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视频 > 采编脚本

《爱——中国幼教名师》采访编辑脚本--孙爱月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画面]
    [解说]1948年8月19日,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人,突然闯进了国立上海幼稚教育专科学校的校园。
    孙爱月:在我们学校,一个教师、一个学生给带走了。
    [画面]
    [解说]在这一次针对爱国师生的抓捕行动当中,孙爱月也上了黑名单。孙爱月当时的名字叫孙瑾影,是国立上海幼稚教育专科学校学生自治会的主席。
    [画面]
    [解说]为了躲避国民党军警的抓捕,孙爱月和其他三名同学乔装改扮之后,登上了开往天津的货船。
    孙爱月:不敢买客船,买的货船的船票……客船的人检查挺严的。
    [画面]
    [解说]这一年,孙爱月只有二十六岁,但是,这已经是她人生中第二次被迫踏上流亡之路了。
    1922年,孙爱月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六岁那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孙爱月能够进入县里刚刚成立的一所小学读书。
    [画面]
    [解说]由于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所以,将来做一名教师,就成了孙爱月儿时的一个梦想。
    孙爱月:有一个女班主任,她因为我成绩好,她非常喜欢我。我呢,也很敬重她。
    [画面]
    [解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为了不做亡国奴,已经是小学教员的孙爱月踏上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流亡之路。她和几位同事翻山越岭来到了大后方,在战火中完成了自己的中学学业。
    [画面]
    [解说]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孙爱月报考了国立上海幼稚教育专科学校,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陈鹤琴先生。
    孙爱月:校长亲自给我们讲课的,讲幼儿教育学。
    [画面]
    [解说]陈鹤琴先生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孙爱月:他不像一般老师很厉害这样,从来也没有,笑咪咪的,对人都是笑咪咪的,非常和气,非常慈爱,我们都叫她妈妈,非常爱学生的,特别是爱穷苦的学生。
    [画面]
    [解说]在陈鹤琴先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观念影响下,1948年夏天,孙爱月和幼专的其他进步师生,在上海郊区大场开办了一所免费托儿所,希望能通过教育实践,来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的孩子去实现梦想。
    孙爱月:就是感觉到要培养人,要从小孩子培养起。
    [画面]
    [解说]但是,腐败的政权和压迫,让孙爱月无法继续安心地去进行自己的教育实践。自从参加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学生运动以后,孙爱月早就做好了被捕甚至牺牲的准备,她只是没料到会来得这么突然。一想到要离开心爱的学校,要离开可敬的陈鹤琴校长,孙爱月的心中就一阵黯然。
    [画面]
    [解说]在海上漂泊了一个星期以后,轮船终于抵达天津。随后,孙爱月就踏上了去往解放区的路途,为了安全起见,孙爱月将自己的名字由孙瑾影改成了孙爱月,从此,她的命运也随之改变。
    [画面]
    [解说]1948年12月,在华北大学经过短暂的学习以后,孙爱月被分配到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负责管理幼儿教育工作。
    孙爱月:就是在国庆节前,(1949年)10月1号以前,我们主要调查一下北京市的幼儿园的情况,那么就是在张逸园同志领导下,调查这个幼儿园的情况。
    [画面]
    [解说]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孙爱月和同事们开始着手改革旧的幼儿园,并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幼儿园暂行规程》、以及《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幼儿园工作人员服务规程》等三个文件。
    [画面]
    [解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孙爱月一直在教育部幼儿教育处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幼儿教育处被撤消了,孙爱月和那些有着共同理想的姐妹们也都随之天各一方。
    孙爱月:都到干校劳动去了,没有人管了,没有人管了,一直到干校回来,我干校劳动三年。
    [画面]
    [解说]1978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恢复重建,在筹组幼儿教育研究室的过程中,孙爱月被委以重任。
    孙爱月: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没有解决,孩子学老三篇,背老三篇这成了课了……体育课,教或者高难度的动作……这也不符合。还有营养吃饭,不讲营养成份的,也不搞食谱的,就这么吃。
    [画面]
    [解说]为了把那些失散在全国各地的幼教专家都召集回来,已经五十六岁的孙爱月,又踏上了漫漫的旅程。
    孙爱月:一个是调史慧中,……她原来在教育部一起工作,很了解她,很能干。
    [画面]
    [解说]著名幼教专家史慧中,当时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县城教书,要把她调回北京,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孙爱月:人家是宝贝了,怎么也不放,后来我爱人……通过这么一个关系,跟老乡,跟他们的老战友做工作,叫他放,这样才放出来,费劲着呢。
    [画面]
    [解说]为了尽快将失散的人才调回来,孙爱月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郑慧英:她能跑到山东去找我,这是不容易的事。
    郑慧英:当时济南发现有一个幼儿教育的人,他也想把我留在山东,后来孙爱月就跟他说,谁先发现的?那还是我先发现的,得先尽着我。
    [画面]
    [解说]在孙爱月的带领下,她所在的幼儿教育研究室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科研成果。
沈芝莲:有个儿童素质的一个调查……像佟庆洋的那个幼儿体质调查……我们农村项目也有成果,然后有郑慧英的关于自然方面的研究的一些成果,郝秀珍的关于饮食营养,……这些研究在国内还是起到了比较大的影响。
    [画面]
    [解说]1979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幼儿教育研究会在南京成立。孙爱月当选为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何美玲:她当了秘书长,忙得很,这个来找她,那个来找她,她自己搞科研的时间也没有。
    [画面]
    [字幕]1985年,孙爱月发起成立了北京市教育学会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
    沈芝莲:她确实有一点老黄牛的那种精神,她也没有一些其他的什么目的,比如说别人搞出成果来了,她觉得她高兴。
    [画面]
    [字幕]1991年,由孙爱月担任主编的《当代中国幼儿教育》一书出版。
    [画面]
    [解说]如今,站在我们眼前的这位慈祥的老者,已经白发苍苍。在回味自己八十五年人生旅程的时候,不知她是否还会记得当年那些颠沛流离的日子,以及她将要去追寻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