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父母课堂

创设愉快的家庭环境还孩子以学习的快乐

发布日期:2006年12月03日
作者:马韵     来源:教育导刊2005年03期
    张老师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小名叫乐乐。乐乐快3岁了,但她不像同龄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而是沉默少语、郁郁寡欢,显得和她“乐乐”的名字并不相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张老师夫妇望女成凤心切,从孩子3个月起就教她识字,1岁开始教她数数,2岁开始请家教教她学琴,从小沉浸于各种“学习”中的乐乐,不到3岁就认识了近千个汉字,会数数到100,被邻居称作“小天才”。张老师夫妇对此十分满意,但乐乐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一首名为《多想当个快乐娃》的儿歌这样写道:“爸爸要我当画家/我趴在桌上画呀画/哎呀呀,哎呀呀/眼花头晕手发麻/妈妈要我弹钢琴/弹得我头晕手发麻/爸爸呀,妈妈呀/请你们生个电脑娃/爷爷让我当作家/古诗背得我眼发花/奶奶让我当数学家/扳着指头数呀数/快让电脑娃娃去/—画呀、弹呀、背呀、数呀/我要做个快乐娃/高高兴兴地玩呀玩”。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一些年幼的孩子背负起了沉重的学习担子,他们失去了愉快的童年,失去了学习中应有的快乐。
 
    一、孩子应在快乐学习中健康成长
    什么是学习?根据心理学术语,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它既包括动物习得行为经验,又包括小孩学会走路或说话,还包括个体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习惯和道德性等等。可见,对于人类个体来说,无论是幼年时期的身体锻炼、习惯形成、智力开发、文化学习、人际相处,还是成年以后的就业工作、恋爱与婚姻、养育子女,都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都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什么是快乐学习?快乐,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快乐学习则反映个体经验积累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状态。正是因为在快乐中学习,个体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因为学习是快乐的,个体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孩子是摇篮中的科学家”,表明孩子天生就有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事实上,孩子打从呱呱坠地时起,就开始了自己学习的生涯。当然,孩子所从事的学习可能与某些成人心目中的学习不尽相同。对于后者而言,孩子背几首唐诗、认几个字、弹一只曲子、画一幅图画才算学习;对于前者而言,穿衣吃饭、铺床叠被、读书认字、唱歌跳舞、帮妈妈扫地、和同伴玩耍都是学习。正如许多教育家所指出的,学习是灵活多样的,孩子的学习更多的是从“玩”中学、从“做”中学、从“生活”中学,通过游戏、动手操作和日常生活,孩子不仅得到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还能在快乐的情绪体验中健康、幸福地成长。
 
    二、当前幼儿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庭是人们有生以来接触和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从孩子降临人世时起,就对孩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不仅包括家具的摆设、居室的大小、通风、音响等物质环境条件,还包括家庭成员相互的态度和感情、家庭气氛以及家庭成员的兴趣活动、父母的指导和暗示等精神环境因素。这就是说,家庭的吃、穿、住、用、行,家庭成员间的交往互动、父母的言行举止等环境因素,都能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孩子。
    目前,我国幼儿家庭环境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根据近些年来我国学者的有关调查,笔者认为,幼儿家庭的物质环境日渐优越,精神环境则有待改善和提高。
    第一,家庭居住条件逐步改善。根据李生兰对上海市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调查,80%的幼儿家庭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26.2%的家庭拥有“三室一厅”、“三室两厅”、“小别墅”和“独立住房”等。可见,与过去相比,我国城乡一部分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家庭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孩子的活动空间也获得了相应的扩展。
    第二,孩子玩具的数量不断增加,功能日益向智力型转变。李生兰的调查发现,拥有少于20件玩具的幼儿不到半数,而17.7%的幼儿拥有41件以上的玩具。而蔡黎曼对120名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调查表明,75.4%的人认为玩具对幼儿的最大作用应是“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增长知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玩具(如沙土、花草等)、手制玩具(如沙包、橡皮筋等)和传统的民间玩具(如七巧板、九连环等)的“阵地”逐渐被五光十色的电动玩具、塑料玩具等现代玩具所占领,智力开发型的玩具更是占领了市场的大半江山
    第三,部分家长期望过高,孩子难以享受学习的快乐。当前,面对教育资源的稀缺和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有些家长把考高分、上大学的期望放到了学前儿童的身上。根据我国一些城市的调查,幼儿父母期望子女在学业方面达到大学毕业以上程度的达95%。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促进孩子智力发展这一目的,不少家长绞尽脑汁,什么识字、英语学习……花样层出不穷。家庭原应承担的全面发展教育被知识教育所取代,家庭由孩子的“生活—游戏—学习场”变成了孩子的“校外学堂”,孩子的学习从“玩”中学、“做”中学、“生活”中学,转向了“为‘学’而‘学”’,孩子的学习由“快乐”成为了“痛苦”。
    第四,家长对孩子禁令过多,扼杀了孩子探索的乐趣。为了保证孩子的学习,家长常常向孩子发出“没背完唐诗不许出去玩”、“没练完琴不许看电视”之类的禁令。这些禁令不仅束缚了孩子的思想,日子久了,孩子日渐压抑,失去了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学习的快乐。
第五,家长的负面言语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这些负面言语包括:威胁恐吓(如“你要是不会背这首几歌,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侮辱讽刺(如“你怎么这么笨,教了这么多遍还学不会”)、疏远冷落(如“你再学不会这首子,我就再也不理你了”)和翻旧帐(如“上次写错了,这次还写错”)等等。面对家长的指责,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下降。
 
