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活动专题

第二届圆桌会议系列报道之十四丨伍香平: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班本路径探索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3日
    来源:研究会


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班本路径探索


图片

伍香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核心观点:

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应立足班级,从班本课程方案制订、课程实施中的反思以及课程实施后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进行。方案质量是课程质量的前提,课程实施中的反思为质量评价提供支撑证据,实施后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质量评价的关键所在。贯穿全程的是教师对儿童的了解、把握与支持,要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未发展”“正在发展”“已经发展”的目标对照来了解幼儿发展现状与成长需求;通过适宜的课程方案为幼儿发展提供全面支持;通过回顾性整体性评价和追踪式个体发展评价来把握幼儿体验到的课程,评价幼儿从课程中获得的支持与发展,以此判断课程质量。




图片


2001年,全国启动的第八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幼儿园)的三级课程管理机制,国家层面从《纲要》、《指南》角度指明了课程的方向,各地充分挖掘本地资源进行区域文化传承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幼儿园立足本园幼儿发展需要和地方文化资源,在进行园本课程建设与实施中获得了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园本课程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常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推进,课程观念不断更新,从大教学观走向大课程观;育人目标更加明确,从片面注重学科知识,到强调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尤其是随着师资队伍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方案执行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与管理者,教师对儿童发展的支持注重了全班幼儿的整体发展并关注到儿童间的个体差异,这意味着班级中实施的课程是儿童成长的直接支撑,是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着力点。课程管理必然会从三级走向四级管理,教师应该是也有能力是班级课程的领导者,是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的主要责任人。评价幼儿园课程质量要从班级课程的质量开始。我们从班本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中的反思以及课程实施后的评价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制订有质量的班本课程实施方案

有质量的课程实施方案是判断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前提。其一,确立正确的班本课程理念,即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方法论和明确的课程实施依据;其二,明确班本课程内容结构与实施路径,即从情况分析、目标定位、方法举措进行呈现;其三,明确课程管理的具体方式,即从教师分工、环境创设、幼儿评估与家园工作等方面为课程实施提供保障。


主动积极地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反思

课程推进实施过程是幼儿和教师真正体验的过程,也是他们获得理解和经验迁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感受与体会,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技能方法的拓展,都是课程的成效。

反思帮助教师进一步统一自己体验到的课程与自己可运作的课程,也能够支撑儿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获得个性化的经历、感受、体会。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持续进行观察和反思,有利于发展幼儿行为片段背后的规律。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虽然场地不同,材料不同,但儿童现阶段的发展兴趣是可以捕捉的,儿童的发展经验是贯通的。只有持续地关注儿童的行为延展过程,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成长需求,才能更准确地捕捉教育契机,适宜地回应和支持幼儿的发展。

 

课程实施后的儿童发展评价是检验课程质量的关键

一方面是进行整体发展水平评价。即在班级课程实施后对幼儿整体参与情况、幼儿体验到的课程情况和发展情况进行评价,以全班大多数幼儿是否从本班课程实施中获得独有的课程体验的角度来判断课程实施的质量。

另一方面,是进行个体发展水平评价。既可以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和年龄段发展建议,对幼儿个体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的发展情况判断,通过“未发展”“正在发展”“已经发展”来把握幼儿个体阶段发展情况;也可以通过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描述与分析解读、教师支持策略与成效等进行连续追踪观察与评价,以过程性追踪方法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和横向的领域维度来评价幼儿发展水平。

总而言之,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应以班本课程为抓手,班本课程的质量是决定幼儿园课程质量的关键,可以从方案制订、过程反思与幼儿发展评价等方面着手进行班本化幼儿园课程质量评价探索。当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班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重视并支持教师成为班本课程的领导者和幼儿园课程质量的首席评价者。

编发: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主编:高丙成

编辑:王   梅