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学会工作展示

2023年“儿童的艺术学习及其支持”研讨会在宁开幕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1日
图片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做好美育工作,培养时代新人”是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为进一步提升儿童艺术教育质量,促使教师正确地理解儿童艺术教育的理论与观念,科学地支持儿童真实且有意义的艺术学习,11月23日,2023年“儿童的艺术学习及其支持”研讨会在南京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1300余名学前教育工作者在线上和线下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原晋霞主持。

图片

开幕式主持人:原晋霞(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领导致辞一

图片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顾荣芳


顾教授首先代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向关注儿童艺术教育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一线教师、杂志编辑等表示热烈欢迎,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与老师莅临南京师范大学予以指导。最后,顾教授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领导致辞二

图片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 王 磊


王磊处长首先代表南京市初教处对来自全国各地的幼教同仁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对南京学前教育长期以来的指导与引领表示感谢。接着,她介绍了南京学前教育发展的渊源,以及近十年以来学前教育普惠优质水平获得的显著提升。近年来,围绕着国家教育精神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南京积极落实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推动学前教育逐步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高质量发展。王磊处长认为,幼儿艺术教育作为促进幼儿艺术素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一环具有重要价值,广大幼教工作者应当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发展,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共同促进艺术教育发挥更美的功能,共同探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观念与新方法。



领导致辞三

图片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杜悦艳


杜院长首先代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向莅临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接着她向各位与会嘉宾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百年历史,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历史与专业概况。艺术教育是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研究领域,从陈鹤琴先生到汪爱丽教授、屠美如教授等,众多深耕艺术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共同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当下国家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强调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中美育的地位,在学前领域中,我们要突破传统观念,凝聚共识,加强研究和对话,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



领导致辞四

图片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孔起英


孔教授介绍了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儿童的艺术学习及其支持”,是针对当下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问题而设置的,研讨会的形式多样,有主旨报告、分论坛研讨、幼儿园现场的观摩与经验分享,以及特色工作坊的沉浸式体验与操作。她希望本次研讨会通过理论研讨与实践分享的融合,给与会代表们带来更多的启发与思考。孔教授对支持本次会议召开的各单位表示了衷心感谢。


开幕式结束后,学术研讨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



图片

主旨报告一

图片

美是音乐学习的核心——从听觉感受、情感体验到音乐表现


图片

王懿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懿颖教授从音乐的美是声音的美、音乐的听觉感受、音乐的情感体验及音乐的表现四方面展开主旨报告。

她认为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通过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性,构成音乐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从而呈现美的规律与特征,表达丰富与细腻的意义。

音乐中一切艺术表现都是通过音响引发,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都必须以听觉感受为基础。音乐中鲜明的声音与运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引入音乐中。儿童对音乐的表现通常都很敏感,他们能够对音乐做出本能的反应,而听觉感受也是学习音乐的第一步。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听觉感受最重要的是关注,需要对音乐作品有真正关注的热情,关心音乐的音响,对其中有意义的细节予以充分注意并努力理解。

音乐具有丰富的内在情感,通过一种建立在模仿、象征、暗示和表情基础上的表现过程,将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充分展示出来。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因此音乐教育必须重视和挖掘音乐的情感意义,通过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音乐本身所特有的美的路径,获得对音乐情感准确、细致、深刻地感受、体验和理解。

音乐亦是表现的艺术,其功能是情感的表现,通过声音、节奏的途径来实现,想象则是贯穿在音乐表现过程中的重要心理要素,使声音与表演对象之间的比拟、象征和模仿关系得以实现。除此之外,王教授认为在强调多样性的现代艺术中,我们要善于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和途径,表达对音乐美的理解。

王教授认为美是音乐学习的核心,通过聆听美的音乐作品,通过有意义的表演活动可以支持幼儿抒发情感,使幼儿的情感品质、感知觉、想象、创造和表现能力等得到极大提升。作为教师,要唤醒自身内心深处的艺术本能和表现欲望,通过便捷的网络和媒体技术手段,挖掘艺术潜能,提升艺术水平。


图片

主旨报告二

图片

我们一起谈艺术


图片

周翔,南京《东方娃娃》杂志社创始人、江苏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艺委会委员


我们要如何探讨艺术呢?周翔老师给出了答案。他从创作者、欣赏者和研究者三个不同的角度,谈论了应如何创作艺术、欣赏艺术和鉴赏艺术。

从作为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周翔老师认为需要掌握观察的能力和有磁性的表达能力。他向与会者们展示了自己观察豇豆成长的过程,以及根据此过程创作的绘本作品《小豆豆,快成长》,令与会者初步了解观察与艺术之间的转换与联系。紧接着,周翔老师展示了绘本《湿地的秘密》,他将自己看到的自然材料重新组织,运用人的理性与艺术的手段将画面表达出来,通过音乐与画的融合,表达对于自然的看法,这正是人类表达美的特征。作为教师、艺术创作者,也应当将这样的美传递给孩子。掌握了观察的能力后,还需要具备磁性的表达能力。周翔老师在现场配合着音乐与画面朗读了《漫长的一天》,将与会者们带入真切的绘本情境中。

站在欣赏者的角度,周翔老师认为首先要认识到欣赏需要感受认知能力。摆脱五官接触到的表面东西,用灵魂去深刻感受和思考,这才是认知的核心。周老师展示了自己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创作的绘画作品,作品中不仅有原来的画面,更有融入了创作者的思考和个人独特感受的改变。其次,要认识到美术是一种需要学习的语言。想认识美的人,必须用相应的方法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能够认识美的眼光,不仅看形式,更要看美在其中流动的精神,使自己的生活沉淀与作品产生对话,这样便能感到那些作为直接经验的事实,像画家的精神在画面活跃着,从而完成“见美的预备”。

而作为研究者,周翔老师认为需要有与创作者不同的“眼见为虚,思想为真”的鉴赏判断力,要能透过作品看到其蕴含的理性真姿。周翔老师通过丰富多样的绘本,带领与会者们从作品中看到颜色、线条、色调、留白和图像与文学的关系。


图片

主旨报告三

图片

幼儿艺术学习关键经验及其支持


图片

孔起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幼儿园课程与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首先,孔起英教授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角度介绍了儿童艺术的特质。她认为儿童艺术教育是为儿童的教育,不是为艺术的教育;艺术活动能够提高生命的质量,教育要支持儿童精神生命的生长,塑造美好心灵,使儿童成为完整的人。对待儿童的艺术,应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的感性视角进行解读;除此之外,艺术活动的设计、观察与指导也都应该全面考虑本领域、他领域以及学习品质等多方面的发展。

孔起英教授基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为幼儿艺术关键经验包含“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其中,艺术感受与欣赏的关键经验包括幼儿是否有审美注意的集中,是否开启以视觉、听觉为主的多通道审美感知,是否用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等表达审美想象与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而幼儿艺术表现与创作的关键经验包括幼儿是否探索画笔、颜料、纸张、黏土和乐器、嗓音、动作等艺术工具和材料,是否探索造型、色彩、节奏、韵律、结构、姿态等艺术要素,是否构思主题内容来表现所思、所想、所见、所感三个方面。

接着,孔教授借助案例分析帮助大家理解幼儿的这些艺术学习的关键经验,并提出了随机性、专题性、渗透性的幼儿园艺术活动的开展路径;更具体地通过活动案例分析提出了设计与生成、观察与指导的具体策略来支持幼儿的艺术关键经验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