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当教师准备的游戏被孩子嫌弃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11日
作者:曹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案例】

一次区域游戏活动时,音乐角中,我给孩子们精心准备了打击乐器和一些自制的小乐器,提供了节奏卡片。我对孩子们说:“今天的音乐角,我们来玩拍节奏吧!瞧,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节奏卡,可以一个小朋友举出卡片,其他小朋友用自己手中的小乐器敲打出卡片上的节奏。”

于是,孩子们争相取了小乐器,有一个孩子负责举卡片。分工完成,孩子们开始游戏了。看到游戏顺利开展,我就去观察其他区域了。等我回到音乐角时,惊奇地发现孩子们并没有按照我提出的游戏方法玩,而是在那里乱敲,毫无规则,各玩各的。

我想我有必要介入了,于是我问孩子们:“打节奏不好玩吗?”毛毛毫不掩饰地说:“曹老师,不好玩,没劲!”

是不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们了?这不符合《纲要》的精神。于是我退了一步,说:“那你们想玩什么好玩的游戏?”毛毛说:“还没想好。”我说:“那你们商量一下。”我把选择游戏内容的权利交还给了孩子们,自己在一旁观察着。我心里直打鼓,不知接下来孩子们会玩出什么花样。

轩琪对毛毛说:“我们玩小舞台的游戏吧!”毛毛看看桌子说:“那不能围着桌子坐,要坐成圆形。”他又看看我:“曹老师,我们能换到小舞台那里玩吗?”我说:“可以啊!”于是毛毛和轩琪一起兴高采烈地喊着小朋友们:“老师同意我们换位置了!”

他们把椅子围成半圆形,对着小舞台的背景板,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说:“我们表演节目吧!”轩琪说:“我们玩‘黄金一百秒’吧!”轩琪的提议一呼百应,她还提出自己要当主持人,毛毛也说:“‘黄金一百秒’要两个主持人的。”他们让其他小朋友先准备各自的节目,然后挨个上台表演。他们还给选手编好了号码。

就这样,孩子们模仿着电视里的节目,一个接一个轮流表演,观众还不时地鼓掌。

游戏结束后,我请孩子们说一说今天玩的是什么游戏?遇到了什么事?怎么解决的?玩得怎么样?音乐角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今天玩得太开心了!”“我们先打节奏,后来改了,玩了‘黄金一百秒’。”“下次我们还要玩‘开门大吉’!”……

【反思】

我精心准备的活动,孩子们并不领情。从孩子们的游戏进程来看,由于游戏内容和游戏方式是老师“布置”的,并不是他们选择的,所以从一开始的“应付”到“没劲”,孩子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蠢蠢欲动。我开始反思,也许一开始我就错了,不该自作主张给孩子们定好游戏的内容和方式。当我改变了策略,将话语权交给孩子们时,他们给了我很多惊喜。当有的孩子提出来能不能变换座位时,我肯定了他的想法,给予支持。孩子们更加大胆,充分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要玩“黄金一百秒”的游戏,并且还学会了分配角色,模仿着主持人的样子。

可见,教师应多给幼儿讨论的机会,给幼儿创设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同伴,充分发挥幼儿的游戏天性。教师应抱着支持、鼓励、赞赏的态度,对游戏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

【评析】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教育中心副主任费萍:

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幼儿:从“幼儿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幼儿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幼儿”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幼儿学习,陪伴和支持幼儿成长”。

教师应善于用发现的眼睛去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用心灵去感应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式,及时退出,顺应幼儿的天性。案例中幼儿终于从“老师的游戏”回归“自己的游戏”,在顺应幼儿的兴趣方面,这位教师的尝试是成功的。

教师在一开始可以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玩乐器,在接下来的游戏中,也不要规定一个幼儿举节奏卡,其他幼儿打节奏,而是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商量如何玩。谁干什么,自己分配。当幼儿有矛盾冲突时,教师可以很“随意”地问幼儿怎样来解决问题,自然地引出幼儿改变游戏的玩法,游戏就能创新和深入。这样,幼儿应该会玩得很开心,教师的预设计划也会完成得很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做一个观察者,随时观察记录幼儿的反应,捕捉幼儿身上不断发生的惊喜。

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介入后希望达到什么目的,需要教师的智慧。当游戏中幼儿说“没劲”时,教师是顺应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玩另一个内容的游戏,还是帮助幼儿把“没劲”变成“有劲”,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

笔者认为,在这位教师的游戏指导中,完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好好观察分析幼儿玩节奏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发展阶段,适时投放材料,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地玩下去,在玩中激发幼儿的演奏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力。(作者:曹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厚桥大诚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17年10月01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