和资源的创设者,积极提倡教师自觉学习和探索,鼓励她们结合本园实际,研究有价值的课题,从而使教师内在的实践经验、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有效的激发和认可,并共同参与创建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究和实践,我园编写的《全域性园本课程教育理论与操作》一书近日即将出版发行。
    4.给教师松绑,提倡轻松执教。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使教师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新时期对幼儿教师提出的教育新技能和专业化成长素质的要求成为幼儿教师强大的心理负荷。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注重给教师的精神松绑,把教师当作一个普通的人来对待,不求全责备,使教师轻松执教。
    5.提供多种成长的空间,创造教师自己的品牌。我们通过实施“1358希望工程” 和“名优教师培养计划”,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对不同需求的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使各种水平的员工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的具体管理措施是:①分层管理,整体推进;②分别深入,重点培养;③利用资源,内练外培。采取了聘请专家进园,加强指导;教师走出园门、国门,赴新加坡执教、到加拿大学习,到欧美学访,到国内外学习观摩学访,零距离接触国际先进的幼教理念;在实践中感悟、在观摩中提高等措施,为教师创设成长的空间,使每位教师都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6.促进男教师的个性化成长。依据他们独特的魅力和个性特点实施适宜性的管理,搭建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发挥他们刚强的品质、粗犷的个性给予幼儿良好的性格影响作用,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同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的社会职责感、使命感、荣誉感,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使之有更加广泛的用武之地,矢志不渝地投身幼教事业,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