    三、创设愉快的家庭环境,还孩子以学习的快乐
    既然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家长就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拥有良好物质条件和愉快精神要素的家庭环境。
    1.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天地”
    学习的“天地”,其实是让孩子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对于居住条件较好的家庭,这个空间可以是一间居室;而对于居住条件有限的家庭,它也可以是一个角落、一张书桌。在孩子的心目中,空间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否不受干涉地进行自主探索。在这“天地”里,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粘贴图画、放置玩具和书籍。只有当孩子觉得成人为他们创设的这个“小天地”是安全的,是受到尊重的,他们才能感到自己是这方“天地”的主人,才能自主、快乐地学习。
    2.制作快乐的家庭教具
    家长可以开动自己的脑筋,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为孩子制作有趣而富有教育意义的家庭教具。例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就为儿子小斯宾塞制作过游戏纸牌、词汇的风铃、地图、数字跳房等多种教具。词汇风铃是由一些写满字母、词汇的小木片和几根小铜管构成的风铃。开始,斯宾塞在小木片上写上一些与悬拄的地方有关的单词,如“床”、“窗户”、“起床”、“晚安”、“早上好”等等,后来就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单词,使之可以逐渐组成一首儿歌或者一句谚语。在摆弄风铃的过程中,小斯宾塞既获得了游戏的快乐,又学习了法语、拉丁语。后来,每当小斯宾塞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时,“词汇风铃”便悄悄变成了“化学风铃”或“物理风铃”等。
    3.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不能想打就打,要骂就骂;孩子不是家长的宠物,任由你高兴时逗逗,生气时踢开;孩子不是家长的炫耀品,客人来了就得唱歌跳舞、弹琴念诗。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享有平等的人格,拥有自己的权利,父母不能再把孩子当作手里的泥巴,想怎么捏就怎么捏,而应在家庭中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关系:既当家长又做朋友,蹲下身子,平视孩子的眼睛,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接纳孩子的意见和感受,分享孩子的快乐和喜悦,分担孩子的悲伤和痛苦,尊重孩子的秘密,让孩子获得决定与自己有关事情的权利。
    4.家长要成为快乐的教育者与学习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懒惰、游手好闲的父母,不大可期待他们的孩子多么勤奋、好学;悲观、沮丧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孩子想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父母首先应该成为快乐的教育者和学习者:不要在自己情绪糟糕的时候教育孩子,以免把负面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教育或强迫孩子学习,以免根据不好的教育效果来否定孩子的学习;父母要在家庭教育中努力营造快乐的气氛,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全面认识孩子,走出高期望误区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的潜能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具备音乐天赋,有的擅长数理逻辑,有的爱好运动,有的富有领导才能。家长应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为孩子设计学习的方案,而不因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忘记了因材施教这条基本的教育原则。
    6.利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兴趣是孩子学习和求知的最大动力,利用兴趣引导则能使孩子的主动学习变得更加持久、有目的。例如,当孩子对一群蚂蚁产生兴趣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中去获得有关的知识、掌握研究的方法和形成良好的习惯。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一起来做一份研究报告,记录蚂蚁长什么样、吃什么、用什么走路,蚂蚁有没有王,蚂蚁怎样养育小宝宝,它们如何分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观察等方法,让孩子了解蚂蚁的有关知识,并学习运用文字、图画、表格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丰富了知识,又学会了一定的研究方法,其乐无穷
    7.让孩子从积极鼓励中获取学习的自信
    5岁的凯峰正在客厅的地板上搭积木,虽然他用尽心力堆砌,搭好的楼房还是倒塌了,他的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坐在一旁的爸爸看到这个情景,及时鼓励他:“小峰,爸爸刚才看见你搭了一栋好高的楼房,几乎和你一样高,要不要爸爸帮忙,我们一起搭一栋更高的,好吗?”在父子俩一起搭积木的过程中,爸爸教了凯峰不少技巧,使新搭建的楼房更高更坚固。在爸爸的鼓励和帮助下,凯峰既学会了搭楼房的方法,又学习了如何面对困难,并且还从游戏的成功中获得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