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一线随笔

从“保教常规8条”到“教师工作责任书”——在比较中看幼儿教师工作内涵的发展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16日
作者:上海市闸北区安庆幼儿园贺蓉     来源:中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
    一直想就幼儿教师的工作写些什么,却总是找不到一个适合的点或者切入口。十年的幼教工作,让我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状态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但一线幼儿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做到什么标准,这个问题反复地出现在我思考的边缘,似乎总没能给自己一个比较合理的答复。也曾经去找过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发现对教师工作的描述太过原则,与实际的一线教师“要做的事”有不小的距离。
    直到我园的教师工作责任书的出台,才让自己的这个困惑找到了一个相对正确的答案。而让人产生不吐不快感受的导火线则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一名同事因为人事调动要离开幼儿园,在她准备扔掉的一个旧文件袋中,我们发现了一份“安庆幼儿园保教常规八条”。这张泛黄却依然整洁挺括的纸真是个宝贝啊,拿起它一读,顿觉萦绕脑中的幼儿教师工作标准的问题终于找到了一个“破门而出”的理由。
    已经不记得十年前踏入安庆幼儿园,从园长手中接过这份“保教常规八条”时的感受,可能也曾认真阅读过,并按照要求执行着,以致对其中的某些条款还有基本的印象,但总体已经模糊了。它应该是当时教师们工作最基本的参照。日常工作中应该做些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从形式到数量,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十年后,再读这份“常规八条”,却生出许多的感慨来。
    十年前,我还是幼教的入职新人,适逢上海市幼教一期课程改革接近总结尾声阶段,我们安庆幼儿园作为课改先进单位,还承办了全市幼教课改成果总结大会。记得当时我们一线教师使用的是《讲讲做做》《歌舞与游戏》《生活》《体育》和《故事》五本一套的教材。与之相配套,在“保教常规8条”上还能很明显的找到当时一期课改的工作印记,其中一条“观察记录”中规定:每班有一本观察记录簿,二年内进行三次观察分析,一学年末绘制出每名幼儿发展曲线图。我的脑海中立刻清晰地浮现出临近期末,教师们埋头根据评估指标为幼儿的发展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在每名幼儿的评估表上绘制平均发展水平曲线和某个孩子的发展曲线的情形来。两条曲线还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以便给家长一个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幼儿发展水平评估状况。
    而我想说的是,通过这份“保教常规八条”和不久前经我园教师讨论并通过的“教师工作责任书”的比较,我对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认识加深了。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这比较中发现的差异,真实地体现了一期和二期幼教课程改革的区别。虽然二期课改在时间上与一起期课改前后连续,在一些外在形式、内容上也有继承、依存的关系,但其精神本质和视角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幼儿教师的工作内涵和方式有了极大的发展。
    我的发现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工作版块的重构
    工作版块主要是指幼儿教师日常应该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保教常规八条”中,教师工作版块有八个,分别是集体备案、制订计划、环境创设、教育科研、听课评课、观察记录、保育评估和家教指导。“保教常规八条”还对教师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作了详细的数量上的规定。这些方面虽然互不重叠,但都局限于具体指标的完成,缺乏整体对教师工作的界定和规范。而“教师工作责任书”则将教师的日常工作界定为以下四个方面:环境维护、课程管理、家园沟通、资料整理。两者相比,可以发现,教师工作责任书对教师工作块面的规定具有更上位的思考。以课程管理为例,它蕴含了比“集体备案、制订计划”更丰富、更深刻的工作要求。教师以前只是根据教材备课、组织活动,现在“课程管理”成为了教师的工作内容,这是二期课改带来的显著变化。课程管理不再只是政府部门的事,也是幼儿园管理者和幼儿教师的份内事,这种观念逐渐被教师认可并践行。成熟的幼儿教师工作质量最主要的体现就在于其设计课程、整合课程以及反思课程的高质量上。课程管理成为“教师工作责任书”的重要版块显而易见。
    教师工作责任书对教师工作版块的重构,使教师能非常明确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己将在环境维护、课程管理、家园沟通、资料整理等四个方面承担工作责任。提供给教师开展该方面工作的思考和行动框架,使教师带着明确的工作框架来具体实践,有效地改善了教师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工作状态,去除了教师仅满足于达到具体指标的心理惰性。
工作内容的扩展
    毋庸置疑,伴随课改的推进,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不断地有所增加,这并非仅体现在教师体力和时间上的付出,更主要的是教师工作内容的内涵不断在加宽和加深。例如,“保教常规八条”的“环境创设”版块中指出:“班级墙面每月一次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分组活动要有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角落活动要有5名幼儿可操作材料”。而相对应的教师工作责任书中“环境维护”板块则分四条对该版块的具体内涵进行了较清晰的描述:①负责班级教室内及幼儿活动范围内的环境设计,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幼儿集体、小组、个别化活动的区域。②根据幼儿发展和课程的需要,随时调整环境,保持活动材料充足,并能对环境做合理的解释……。比较之下,这显然不局限于具体工作细节数量上增加,而是对该方面工作内涵和质量标准的加深。
工作地位的确立
    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采用实施过程中,一线的教师明显地感受到教材设计的理念和材料组织方式,赋予了教师非常大的自主空间。虽然这对于我们的很多习惯于“教教材”而非“用教材”的教师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它给与教师的自由度有效地引导教师认识到课程的再设计和创造性地实施是教师应该做的事。这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创造性是激发、是尊重。
    “保教常规八条”实施的背景是一期课改,课改带有一定的“自上而下”“专家编教材,教师教教材”的意味,一线教师处在一种执行和贯彻的地位。“常规八条”中能明显体现这一特点,即教师的工作就是按照课改的要求,去完成一系列很具体的量化要求,如“每二周一次集体备案”“每学期每位教师有一篇经验论文”“二年内进行三次观察,一学年末绘制出每位幼儿发展曲线图”“每学期互相听课不少于二次”……
    教师工作责任书,与二期课改教师工作与发展相匹配,从字里行间体现出对教师工作自主的尊重和激发。除了部分必须的规定以外,教师工作责任书对教师工作的标准界定,采取了很多灵活的、可选择的及过程性的描述,有助于教师主动承担工作责任,培育他们对工作的认可和成就感。例如,在家园沟通方面,教师负责①向家长宣传幼儿园课程理念、幼儿一日生活安排、教学方式,及时解答家长的询问。②负责将幼儿园的通知、要求准确及时传达给家长。③通过家访、约谈、家长会、电话、网络等及时和家长就班级和幼儿发展情况做沟通,从而引导教师认识,开展工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她可以采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最方便的方式等来完成工作。工作质量只要能达到幼儿园工作评估的要求,就该被认可的。
 
    回过头来看 “保教常规八条”与“教师工作责任书”的比较,我们是做了一个文献研究,资料反映了幼教内涵的发展。这使我们更加确定,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力求让教师工作地自主、理性、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